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莉
摘要:家校溝通,通常對小學階段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新時期小學階段的家校溝通中仍存有較多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家校溝通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家校溝通的改進策略,以促使家校的教育實現合力,并促使小學教育實現和諧發展,使小學生具備良好行為習慣,樹立社會責任感與正確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家校溝通;現狀;改進策略
小學時期學生身心的發展仍不成熟,且容易被教師與家長雙方所影響,而學校與家庭又是小學生實現有效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場所。因此,孩子的教育不僅與學校相關,而且與家庭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不論是學校的教師,還是學生的家長,其作為普通人,在具體教育時,都會受到自身知識水平、閱歷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也就是在面對同一事件的時候,不同人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與理解,且同所學校也有多位教師,面對這種狀況,教師與家長難免會產生矛盾與分歧,因此,家校實現和諧溝通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小學家校溝通現狀
(一)家長群跑偏
新時期,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家長群的崛起逐漸成為家校之間溝通的重要渠道,這也是新時代下的必然產物。家長群雖然是家校實現有效溝通的橋梁與平臺,但是,凡事總有雙面,家長群也逐漸演化成有教師的群與沒有教師的群,有教師的群也逐漸成為教師布置作業、家長檢查、批改作業的群,而沒有教師的群則逐漸成為討論學生參加競賽、上輔導班的討論群,該狀況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家校之間溝通不暢。在2018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明確提出,禁止校外的培訓機構開展中小學的競賽與等級考試,堅決查處把校外的培訓結果和中小學的招生考試掛鉤的行為,并根據法律對相關培訓機構及其負責人、學校的責任進行追究。但是,該通知很少有家長知道,仍有大部分學生參加了校外的輔導班以及相關輔導競賽,面對該現象,最佳的解決方式就是強化家長之間的溝通。
(二)減負的誤解
所謂減負,可以說,成為一個偽命題,是為教師減負,還是為學生減負,或者是為學校減負,為家長增負?從表面看,是為教師減負,通常而言,小學階段下午3—4點就放學了,教師也就下班了,而該段時間,家長仍舊在努力工作,學生只能到校外的輔導班參加相關培訓,有的學生參加文體類、有的參加科普類、有的參加競賽類,這對家長來說,也是無奈之舉。想要改變該現象,為學生營造有效的課外鍛煉、學習、交流氛圍,教育辦公廳則要求各個學校需根據教育規律以及學生的成長規律,做好相應的課后服務,其服務內容通常為安排學生自主閱讀、做作業、科普與藝術活動,以及拓展訓練、娛樂游戲、社團小組活動、觀看適宜影片等,但是,現實中,學生們仍『日奔波在學校和輔導班之間,該現象的出現,仍舊是家校之間溝通不暢導致的。
二、小學家校溝通改進策略
(一)構建家校溝通共育機制
首先,促進家長進入課堂的機制。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家校溝通過程中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家長們認為教育是學校與教師的責任,以及家長教育的理念不一致。因此,在新觀念、新時期背景下,教師可以讓家長進入課堂,對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體驗,充分感受學校教學理念,以確保家庭教育能夠與學校教育的目標一致。其次,開展親子運動會的機制。親子運動會不僅能促使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情感交流,而且還能使家長更好地融入學校德智體美勞的培育體系中,更好地和學校交流溝通,從而使家長和學校之間溝通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
(二)搭建家校溝通平臺
想要確保家校溝通實現有效性與長期性,豐富的內容設計是家校之間實現有效溝通的關鍵,家校之間有了互動,才能進行溝通,通過溝通,才能使家校之間在教育合作過程的黏合度得到有效增加。對于微信的公眾平臺而言,其核心為內容,重點為互動,內容主要的目的是吸引與留住關注人員,而互動則是為了增強和關注人員的情感,使關注人員轉變為粉絲。當前,中小學的學校公眾號通常以文字與圖片為主,因此,學??梢詫ζ渌悸愤M行創新,將短視頻或者短動畫,通過VR全景技術與立體聲效運用到微信的公眾平臺中,以此制作出更加更具有吸引力的公眾平臺,讓家長對學校的相關信息進行了解。與此同時,學校不僅需對公眾平臺中的內容形式進行豐富,而且還需對平臺專欄中的主題內容進行不斷豐富,傳統化專欄通常包含學生在校的日常生活,而主題內容通常包含學校開展的特色活動,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等,但是,很少有家長及其參與的活動相關主題,因此,學??蛇m當拓展與家長相關的活動內容,并創設家長、學校、學生三者一體化的教育模式。例如,在學校微信的公眾平臺中,開設家校溝通的專欄,并組織開展家校課堂的欄目,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長期從業者,其對教育的理解與認知都明顯優于學生家長,主要是家長對于教育職業了解較少,而學校有自己的能力突出且業務精干的教師,學校可以將該部分教師組織到一起,或者是聘請學者與教育專家,依據不同學年的學生,制作出針對性、科學性、指導性較強的講座視頻,并將其傳到公眾平臺的家校課堂欄,讓學生家長學習,通過教育資源的共享,家長不僅可以充分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學習方法,而且還能主動承擔起家庭的教育義務與責任。
綜上所述,家校之間的良好溝通,不僅能縮短家校之間的距離,而且還能改善家校之間的關系,并促使每位家長都能夠了解、理解、支持教育,并能夠深入教育中。家校溝通中,通過家校溝通的育人機制、家校溝通的平臺構建,充分調動家長與學校的活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質量以及教育水平,并為學生營造教育生態環境,從而實現家校共育,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于亞秋.小學班主任與家長有效溝通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2]李臣.小學家校微信溝通中教師的價值引導力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9(9).
[3]韓毅.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長[J].文教資料,2019(4).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