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青
【摘要】政府為了照顧一些特殊群體,為其提供了一種政策性的住房,稱為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能夠有效的保障社會的穩定,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本文主要分析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優化措施,以期為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保障性住房;管理
近些年來,政府十分重視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在政策、法規等方面也制定了相關的內容,但是還并不完善,后續的管理工作并不到位,影響了管理效率,因此針對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使保障性住房充分發揮作用。
1、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
保障性住房是社會保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于促進社會發展、維護群眾利益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針對保障性住房成立了相關的管理部門,開展日常的管理工作,工作內容只是包括了保障性住房的供應、使用、審核等內容,并沒有細致的劃分工作職責。不同的區域管理制度、方案、機制并不相同,存在較大的差異,并沒有建立統一的機構,針對保障性住房進行高效統一的管理,這種情況很容易使保障性住房的住戶產生意見,對政府不滿,職責劃分并不明確,相關的機構也難以開展具體統一的工作,嚴重影響了保障房的后續使用。
1.2監管力度不足
保障性住房在建設和使用方面的監管力度不足,嚴重影響了保障性住房資源的使用配置問題。一些住戶會私下將保障型住房進行出租,買賣或閑置,嚴重影響了資源的浪費。他們認為經濟適用房是自己購買的,理應由自己處理,并沒有充分了解保障性住房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此私下經常會出現一些違法行為。這一類行為頻頻發生屢禁不絕,相關的部門監管力度不足,缺乏相關的監管依據,導致難以開展高效的監管工作。而且也會使保障型住房的用戶,對政府產生不滿。
1.3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并不完善
政府針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但是關于保障型住房的內容相對來說過于寬泛,缺乏對保障型住房監督管理、準入退出機制、經濟適用房交易等詳細的規定,導致在開展監管工作時缺乏重要的依據,監管人員的執法力度受到限制。此外由于缺乏詳細的規定,一些不法分子會鉆法律的空子,對保障性住房進行轉賣,租賃等等,違背了保障性住房的初衷,浪費了資源。
1.4后期管理并不規范
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后,后續的管理問題也有待完善。一般來說住房是由社區和物業進行管理,但是部分地區的保障性住房并沒有納入到社區管理中,導致保障性住房,在辦理計劃生育、孩子就學等問題時十分麻煩。而且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大多數為困難戶和中低等收入的家庭,他們認為政府應當負擔其物業費,不愿繳納物業費,造成物業公司入不敷出,運作困難,難以形成和諧的小區環境。
2、優化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策略
2.1建立統一機構開展高效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需要成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引進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針對保障性住房的供應申請審核等各項機制進行動態管理,詳細的劃分職責,使得管理機構的各個部門明確自身的管理職能,從而開展高效的管理工作,研究分析保障性住房存在的問題,建立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逐步完善管理機構,充分發揮管理職能,確保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在管理資源配置方面,政府要提高關注力度,重視管理人員的培訓,滲透各項政策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制定各項福利政策,留住人才。還應當保障管理人員的工作經費,為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充足的鋪墊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2.2加強對保障性住房建設使用的監管力度
政府應當加強對保障性住房建設使用的監管力度,在前期的建設工程中需要做好現場施工的監督管理,控制施工質量,確保后續的安全使用問題。在投入使用后也需要加強監管力度,確保住戶合理使用住房,杜絕一些違法行為的出現。監管人員在執行監管工作時,應當注重滲透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加大懲罰力度,杜絕違法行為的出現。
2.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政策
監管工作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監管依據,政府應當重視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完善,需要對保障性住房進行詳細的規定,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確保監管人員在執行監管工作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消除違法行為的發生,確保保障房的合理使用。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時,應當明確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的相關規定,在政策中也應當落實保障房各項使用問題。此外政府還應當做好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提高住戶們的重視程度,加強普法力度,減少違法行為的出現。
2.4完善租賃型保障房租金管理體系
一般保障性住房分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針對租賃房需要完善租賃型保障房租金管理體系,提高租金收入收繳率。租賃房的產權歸政府所有,因此政府應當提高對資金管理體系的重視程度,建立專門的資金管理機構,建立租金定期發布體系,根據社會經濟市場經濟環境等的發展變化進行動態調整,通過不斷的摸索和發展,逐步形成長效發展的租金體系,提高租金收繳率。
2.5做好物業管理工作,建立物業管理機制
保障房投入使用后,需要建立物業管理機制,做好保障房的物業管理工作。保障房的管理機構應當選擇合適的物業管理公司進行合作,加強對保障房小區的管理工作,在保障房小區建成之后,物業和社區應當在第一時間進入,做好戶籍管理工作。根據保障房的類型來制定不同的管理機制,對于經濟適用房的保障房小區,可以由社區帶動業主,成立業主委員會。針對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可以選擇物業公司開展物業管理。此外在日常的物業管理中,也應當提高對群眾生活的服務力度,打造和諧小區,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結語:
總之政府應當提高對保障性住房管理的重視程度,優化管理方案,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制定租賃型保障房租金管理體系,做好物業的管理工作,提高對保障型住房的監管力度。使得保障型住房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辰.蘇州市吳中區保障性住房管理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8.
[2]張天一.我國保障性住房制度法律問題研究[D].江蘇大學,2018.
[3]張雪梅.吉林省保障性住房退出法律制度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7.
[4]朱天華.我國城鎮居民住房保障制度體系研究[D].河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