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育優良學風是新時代高等學校堅持不懈的奮斗主題,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織者、實施者與指導者。因此,在了解學風現狀的基礎上,探討輔導員在做好學風建設工作中的路徑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啟示價值。
關鍵詞:輔導員;學風建設;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6 年底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形象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風和學風,猶如陽光和空氣決定萬物生長一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成長”。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因此,培育優良學風應是新時代高等學校堅持不懈的奮斗方向。
一、學風建設的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2018年,為深入了解我校學生學習情況,準確掌握學校教學現狀,總結學校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升學校教學管理水平,北京印刷學院在本科生大一到大三年級中開展了本科生學習狀況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8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69,有效回收率為80.6%。根據問卷反饋結果,我校學風建設的現狀特點及其原因總結如下:
(一)學風建設現狀
(1)學習動機較為強烈且多元,學習目標明確
我校學生的學習動機較為強烈且多元。73.5%的學生是為了“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找份好工作,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76%的學生是為了“不斷自我提升和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建設國家,造福人民”。63.1%的學生有“非常明確的學業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19.1%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學業和職業沒有追求,得過且過”。62.5%的學生認為自己“很珍惜大學時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讀書學習、提升綜合能力”。24.1%的學生認為“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無所謂,主要是積累人脈關系”。
(2)課堂全勤率低,課堂學習時間長
《北京印刷學姐生學生日常學習行為規范》中規定:“按時上課,不曠課,不遲到,不早退”。但是調查顯示僅有三成多的學生認為自己平時的課堂出勤率是全勤。這與構建優良學風的學校期望還有比較大的距離。對于學校制定的違反學習紀律的相關規定,三分之一的同學則認為“初衷很好,缺乏配套實施細則,老師們很少運用”。
按照每天8個學時計算,除去周三下午半天,約三成的同學在每周接近4天的時間是滿課。除去復習和寫作業的時間,學生的課程安排很滿,不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49%的學生認為本專業課程的量“多”或“比較多”。
(3)課堂參與不夠熱烈,課堂紀律遵守情況有待改進
僅有56.3%、33.15%和30.7%的學生上課有會在課堂上常常或經常“記筆記”“參與課堂討論”、“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的參與度不夠高。調查顯示,我校學生在遵守課堂的紀律方面和學校的制度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對于課堂的遲到早退現象,35.5%的學生表示“從未”遲到早退。約一半的學生“偶爾”會遲到早退。4.8%的學生“常常”遲到早退。
(4)讀書閱讀量高、圖書館作為自習室廣受青睞
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教科書或指定書籍、指定的課程閱讀書籍、非指定的書目這三類圖書的都是在1—10本之間,占比分別為80%,85.2%和72.8%。閱讀量為0的同學占到5%——7%。值得注意是,閱讀量在11本以上的三類書籍中比例最高的是非指定的書目,為20.1%。這可以看出喜歡看書的學生一般都有比較大的閱讀面。
對于圖書館,學生們更多得將其作為一個類似自習室的學習場所。對于其中的圖書期刊和網絡數字資源的使用相對不足。約60.3%的學生“常常”或“經常”將圖書館當做一個安靜之地,閱讀或學習自帶的材料。50.8%的學生常常或經常利用檢索或數據庫查找關于某專題的學習資料;44.6%的學生常常或經常借閱圖書,閱讀期刊。
(5)學習投入、學習行為滿意度較低,學習的獲得感不高
調查數據顯示,僅有40.5%、43.5%的學生對于學習投入水平、學習行為習慣表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55.4%的學生“喜歡學習,經常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這說明我校學生在學習投入、學習行為規范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二)存在問題分析
(1)學生自身的原因,對未來缺少規劃,學習目的、成長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熱情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少數學生自控力差,沉迷于網絡游戲、玩手機,無心學習;個別學生誠信意識淡薄,存在投機取巧心理,以抄襲和違紀作弊等手段獲取利益。
(2)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少數教師輕教學,課堂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言傳身教意識不強;教學精力投入不足,教學方法、手段不能吸引學生;課堂管理意識不強,對學生不良行為不加糾正,沒有發揮以優良教風帶優良學風的作用。
(3)外部環境的原因,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強;多數學生進入大學后脫離父母管束,在社會多元思想觀念沖擊及網絡、游戲、手機等多種誘惑下,容易迷失自我。
二、做好學風建設的路徑探索
好的學風是學生正常學習的前提和基礎,也需要全校師生員工的齊心協力,高校輔導員隊伍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織者、實施者與指導者。因此,加強學風建設,必須要充分發揮輔導員的主體作用,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的政治輔導員,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是其最主要的職責之一。因此,輔導員老師要密切關注、關心學生的思想狀況,了解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關愛學生,讓全體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明確學習是學生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遠大理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形成向上向善的優良學風,引領學生更好的成長成才。
(二)注重分階段因材施教
高校輔導員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注重分階段的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以北京印刷學院為例,我校依據學生特點實施了“引航”、“筑基”、“尋夢”、“護航”四大工程,通過新生入學教育,提高新生對專業的認知水平,幫助新生認知并規劃大學生活;通過四六級輔導、考研輔導、專業課程學習、學科競賽,幫助大二、大三學生提高學業水平;通過考研、出國留學、創新創業指導和就業幫扶,幫助大四學生順利升學就業;通過輔導員開展深度輔導工作,關心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
(三)注重榜樣引領示范
輔導員在具體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要積極發揮榜樣示范的引領作用。如組建學業輔導學生導師團隊,定期開展各類專題輔導;舉辦“好黨員好導員”、“考研經驗交流”等活動,高年級學生黨員骨干引領低年級學生成長;舉辦年度優秀學生頒獎典禮,選拔優秀學子宣講,引領全體學生勤學樂學,全面發展成長成才。
(四)社會實踐強力助推
高校輔導員要充分借助專業教師和學校的優勢資源,以引學風、促學風為根本出發點,鼓勵支持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豐富學生們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活學活用理論知識、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同時也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找到他們的興趣點,化腐朽為神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以及興趣愛好在實踐中豐富自己、鍛煉自己,找到內發的學習動力,明確未來職業和人生發展方向。
(五)構建協同育人工作機制
構建學校、家庭、專業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也是促進學風改善的有效措施。如學校要根據學生學風的整體狀況,制定和出臺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文件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專業教師參與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指導服務,以實現最佳的育人效果。加強與各個班級班主任的溝通和聯系,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學生個性化的問題。積極探索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方式,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動模式,更好地助推學生成長。
綜上,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線,是做好學風建設的領航人,引領好學風,有助于提高育人工作成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N].新華網,2016-12.
[2] 吳振華.“四位一體”學風建設協同機制構建與實踐[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
[3] 李璟璐,王道明.輔導員在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中的育人模式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J].教育現代化,2019(28).
[4] 朱麗莉.新形勢下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J].文教資料,2008(02).
作者簡介:張燕玲(1988.10- ),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北京印刷學院,專職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