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強調學校教育應具備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政課程體系。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課程思政關乎兩個核心要素,即“成人”和“成才”。

課程思政在本質上還是一種教育,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育人”先“育德”,注重傳道授業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機統一,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八枷胝谓逃亲鋈说墓ぷ?,解決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優良傳統和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它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
因此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也應該秉持著“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將課程思政靈活融入大學英語的課堂。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對立德樹人尤其是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大學英語教學實際,引導青年學子以批判的眼光學習西方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培養青年學子對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币咔槠陂g,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英語中。
引導學生以批判的眼光學習西方文化。語言不僅是文化和意識的載體,更是傳播的手段。因此傳授一種語言的過程其實是該語言所代表的文化的過程。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尤其應該注重語言文化的教學。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綜合版共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該主題下有兩篇文章,每篇文章后會有相應的單詞、短語、語法訓練,另外每個單元都有兩篇翻譯,一篇英譯漢,一篇漢譯英。漢譯英偏重講述中國文化和傳統,而英譯漢偏重講述西方的文化與傳統。這使我們可以引導青年學子批判地學習西方文化,即認清哪些是西方文化中有利于我們發展和進步的東西,哪些是阻止我們前進甚至把我們引入歧途的東西,吸收那些積極的、進步的、文明的、科學的、對我們發展有利的東西,使其與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助力我們的發展和壯大。如該書第二單元中的英譯漢講的是SNS及其影響,這時我們在教授翻譯技巧的同時可以適當地進行思政教育,尤其是當代大學生面對網絡的時間相當多,其中不乏一些網絡不良信息的出現,而這些信息無論中外都是存在的,如果想嘗試接觸更多英語輸出,必須要有甄別意識,能夠辨識哪些是積極的有益的,哪些是消極的有害的,不能片面地看待問題,更應該主動抵制不良思想的灌輸。疫情中線上的講學需要運用多種手段來樹立學生的情感態度。其中U校園中的在線提交小組作業或個人作業能夠為這一目標提供良好的途徑。
如果說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教師教學生學,那么大學英語的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帶頭樹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識并且有機地將其與教學內容結合。思政教育必須要有“久久為功”的精神,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提升大學英語課堂的魅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