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宏偉


摘要:一般工科院校的學生英語筆頭功夫可能稍顯不錯,但是口頭表達能力卻不盡如人意,遠遠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文章試圖結合語塊理論研究“以寫促說”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能否真正有效提高一般工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英語口頭表達能力。
關鍵詞:一般工科院校;語塊;以寫促說
一、一般工科院校學生英語表達能力較弱的原因
國際化趨勢下,對于人才的需求是高要求、嚴標準的。國際化人才的首要條件是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緊密圍繞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核心目標,制定相應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一般工科院校的大學生,雖然從小學就開始了英語學習,一直學到大學,但口語表達能力卻依舊普遍較弱,能流利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不多,這遠遠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原因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首先,真實語言交際環境的缺乏導致學生英語表達的愿望不夠強烈。一項全國性的調查表明,我國只有極少部分的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一般工科院校的學生認為專業知識才是他們將來立足于就業市場的利器和法寶,因此在英語學習上往往投入偏少,部分學生甚至徹底放棄。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致和決心不高,學習效果自然就不是很理想了。其次,一般工科院校的學生在乎所謂的“面子”。部分學生存在語音不準等問題,課堂上偶爾的發言可能會招致同學們的哄堂大笑。即使同學們的笑是善意的,這部分學生也會因為顧及自己的面子和尊嚴,在課堂上選擇沉默,課后更加不會再去嘗試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了。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導致學習自信心明顯下降。長此以往,他們就真正地學會了“啞巴英語”。最后,在英語學習中,工科院校的英語學習者在會話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主要是由于語塊知識和套語的儲備太少。其實,在人們使用的日常語言中,存在著大量高頻出現的重復語塊,甚至有研究者認為日常交際語言中有90%的語言是通過語塊實現的。
二、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
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教學模式絕非是各種學習技能的簡單陳列和組合,而是基于語塊這一成熟的語言學習理論之上的一整套相互聯系、整合有序的教與學模式。具體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設計基于語塊的教學內容
教學中應當特別圈出學生在寫作、口頭表達中應當識別并運用的語塊。Lewis(1997)將詞匯組塊按照結構形式分為四類,分別是多詞詞語、高頻搭配組合、固定表達和半固定表達。Nattinger(1990)等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流利程度不取決于學習者大腦中存儲了多少語法規則,而在于存儲了多少語塊。首先,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著重圈出多詞詞語、高頻搭配組合、固定表達和半固定表達讓學生識別并運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求學生在閱讀之中先有意識地識別每篇課文中的語塊,隨后要求學生就這些語塊進行模仿造句并請部分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其次,教師精心設計寫作和口語話題中適用的語塊。學生先了解并盡可能掌握與寫作和口語話題相關的語塊后,才會提升參與的興趣并能夠主動地在單元課文中有目的地去尋找能用的、切合主題的語塊,再在寫作文和口頭輸出時充分使用。
(二)設計各類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教學活動
在單元教學中,教師設定一個基于課文內容的命題作文,并對學生作文中語塊使用的數量加以設定。第一學期,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文話題并要求學生每篇文章用到的語塊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0個。但是第二學期,學生的作文字數要比第一學期有所增加,并且要求學生使用的語塊數量也相應增加。學生的“寫”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重點和教學形式,之后教師會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展開各項口頭表達活動,比如以小組為單位做口頭陳述等,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些語塊的記憶。各項口語活動均以學生寫作內容為素材,并且突出作文中所用的語塊。此外,作文成績和口頭表達成績均計入學期平時成績考核。“以寫促說”的主題式教學旨在開闊學生學習思路,培養學生語塊使用的意識,從而達到重組學生語言知識架構的目標。
(三)完善考核以及評估體系
本次教學研究將所有課題組成員所帶的班級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兩類班級,進行作文測試、口語測試,并對所有成績進行成對樣本T檢驗。為了盡量提高研究的質量和改卷的客觀、公正,作文批卷采用“密封試卷”,并且課題組成員均不參與改卷,改由其他教師閱卷。同時,特別邀請經驗豐富的PETS考官、本校外教負責口語測試打分,同時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并運用SPSS19.0將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寫作和口語均納入期末成績考核,各自占總成績的10%。其中,每名學生的作文分數按照全國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評分標準,再單獨設置語塊使用這一條評分標準,學生作文將由2位教師批改,取平均值。口語參照雅思口語標準,同時也加入語塊使用這一評分標準。同樣,每名學生會由2位教師評分,取平均值。
三、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過程
(一)實驗目的
本次實驗主要測試以語塊為主線的英語教學能否真正培養學生的語塊識別和運用意識,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實驗方法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為主要教材, 以語塊教學為主線,通過有語塊使用數量要求的寫作訓練和口語表達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培養一般工科院校學生的英語語塊使用意識,提升書面輸出和口頭輸出的地道性和流利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實驗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我校非英語專業大學一年級8個班共289名學生為實驗對象。8個班的學生按照教務處的排班隨機分成4個實驗班(145人)和4個對照班(144人),學生高考英語分數相仿,沒有太大差異。
(四)實驗過程
1.課前任務分配
