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 徐艷秋 王春芳
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是物流產業走向國際化發展最重要的持久動力,以“學校+企業+國際專業協會+國內專業協會”的“四元”融合拓展國際化人才培養,對接“世界一流”標準,接軌國際職業資格認證體系,重塑專業建設理念,再造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教學資源,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完善保障體系與支撐機制,全面提升專業建設的國際化水準。
“一帶一路”國際化發展離不開中國物流產業的國際化發展,而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是物流產業走向國際化發展最重要的持久動力。高職院校要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明確物流管理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與特點,利用校企多元合作機制構建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平臺。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物流人才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中國經濟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重要引擎的同時也在加快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世界各國都在以各種行動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伴隨國際貿易的大發展,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得到加速發展。截至 2019年7月,中國政府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173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由亞歐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區域。“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中歐班列年均開行近 10000 列。在這樣的形勢背景下,作為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的高職物流專業教育必須適應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方式,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國際化人才支撐。
隨著濰坊市政府把“一帶一路”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國際化物流人才需求日漸增長。濰坊市已與20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作為現代農業自由貿易先行區濰坊的禽肉、蔬菜出口占全國的13%。濰坊面向“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物流基礎設施推動濰坊成為國際立體交通物流樞紐城市,同時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濰坊的名企濰柴和歌爾同樣需要大量的國際化物流人才,前者把出口和建廠的目標方向鎖定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孟加拉國等,后者則在越南、捷克、新加坡等國開展加工貿易產業出口。兩家公司每年都需要近千名能從事國際產業供應鏈和物流協作的人才。
二、“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平臺
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要承擔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戰略的高度,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切實通過搭建“四元”融合平臺,對接“世界一流”標準,以“質量+標準”提升人才供給有效性,培養國際化物流人才。主動接軌國際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提升國際化的視野、思維和能力,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與經驗,以“學校+企業+國際專業協會+國內專業協會”的“四元”融合拓展國際化人才培養,重塑專業建設理念、再造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教學資源、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完善保障體系與支撐機制,全面提升專業建設的國際化水準。
濰坊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聯合英國皇家采購與供應學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濟南光華燕園管理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國際化人才。通過“四元”融合重構物流管理專業國際化課程體系,將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的課程資源嵌入專業核心課程之中,完善學生國際化物流技術技能的職業素養、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學習和實訓體系。
濰坊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是國家品牌專業,該專業擁有國內一流的師資力量、實訓條件和教學水平。英國皇家采購與供應學會是全球最大的采購與供應專業組織,也是國際采購與供應鏈行業的研究與認證中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全國性行業協會,設有物流研究院、運輸研究中心、培訓中心等研究、咨詢、培訓機構。濟南光華燕園管理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從事雙證書專業在山東省的推廣與運作,該公司是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中國市場學會授權的山東省資格證書考試管理中心。四家實力雄厚致力于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與交流合作的主體以四方合作協議和強強聯合的方式,以國際化的視野,培養出既能滿足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本土化人才,又能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國際化人才。
(一)構建國際化專業核心課程體系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理念,缺乏系統整體定位,沒有形成清晰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忽視了國際化發展。在“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按照國際物流專業職業標準和認證體系,重構物流管理專業國際化課程體系,將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的課程資源嵌入專業核心課程之中,將國際化資格證書考證內容融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去,構建課證融通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完善學生國際化物流技術技能的職業素養、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學習和實訓體系。緊緊圍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真正為學生創造國際化崗位實踐鍛煉、企業實訓實習的環境和平臺。
(二)提升專業教師國際化教學能力
專業教師國際化是學生培養國際化的保障,“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要求專業骨干教師參加國際化教學培訓,考取物流管理專業國際化專業資質高級認證,通過“四元”融合校企合作平臺參與國際物流項目作業,要求教師具有國際物流教育的專業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承擔核心課程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要熟悉本課程的國際發展動態,和來自跨國物流業務的企業師傅,共同構建國際化的課程體系,從課程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活頁教材編寫、教學方法等方面不斷進行革新。提高教師國際化教學水平,開發國際化的專業課程,借鑒國外成功的物流專業教育模式,教導學生熟悉和掌握本專業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實現學生專業知識結構的國際化。
(三)鼓勵學生獲得國際職業資格認證
采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線下實訓和課外學習小組集中學習等方式,鼓勵學生參加CILT和 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IFPSM)等國際物流職業資格認證。 通過“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平臺,與國際職業資格認證中心、職業考試機構開展全方位合作,積極引入的資格證書考試項目為學生考取國外權威職業資格證書創造條件。專業教師利用第二課堂為參加考試的學生提供輔導,通過學分轉換和評獎評優加分鼓勵學生報考國際職業資格認證。
三、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對策
(一)建設國內先進的課證融通的國際化課程體系
“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模式下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均融入物流國際認證標準與物流行業企業操作標準,制定專業教學標準。在借鑒美國物流類專業教學標準的基礎上,引入了國際物流與運輸協會(CILT)物流職業經理認證的內容以及國際統一的知識與能力標準。參考物流行業企業的操作標準與要求,引入物流行業管理類職業標準中的倉儲配送作業與作業管理職業標準、運輸作業與作業管理職業標準內容,創新開發符合本地實際的物流管理 專業教學標準。
重新架構課程體系,構建了課證融通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引入國際物流行業標準與國內物流行業企業操作標準,進行物流類專業群課程建設。在《物流管理基礎》《運輸管理實務》《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倉儲管理實務》等專業課程中,引入了國際物流與運輸協會(CILT)物流職業經理認證的知識與能力標準,融入了物流標準化、庫存控制、準時化采購、績效評估、遠洋運輸等知識與內容。
(二)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教學資源
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快速發展,爭取可以讓“一帶一路”走進課堂,對學生產生多元化的影響,由點到面推進學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模式下新建共享開放的物流類專業群2門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庫,7門核心課程資源庫,建成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融入國際標準,開發校本教材,建成2本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可共享的高水平教學資源平臺,建成物流金融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利用信息化技術,借助教學資源庫平臺,打造智慧課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三)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保障。要加強骨干教師培養,提升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利用國(境)外研修培訓提升骨干教師的國際化教學能力,打造一支德高技精、專兼結合、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模式育人成果豐碩。專業教師通過課堂完成學生國際職業資格認證教學工作,英國皇家采購與供應學會等行業協會和認證企業選派專家定期來校指導學生國際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準備,通過合作培養,目前共計1067名學生獲得CILT證書,1138名學生獲CIPS證書,現從事國際物流方面工作的學生人數約300余人。實踐證明高職院校國際化物流人才的培養要堅定走校企多元培養道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企業資源,提升高職院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作者單位:濰坊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濰坊職業學院2018年度教學改革項目(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研究專項)《“四元”融合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