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潔
摘 要:促進現代化農業的持續發展,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其提供支撐。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出于達到提升玉米品質與產量的目的,一定要積極探索并深入研究玉米栽培技術。從實際情況來看,現階段玉米栽培依舊采取相對落后的模式,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科技水平不高,因此需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解決,而本文也將對其加以簡要分析。
關鍵詞:玉米栽培;常見問題;解決措施
玉米不僅是重要的農作物,而且在糧食結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基于不斷調整的農業結構,適合栽培玉米的土地資源相對稀缺。因此,怎樣應用現有的土地種植面積提高玉米產量與品質,是當下重點的研究問題。
一、簡析玉米栽培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玉米是我國糧食儲備的重要作物之一,也是農業生產的重點研究對象。因此我國尤為關注對玉米栽培技術的深入研究,并積極推廣與應用有關技術。可在現階段的栽培管理工作中,大部分農民依舊采取較為粗放的模式,不僅沒有較高的機械化程度,而且普遍存在著大水漫灌現象,也正是因為不能進行精細化管理,所以嚴重影響了玉米產量。
(二)農民缺少科學的栽培意識
在實踐中許多農民已經總結了一定的栽培經驗,這在提高玉米生產水平方面尤為重要。可從現代化農業發展情況來看,總結的栽培經驗相對落后,還有一些經驗缺少一定的科學可行性,這樣會提高玉米栽培出現問題的概率,難以依據玉米品種對種植密度合理選擇,這對提高玉米產量會造成很大影響。
(三)缺少先進的玉米栽培技術
對于玉米種植而言,其在地域方面的要求十分嚴苛,處在不同的氣候環境所采取的種植制度也不一樣,對此要據此選取玉米品種及相關栽培技術。除此之外,在進行玉米栽培時,因為農民缺少先進的種植觀念與創新意識,使用的栽培技術相對落后,難以滿足發展的實際需要,不利于提高玉米產量與品質。
二、解決玉米栽培常見問題的措施分析
(一)提高選種的科學性,推廣良種
玉米選種,是玉米栽培整個過程的關鍵性環節,應綜合考量地區氣候條件、病蟲害狀況、種植制度等因素,選取具有較高抗病性、較好耐寒抗旱性的玉米品種。對于相關部門而言,也需要將應有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做好示范栽培工作,為玉米品質與產量提供保障,從而進行積極推廣。
(二)玉米密植有關問題的解決舉措
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玉米密植,所以需要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就玉米密植來講,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玉米密植的合理性。不能單純看待密植度,而是應依據地區實際的環境情況對水分、光照與養分等因素確保密植的合理性。因為大部分農戶缺少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技術推廣人員需要為密植操作提供幫助。第二,由于密植品種不同,因此玉米收獲的種類相對雜亂也不利于管理。技術推廣人員需要依據實際地質情況選擇玉米品種,而且統一進行采購與發放。第三,因為沒有足夠的保苗數量降低收獲株數量。最為關鍵的則是要確保玉米種子質量,選種標準應符合以下幾點:凈度達到99%;發芽率大于90%;純度小于等于97%;含水量低于13%;之后進行適時早播而且提高苗期管理水平。
(三)耕地質量較低的解決舉措
首先,應用秋翻秋整,一般情況下如果耕翻時間早,則會提高土壤自身的熟化程度。所以,在一定土地條件下可以采取秋季整地和深翻,讓土壤在凍融交替中對結構加以改善,在土壤中所貯藏的雨水有助于保墑為春播創造條件。其次,通過土壤深松,提高養分與水分應用率,避免生長發育的玉米根系遭受限制,還能提高玉米自身的抗旱性與抗倒伏能力。對此,應以土層厚度為依據酌情改土,讓土壤耕層厚度高于25cm,需要在深翻35cm的基礎上還需要細耙2次左右。此外,為了提高土壤肥力應進行秸稈還田而且與施加農家肥相配合。
(四)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重視病蟲害的早期防治
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玉米栽種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在排水不暢、降水充足時期多發病蟲害。不僅玉米田大面積積水,并處在高溫高濕的自然環境中,這有利于病蟲害繁殖。成苗期是玉米生長整個階段中受到病蟲害影響較大的時期。首先,因為低溫凍害,往往在種子未出土前已經死亡。其次,玉米苗剛出土因為受到積水的影響,提高了發生病蟲害的概率。所以應從玉米苗期進行病蟲害防治。在成苗初期,需要關注玉米實際生長情況,與積水情況相結合及時監測病蟲害。在雨水充盈的情況下,需要做好田間排澇工作。如果降水稀少,則要對農田適當灌溉。種植人員需要意識到,預防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此外,最好不要采取化學防治方法,多以生物物理防治為主。這是因為化學防治可能引發許多問題,不僅會對田間土壤造成污染,而且也還會對土壤肥力及養分儲備能力造成很大影響。
(五)通過宣傳教育提高種植人員綜合素養
農民是玉米栽培主體,因此其持有的種植理念與技術是尤為重要的。現階段,我國大多數農民缺少現代化栽培管理觀念、思想不能與時俱進,缺少先進的栽培技術,主要依據以往的經驗去生產。因此,有關部門應對此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可通過講座等多元路徑,向農民普及玉米栽培知識,增強農民的認知能力提高農民綜合素養。政府還應增大在農業生產方面的資源投入,建設并完善有關基礎設施例如水渠等,此外還需要走進基層加以必要的技術指導與幫助,在施肥、播種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方面提供扶持,從而為生產實踐提供保障。
二、結語
現階段,對于在玉米栽培方面的常見問題,有關人員一定要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科學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宣傳提高農民自身的栽培觀念,并在各個環節實現精細化管理。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將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價值發揮出來,從而促進我國農業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