實驗班按照6人一組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圈出單元課文中的10個語塊,并將語塊資料編成PPT形式用于課堂展現。
2.詳細過程
教師將各小組所選定的語塊加以詳細講評并挑出常用且比較地道的15個語塊,同時要求學生在隨后的作文寫作和口頭表達時使用。教師設計基于所選15個語塊的作文話題并要求學生在寫作中盡量使用,同時將其盡量寫長。第一學期,教師每兩周給學生一個作文話題,要求學生作文字數至少寫到130字,并且每篇文章要用到10個語塊,作文課后完成。第二學期,教師每周給學生一個作文話題,要求學生作文字數至少寫到160字,并且每篇文章要用到15個語塊,作文課后完成。在學生完成“寫”的任務后,教師引導學生就他們在寫作中所用到的語塊加以歸納整理并拓展,并鼓勵學生將探討、整理的語塊用在隨后的小組討論活動等口頭實踐活動中,加深對這些語塊的記憶。再組織班級以小組為單位就所寫話題展開主題匯報會,每小組選出一位發言人,其他小組對發言人打分,主要參考語塊使用數量以及正確度,教師記錄分數。每個單元結束后,全班再進行一次口頭交流活動,以話劇或者迷你舞臺劇的形式呈現,以上活動表現均計入學期平時成績考核。
四、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教學模式實驗結果
(一)實驗班與對照班作文成績與學生使用語塊情況(2018年12月期末考試)
實驗班和對照班8個班級的期末考試作文試卷采用閉卷閱卷模式,為了體現出實驗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課題組所有教師均沒有參與學生作文的改卷工作,而是改由系部其他教師批閱。作文批改參照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文評分標準和等級,兩輪閱卷后統計學生成績并取平均值。統計相關數據,尤其考核學生使用語塊的情況。實驗數據統計發現高分作文中語塊使用的數量明顯較多,其中67人平均用到了9.5個語塊,15個人平均用到了13.1個語塊,43人用到了7.2個語塊。與實驗班相對照,對照班的學生語塊使用數量明顯偏少,高分段13~15中平均用到的語塊只有8.3個,往后數量更少,低分段只有2.1個平均語塊的使用量。
(二)實驗班與對照班口頭表達層面的前測與后測平均成績對比(2018年12月期末考試口語考試)
本次口語考試特邀請2名外教、1名PETS中方考官和1名本校教授,共4位教師作為口語考官,參照雅思口語考試評分標準,所有成績均取平均值。通過T檢驗,實驗班學生的口語成績在流利度、正確性、地道度、策略性和感染力方面的提高顯著。隨后,課題組在實驗班和對照班發放教學效果調查問卷289份,要求學生匿名填寫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收回283份調查問卷(實驗班141份,對照班142份),其中279份有效(實驗班140份,對照班139份),4份無效。實驗班大多數學生認可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教學模式,多數學生認為該模式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手段新穎,課堂氣氛融洽,師生互動交流比較活躍,學習強度適中,能提升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相比之下,對照班的學生對教學各方面都不是非常滿意,他們認為課堂氣氛一般,師生互動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課題組成員也反映傳統課堂教學中有部分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甚至還有極個別學生曠課。
五、結論
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模式在一般工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是有效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有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作文成績和口語表達能力,具體可以表現為如下兩方面:
第一,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模式促進了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一般工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一般工科院校的學生受制于工科背景和口語交際環境的局限性,再加上信不足,大多數不敢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更談不上去和別人交流了。而采用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教學模式能有效克服學生們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因為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再加上指定語塊的使用,就可以流暢地表達其思想意圖,極大地克服了不敢寫、不能寫的心理和現實障礙。在“以寫促說”模式中, 教師強制要求學生在作文書寫和口頭表達中主動運用和記憶語塊,能有效培養學生語塊使用的意識,從而能幫助學生在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時更加地道、更加恰當、更加流暢地使用語塊,既提升了其輸出質量,又增強了其學習自信和學習積極性。
第二,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模式能有效地解決學生口頭表達時流利與準確的矛盾。不可否認,流利與準確是兩個衡定口語輸出質量的重要標準。一般工科院校的學生由于語塊使用意識的不足和自身語塊存儲的不足,在英語會話時會更多地沿用“中國式英語”,口頭表達不流暢,詞不達意,錯誤百出。而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模式始終強調對學生語塊使用意識的培養,學生在寫作中所重點理解的語塊用于其口頭表達時可真實提高表達的流利度、正確性以及地道度。“寫”這一過程可以讓學生從容理順思路,醞釀語塊的使用和篇章的構建,提升寫作的深度和質量。同時,通過“寫”以及小組的探討,學生對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有了充分的準備,再輔助以相關語塊的使用,學生在口頭表達時會更從容自信,從而使自己的口語輸出既有質量也流暢地道。基于語塊的“以寫促說”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語塊意識,通過“寫”賦予學生“說”的素材和靈感,強調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地道度,引導學生運用語塊成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定程度上就能有效地解決口語輸出時流利性與準確性的矛盾。
參考文獻:
[1]嚴明,呂曉軒.國際化人才素養標準下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0).
[2]邵永真.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說明[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3]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1999,(3).
[4]Lewis M.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Lexical Approach[M].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Nattinger JR,Decarrico 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編輯/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