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博1,張少華,劉建軍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指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導致的心臟病[1]。冠心病常見于中老年人,我國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發病率逐年升高,是成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對冠心病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均有重大的突破,但關于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2],同時缺乏對冠心病早期預測的有效手段。近年來,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老年冠心病的相關性已成為研究熱點[3]。CYP2C19是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的關鍵酶之一。有研究顯示,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與新疆地區哈薩克族冠心病的發生具有相關性[4]。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活性相關密切,但CYP2C19基因多態性是否與冠心病病人臨床預后相關目前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探討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老年冠心病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北京市垂楊柳醫院治療的冠心病病人89例(冠心病組),其中心肌梗死2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31例,穩定型心絞痛30例。納入標準: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且在我院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PCI術后規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藥物;年齡≥60歲;病人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力衰竭、惡性腫瘤、肝腎功能衰竭等;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臟疾病。同時選取健康體檢者90名作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本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兩組各項比較,P>0.05。
1.2 方法 CYP2C19基因分型檢測試劑盒(DNA微陣列芯片法)購自上海百傲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外周血DNA提取試劑盒提取病人外周血,根據試劑說明書檢測CYP2C19基因型[5]。
2.1 冠心病組和對照組CYP2C19基因型和代謝型比較 冠心病組和對照組CYP2C19基因型及代謝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冠心病組CYP2C19基因*1/*2比例高于對照組(χ2=15.359,P<0.05);冠心病組CYP2C19基因中代謝型比例高于對照組(χ2=17.149,P<0.05)。詳見表2。
表2 冠心病組和對照組CYP2C19基因型和代謝型比較 單位:例(%)
2.2 冠心病組不同臨床類型病人CYP2C19基因型和代謝型比較 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和穩定型心絞痛CYP2C19基因型與代謝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冠心病組不同臨床類型病人CYP2C19基因型和代謝型比較 單位:例(%)
2.3 術后MACE與CYP2C19基因型、代謝型關系 冠心病病人PCI術后隨訪3個月,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人14例(MACE組),未發生MACE病人75例(非MACE組)。MACE組和非MACE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MACE組和非MACE組CYP2C19基因型與代謝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ACE組慢代謝型比例明顯高于非MACE組(χ2=10.630,P<0.05),詳見表5。
表4 MACE組和非MACE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兩組各項比較,P>0.05。
表5 MACE組和非MACE組CYP2C19基因型與代謝型比較 單位:例(%)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基本病變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故其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6]。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肌營養物質的主要血管,其功能性改變或器質性病變引起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間不平衡從而導致心肌損害。冠心病臨床表現為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7]。因此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對病人生存質量和生命安全至關重要,關于冠心病病因學的研究是防治冠心病基礎。
多項研究發現,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8-11]。CYP2C19基因主要在肝臟中表達。CYP酶主要參與細胞氧化應激及低密度脂蛋白被活性氧族氧化的過程,其中CYP2是最大的亞家族,CYP2C19是CYP450酶第二亞家族中的重要成員。CYP2C19主要參與代謝藥物譜較廣泛,CYP2C19突變類型均屬于單個堿基突變,CYP2C19等位基因約27個。有研究顯示,不同種族CYP2C19基因多態性分布有一定差異[12]。分析核苷酸多態性對冠心病病因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文獻報道,CYP2C19基因多態性中*2等位基因突變增加冠心病發病概率[13-15]。但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相關的臨床證據相對缺乏。因此本研究探討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老年冠心病的關系。結果顯示,冠心病組CYP2C19基因*1/*2比例為51.69%,高于對照組的23.33%(P<0.05);冠心病組CYP2C19基因中代謝型比例為58.43%,高于對照組的27.78%(P<0.05)。結果表明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老年冠心病發生有關,但冠心病組不同臨床類型CYP2C19基因型與代謝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組不同臨床類型無明顯相關性。
PCI是冠心病病人的常規治療方法。PCI治療冠心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臨床普遍使用,但PCI的主要問題是術后易發生再狹窄[16]。PCI術后晚期血栓事件及遠期臨床不良事件發生是目前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PCI術后發生心血管事件與手術操作、病人自身疾病等因素有關。有研究報道,支架內血栓形成與病人自身基因多態性有關[17-18]。但目前對這種相關性存在爭議,一些研究認為與基因多態性關系不大。Paré等[19]研究報道,CYP2C19 *2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可能導致氯吡格雷在體內代謝不良,引發心血管事件。Li等[20]研究顯示,中國病人CYP2C19*2基因多態性和血小板高反應性有關,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本研究中,PCI術后MACE組和非MACE組CYP2C19基因型、代謝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ACE組慢代謝型比例為42.86%,高于非MACE組的9.33%(P<0.05)。表明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PCI術后MACE發生有關。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選取的樣本數量有限;未對血小板高反應性病人采取個體化的抗血小板治療,因此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為臨床防治老年冠心病提供理論依據。
綜上所述,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老年冠心病的發生有關,且與PCI術后MACE發生有關,其具體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