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穎利
摘要:隨機抽取咸陽職業技術學院100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調查當前高職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現狀,剖析高職學生當前英語語用語言能力和英語社交語用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課堂,加強語用知識和文化教學的融合,豐富英語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等措施來發展高職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
關鍵詞: 高職英語;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英語語用能力
高職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與社會實踐接軌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教學目標為: “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用為目的。”培養學生在不同場合進行英語口頭和書面的交際能力 。這目標與何自然教授所指出的“外語教學應該以語用能力的培養為宗旨”相吻合。何自然強調,外語語用能力是指運用英語在不同場合進行恰當、得體、準確的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和語境駕馭能力等。高職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是高職英語教學的核心,為加強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突出高職教育“以應用、實用為主”的特征,本研究調查了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現狀與問題,深入分析其深層次原因并探討了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提升的途徑,以期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
一、高職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現狀調查
(一)調查目標
本調查旨在明確當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深層剖析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探討高職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途徑。
(二) 研究對象
本調查從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隨機抽取了高職非英語專業大一新生100名進行相關問卷調查。這些學生都參加過高考,在入校時英語水平相當,已有9年的英語學習基礎,能完成該調查問卷。
(三)問卷設計
本次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調查是以語用能力研究專家何自然教授的語用能力問卷為基礎,依據現行的十三五規劃高職英語教材《新編實用英語》編制而成,共有25道單項選擇題。此問卷內容涵蓋何自然教授定義的語用能力中的社交語用能力和語用語言能力,涉及日常英語交際中的問候、請求、告別、贊揚、道歉和感謝等類型。每道選擇題1分,總分25分,及格線為15分。
為確保該問卷的有效性,問卷先經過幾位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修改,并在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非英語專業的大一新生中隨機選取50名學生進行測試。根據評估測試結果,再次對問卷內容進行修改,然后把修改后的問卷發給100名高職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測試,要求學生在45分鐘內獨立完成。學生測試完畢立即收回調查問卷。
二、高職學生語用能力現狀展示
通過問卷調查,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現狀結果如表1所示。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現狀不容樂觀,從表1英語語用能力測試成績描述總統計表可以看出,受試的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成績最高分為15分,最低分為5分,平均分為9.58分,說明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總體不及格。
三、高職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問題剖析
語言學家Leech(1983)曾概括出在特定語境中使用正確的英語語言形式來實現英語交際的能力被稱為語用語言能力,并強調了社交語用能力是指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是更高層次上的語用能力。本研究從英語語用語言測試和英語社交語用測試兩方面來調查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
(一)高職學生英語語用語言能力問題的剖析
本問卷25道題,其中12道題是英語語用語言能力測試。在這12道題測試中錯誤率達75%以上,說明當前高職學生英語語用語言能力低、失誤多。可以從英語語言交際中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面來剖析。
在英語交際中,說話人的英語語用失誤往往是因為想當然認為聽話人能充分理解自己的不正確英語表達,致使聽話人誤解其話語意義。如測試題中第18題情景是“在中國商場,一位中國收貨員對國外顧客打招呼的英語交際”,79%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違反了英語本族語言者的語言習慣, 沒選“Can I help you?”選項,而是用自己的母語(漢語)思維套用漢語語義誤選“What do you want?”(你想要什么?)。造成聽話人誤解,引起交際中的英語語用失誤。
聽話人的語用失誤是指聽話人用錯誤的語用推理來理解說話人要表達的施為行為。如在第25題中的英語交際打電話語境,要選接電話用語的英文表達“This is Li Hong speaking”(我是李紅),但82% 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用漢語思維套用漢語表達結構誤選英語表達“I am Li Hong”,形成漢語負遷移,做出錯誤的語用推理引起聽話人的語用失誤。第3題涉及英語中回答感謝的言語功能。該題的情景是中國小王幫美國同學Mary搬東西,Mary表達了感謝(Thank you),小王要回應表達“沒關系”意思的選項。調查中92﹪學生做出錯誤的語用推理誤用 “Never mind”的語用功能為“沒關系”,造成英語交際中的語用失誤。
(二)高職學生社交能力問題的剖析
本問卷13個題涉及到社交語用能力測試,測試結果顯示錯誤率高達78%,說明當前高職學生的英語社交語用能力偏低。英語社交語用失誤將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首先,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社交中跨文化交際話題選擇不恰當造成英語社交語用失誤??缥幕浑H中因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信仰、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等,所以區別交際中自由話題和非自由話題是很值得關注的。西方國家是以個體文化為中心,個人的年齡、收入等都屬于個人隱私,是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自由話題,一般情況下不得隨便問別人。相反,在中國的集體文化中,年齡、收入是可以詢問的。例如,第22題的情景是中國學生小李把自己的外國朋友Tom 介紹給他的同學小王,小王對Tom的問候。有80%的學生按照中國的文化誤選了“Hello,how old are you?”來進行打招呼,在交際中侵犯了西方人的隱私,造成社交語用失誤。
其次,學生誤用英漢表面對應而實為用意不同的言語表達方式造成英語社交語用失誤。例如第21題的情景是一位中國學生在校園遇見了外籍老師Mr.John,兩人打招呼的英語表達方式。有83% 的學生以中國的風俗習慣誤選了“ Where are you going to ,Mr John?”(您去哪里,約翰先生?)的方式打招呼,造成英語社交語用失誤。在中國常用“Have you eaten?”(你吃了嗎?)“Where are you going to?”(你去哪兒?)來招呼對方,以表示關心和熱情,而西方人在打招呼時常用“How are you”(你好?。?。
四、高職學生英語語用能力提高途徑
(一)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
高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教師拋棄“重傳授,輕訓練”的傳統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內容多樣化整合,對英語常用表達進行語用分析,幫助學生認識英語語言形式的語用功能是語用語言知識的體現,為學生提供運用英語的機會,以提高其英語語用能力。例如,在新編實用英語1第三單元以“問路”為主題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先播放中西方國家行人問路視頻,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在問路、指路用語上的文化差異,進行英語問路表達的語用分析,然后學生聽錄音分組討論問路、指路的英語詞組、句型,教師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相關英語表達;學生用所學英語表達模擬“游客問路”進行問路、指路課堂實踐,來提高自身的英語語用能力。
(二)加強語用知識和文化教學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融合
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合語用知識和文化教學,增強語用意識來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提高其英語語用能力。高職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英語教材信息中的話題,采用顯性語用教學法適當地補充言語行為理論、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等與教材話題相關的語用知識來喚起高職學生的元語用意識;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設計相關的語用交際任務如問候、感謝、道歉等讓學生在英語交際中不斷進行英語語用輸入與交際練習,突出英語語用語言知識和社會語用知識的顯著性,提高學生的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同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既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也要學會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語言實訓室及網絡為學生播放與教材相關的英美國家的圖片、電影、圖像、錄音等,形象化地把西方文化知識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語言交際者的語言習慣和特點。
(三)豐富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英語課堂實踐活動
學習的第一動力是興趣,豐富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第二英語課堂活動可以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其英語語用能力。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英語課堂創造英語運用環境外,還應在課外創造運用英語環境,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文化專題講座、英文影視賞析、英語戲劇大賽、英語歌曲賽及英語演講比賽等多種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創造更多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實踐活動自發組成英語導游小組,為外國游客做導游志愿者,或到中外合資企業學習實訓等,為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創造課外用英語交際的機會,提高其英語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Group Limited,1983.
[2]何自然,閻莊.中國學生在英語交際中的語用失誤[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6,(2).
[3]何春燕.我國語用能力培養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4).
[4]李妍.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必要性和實現途徑[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2).
編輯/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