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茹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要實現“健康中國”要求則需要以人民為中心,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教育。“對于人來講,只有依靠精神的能動性來改善物質世界,也唯有精神的能動作用才能使人在物質世界中存在,并生活得更好。”因此,弘揚和發展中華體育精神,可以促進人們的思想認同與實踐養成,讓健康的觀念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勵國民及時、有效地汲取中華體育精神的養分,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為推動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一、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
中華體育精神是指中國人在體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以愛國奉獻、團結協作、公平競爭、拼搏自強、快樂健康為主要價值標準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2007年,時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將中華體育精神的內容總結概括為“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綜上所述,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的精神,勇于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尊重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尊重規則、公平競爭的精神,超越自我、全面發展的精神。
二、“健康中國”背景下推進中華體育精神的必要性
1、強化民族、國家認同
中華民族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雖然各民族在語言、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體育作為共通的橋梁,能夠將各民族的情愫聯結在一起。例如:全運會、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等比賽項目,不僅有效地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且有效地促進了民族間的大融合、大團結。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時隔十二年再次問鼎奧運之巔,女排精神、中華體育精神再次引起社會關注,全國上下為之振奮,同時也強化了國民對民族和國家的認同。
2、助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3個倡導,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要求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體育精神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直接的推進力和影響力。例如,在體育運動中,所提倡的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精神,得以激勵國人愛國敬業的理念;提倡的團結協作、公平公正,得以養成國人自由平等習慣;提倡的遵紀守法、科學求實精神得以培養國人公正法治的意識;提倡公平競爭、尊重對手精神得以展現國人誠信友善的品質。因此,加大力度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有助于培育國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加快“體育強國夢”實現
中華體育精神,代表體育領域的中國精神,決定中國體育的價值取向,能夠激勵一代代體育人用愛國奉獻、為國爭光的情懷,能夠為體育人在實現體育強國戰略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中華體育精神源自于競技體育,扎根于大眾體育,輻射于體育產業,隸屬于體育文化,指引于對外交流。因此,“健康中國”背景下,體育強國建設離不開體育各領域的支撐,只有各領域持續健康的發展,才能加快實現體育強國建設。
4、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質分解為諸多要素,即培養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獲得完整發展。中華體育精神引領人們通過參與體育運動、體育比賽等活動,提高人們的觀察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等,進而提升智力水平。從內涵來看,中華體育精神所提倡的愛國奉獻、團結協作,公平競爭、快樂健康等內容,全部都是能夠讓人們引起愉悅的情感的正能量,其能夠培養人們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綜合素養。因此,中華體育精神有助于國人加強德行修養,改正不足,使自身得到全面發展。
三、“健康中國”背景下弘揚和培育中華體育精神的途徑
1、加強體育從業人員“精神”教育
體育教師、體育教練、體育運動員和體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既是中華體育精神的踐行者、傳播者,更是中華體育精神的教育者。身正為范,應加強系統的學習中華體育精神,對中華體育精神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為受教育者展現良好精神風貌。認同感是從業者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前提,認同才能踐行,認同才愿傳播。因此,要以完善的內容、強大的功能、明確的作用、鮮活的事例層層激發教育者的認同感,培養體育從業者對中華體育精神的認同感。教育為本,體育從業者先受教育,是以教育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重要基礎,對推動中華體育精神的弘揚具有重要作用。
2、加大中華體育精神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比例
目前,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學生對體育課的作用反饋最多的就是鍛煉身體,而學校體育除了具有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精神文明教育,確實是體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因此,加大學校體育教學融入中華體育精神教育比例,讓學生在體育老師、教練的啟發下,以體育為切入點進行精神教育,能夠直接經歷、感悟中華體育精神,直接在體育鍛煉中磨煉中華體育精神品質,對學生形成良好精神品質和價值觀念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3、強化優秀體育明星的“榜樣力量”
優秀體育明星是中華體育精神的最佳代言人。不同時代的優秀體育明星影響了不同的時代,從容國團到許海峰,再到中國夢之隊、中國女排等,人們會因他們的勝利而喝彩歡呼,也會為他們的失敗而失落痛哭;人們還會因為其喜愛的明星而喜愛某項運動,更會以體育明星的行為作為自己的行動標準;體育明星是他們的偶像,甚至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健康中國”背景下,強化“榜樣力量”,充分利用優秀體育明星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對優秀體育明星和其典型事跡的宣傳,讓受眾自主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深切地體會到中華體育精神,自發地認同中華體育精神,并以中華體育精神激勵自己進行終身體育。
4、開拓新媒體的宣傳
新媒體擁有無與倫比的傳播速度,對信息獲取呈現突出的便捷性和即時性特點。目前,我國已經擁有數量龐大的新媒體用戶群,移動終端設備的基本普及,能夠輕而易舉地將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訊息傳播到全中國的用戶手中。尤其是近期推出的抖音、快手等娛樂軟件,受眾面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因此,我們要積極開拓新媒體去宣傳優秀人物的成長經歷和體育中的精髓部分,深入挖掘、凝練優秀事跡,并將運動員、運動事跡與中華體育精神結合宣傳,及時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不僅能夠為中華體育精神的弘揚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能夠通過開拓新媒體去促進中華體育精神的大眾化普及。
中華體育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中華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體育活動中提煉出的優良傳統,它很好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價值觀。我國當前正在推進健康中國的實現,在此背景下,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使體育文化得到可持續發展,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民族團結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1.[2016-10-25]http://news.xinhuan
et.com/health/2016-10/25/c_1119
785867_4.htm.
[2]蔡衛東.原因與結果[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年,第81頁.
[3]黃莉.中華體育精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
[4]劉鵬.充分發揮體育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N].人民日報,2007-05-21(009).
[5]王伯英,曲宗湖.中學體育教學與精神文明[J].青年研究,1983(02):46-50.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