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施佳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隨著我國對城市和工業的建設越來越快,土木工程發展飛速發展,逐漸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的重要行業。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工民用建筑有著大好的發展前景。隨著建設的數量增加,人們對工民建筑的結構設計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這就要求設計師要有超高的創新能力,保證工程的質量和觀賞性,深入探討工民用建筑的結構設計,為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工民建;結構設計;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TU318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趨于完善。伴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逐步推進,工民建工程數量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注重工民建工程質量,對工民建工程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設計工作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工民建結構設計,從而不斷提升整個工民建工程質量。
1、工民建結構設計優化的重要意義
工民建是人們居住的主要場所,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會給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工民建結構的設計方案需要進行重復的商討、論證和審批,最終確保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在對其進行優化的過程中,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和監理部門都可以提出參考意見,修改設計中的缺陷或者不合理之處。為了保證結構設計方案的可行性,保障優化設計的質量,需要成立專項優化技術小組,分多個專業領域與層面對工民建結構的設計方案進行分析論證,并提出相關的優化建議。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優化意見都是最佳的,仍需要對優化建議與方案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其可行性,選擇可行性較高的設計方案。
2、工民建結構設計的優化措施
2.1優化結構設計流程提高質量與安全性
結構設計包括制作方案、設計結構、設計構件、繪制圖紙等過程。每一個工作過程都需要十分精準,才能夠設計出最合理的方案。在制定方案時需要根據各方面的條件來判斷建筑的可行性。在這個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拋開原有的一些理論概念,對項目的場地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對項目環境的考察為制作方案提供參照數據。而不是通過自己的主觀臆測做出錯誤的判斷。在設計結構的過程中,要加強團隊的配合,多方面考慮結構設計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團隊合作設計結構并優化結構給出最終的方案,從而提高建筑的質量與安全性。
2.2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做支撐
工民建結構設計的流程之復雜,計算之精準,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BIM技術的應用解決了這一方面的問題,使得設計的精準度大大提高。BIM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筑的質量問題。因為利用BIM技術,結構設計者可以將設計好的建筑展現在客戶面前。BIM技術使得數據的計算更加精準,因為BIM使用的是三維數據信息計算,使得建筑結構設計中很多不確定的問題都能夠變得更加清晰,這樣為更有效的防范安全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另外,BIM可以為設計者提供三維數據信息建模,這樣不僅僅解放了人類的雙手,提高了設計的效率,也避免了一些設計上的失誤。所以說,BIM技術的加入,為工民建結構設計的優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3完善設計圖紙
在設計圖紙過程中,要將工民建筑結構設計的標準和基礎工作表現出來,設計圖紙是工民建筑順利施工的重要基礎,也是保證工程質量的主要內容,所以在設計圖紙階段一定要多付出一點時間。為更好地優化繪圖階段的設計,從頭到尾都要堅持全面、清晰、合理的原則,以合理標準的技術文件為指引,將工民建筑所需的注意事項和施工材料你全部繪畫出來。在施工初期,完善工民建結構設計的圖紙,時刻注意圖紙設計是否有效,并根據國家對建筑業的有關標準,規范圖紙設計,從而保證圖紙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具體規劃設計圖紙時,為了保證設計圖紙能夠有效的實施,需要全面掌握施工的實際進程情況,根據對施工實際情況的分析,來進行設計,保證能夠順利開展施工工作。此外,在施工時,也要根據施工過程中的變化去修改圖紙,使建筑的設計圖紙更加健全,確保工程有著最佳的施工效果。
2.4實行新的抗震安全技術
地震是對建筑物考驗極大的自然災害,所以說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仿真設計也成為了結構設計中的一個要點。不管是抗震規范還是出于建筑的安全性角度,抗震設計都成為了關鍵點。所以,建筑物內設置大地震動反應觀測系統成為了新的規范。運用組織結構中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征的概念減輕發生地震時對建筑的破壞,保證建筑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2.5計算機仿真技術的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仿真技術可以使用特定的軟件構建建筑仿真模型,模擬真實的建筑結構設計效果,并通過性能測試獲取結構設計數據。例如,可以使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將由優化后的結構數據輸入系統中,分析并計算結構的實際受力情況,從而直觀地得到結構的強度。還可以對各專業的設計結果進行檢測,避免結構碰撞,提高了結構設計的合理性,避免了后期的設計變更,在建筑結構優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6將安全性作為結構設計的前提
將安全性作為結構設計的前提,這樣一來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也會更加重視。不僅如此,結構設計的整個流程都會將安全理念滲透其中,設計好每一個環節。考察場地的情況,排除地基存在的安全問題。地基是建筑的靈魂,如果地基出現了差錯,整個建筑就會功虧一簣。了解周邊的環境,針對性設計抗震性、通過精準的計算,排查因為鋼筋問題造成房頂的安全問題。協作完成結構設計與檢查,以安全性為中心點,工作人員為半徑,將安全落實到結構設計的實處。
結語:
總體來說,工民建結構設計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繁瑣性,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要求零出錯率,尤其是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工程數量日益增加,以及工民建結構設計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要不斷優化結構設計,尤其是要重點優化設計流程,并且要創新優化工民建結構設計,可以利用體現設計工作人員的主導地位、提高工民建抗震設計水平等實施路徑,不斷提升工民建結構設計水平,促進工民建結構設計朝著先進性、科學性、合理性方向發展,促進工民建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琳.工民建結構設計的優化措施的探討[J].居舍,2019(16):103.
[2]任建陽.工民建結構設計的優化措施的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8(30):65.
[3]程雄林.探析工民建結構設計的優化[J].河南建材,2018(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