王金 廖元冠 許江華
中藥飲片的應用歷史悠久,是臨床中醫藥不斷改進和發展的結果。但是傳統中藥飲片也有一定缺陷,比如煎煮繁瑣、服用劑量較大、儲存難度較大等。隨著臨床中醫制藥技術的不斷發展,中藥配方顆粒劑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可以有效彌補中藥飲片的缺點,并且還能夠保留較好的治療功效[1]。中藥配方顆粒劑主要有顆粒或者細粉末,其優勢主要為調制簡單、用量精準、水沖即飲等[2]。進而本次針對中藥配方顆粒調劑方式與傳統中藥飲片調劑方式的應用價值展開了對比研究,本次實驗對象選自本院藥房2017 年4 月~2019 年5 期間使用中藥治療的100 例患者,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藥房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使用中藥普通飲片的50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另選擇本院藥房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使用免煮中藥配方顆粒的50 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實驗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0~75 歲,平均年齡(47.5±9.2) 歲。對照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21~75 歲,平均年齡(47.6±9.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中藥飲片調劑方式,實驗組患者使用中藥配方顆粒調劑方式,分析電子處方管理信息以及藥房工作詳情。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發藥出錯率、內部調劑出錯率、調劑方式評價、工作質量評價、患者總滿意度。調劑方式評價包括攜帶存儲方便、食用便捷、安全衛生、取藥用時短、價格實惠、藥品劑量準確、取藥便捷等。對50 例藥房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工作質量評價內容包括規格限制大、藥物浪費多、衛生條件好、藥品劑量準確、工作強度小、工作效率高等。患者滿意度評分共計100 分,≤60 分為不滿意,61~79 分為一般滿意,80~90 分為滿意,≥91 分為十分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發藥出錯率和內部調劑出錯率對比 實驗組發藥出錯率0 低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內部調劑出錯率2.00%低于對照組的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發藥出錯率和內部調劑出錯率對比[n(%)]
2.2 兩組調劑方式評價對比 實驗組攜帶存儲方便、食用便捷、安全衛生、取藥用時短、藥品劑量準確、取藥便捷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價格實惠占比為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工作質量評價對比 實驗組規格限制大、藥物浪費多、衛生條件好、藥品劑量準確、工作強度小、工作效率高占比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總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調劑方式評價對比[n(%)]
表3 兩組工作質量評價對比[n(%)]
表4 兩組患者總滿意度對比[n,n(%)]
在臨床中醫學中,使用率較高的傳統劑型為中藥飲片,存在吸收迅速、配伍靈活、效果顯著等特點[3]。隨著中醫學的不斷發展,使中藥調劑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而藥方的療效和生命安全密切聯系,臨床中使用率較高的為傳統中藥飲片,需按順序對處方藥精準稱量,此外還需有效控制各藥質量。而近幾年中藥配方顆粒調劑也逐漸廣泛用于臨床,具有一定優勢[4]。
在此次實驗中,實驗組發藥出錯率0 低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內部調劑出錯率2.00%低于對照組的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攜帶存儲方便、食用便捷、安全衛生、取藥用時短、藥品劑量準確、取藥便捷占比分別為98.00%、94.00%、80.00%、96.00%、96.00%、90.00%,均高于對照組的86.00%、70.00%、60.00%、64.00%、84.00%、74.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價格實惠占比為70.00%,低于對照組的8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規格限制大、藥物浪費多、衛生條件好、藥品劑量準確、工作強度小、工作效率高占比分別為2.00%、4.00%、98.00%、94.00%、80.00%、86.00%,均優于對照組的14.00%、16.00%、84.00%、80.00%、62.00%、66.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中藥飲片主要以散裝存放為主,使用時要先調劑再稱重、分裝,在此操作過程中無法確保衛生,浪費情況嚴重,且在稱重時誤差較顯著。中藥配方顆粒能夠直接精準調制,可確保衛生,此外還能夠有效降低調劑出錯率。
院內使用中藥配方顆粒配制,明確標記了藥物名稱、規格、劑量,顯著減少了藥物浪費情況。和傳統中藥飲片相比,可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升工作效率。傳統中藥飲片調劑時,藥物質量通常以鼻嗅、眼看、手抓等方式檢驗,雖然簡單、方便,但是缺乏規范性、科學性[5]。中藥配方顆粒主要是通過高新技術進行檢查,如指紋圖譜等,能夠定性、定量檢驗相關成分,還能夠避免煎煮,并保障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傳統調劑方法缺點較多,比如浪費嚴重、稱量不準、不易復核等,這就體現了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優勢[6,7]。中藥配方顆粒便于攜帶,還能夠緩解制藥強度;藥物經特殊處理后生成顆粒,便于儲存且衛生;由于精準標記了劑量,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可保證用藥劑量精準性。而傳統中藥飲片在治療時需煎煮,此過程多種藥物會出現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在提升療效的同時,也易產生多種有毒物質,影響治療效果的同時增加不良反應[8,9]。但是中藥配方顆粒提純、加工難度大且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升了制藥成本,進而治療費用高于傳統中藥飲片[10]。兩種藥物均有較顯著功效,且各有優缺點,因此在實際治療中需按照患者實際情況選擇。
綜上所述,中藥配方顆粒調劑方式的應用綜合效果優于傳統中藥飲片調劑方式,可降低發藥出錯率和內部調劑出錯率,確保藥物的安全性、用藥便捷性,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和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