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迪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是文化之“根”,而影視作品更是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無論是通過傳承、升華或是解構,傳統文化與影視傳播的結合是必然的。從宏觀上看,在市場經濟、城市化發展、電視劇產業化的影響下,由傳統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轉變為個人獨立自主的意識加強,都市電視劇形成了以表現個人訴求、個人欲望為主的宏觀態勢。微觀上,傳統家道觀念在家庭倫理電視劇中有很多種現代化的表達方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傳統婚嫁觀念的顛覆,男女關系的重構,父母子女關系的現代化表達。
關鍵詞:都市電視劇 ? 家庭倫理電視劇 ? 家庭道德觀念 ? 現代化表達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7-0187-02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國電視劇關注現實生活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在題材內容上記錄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發展變化,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尤其伴隨近年來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電視劇在產業化、類型化等諸多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近幾年,都市情感電視劇逐步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都市情感電視劇大多以家庭倫理為題材,如婆媳關系、父母子女關系、兄弟姐妹關系等,主要表現“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家庭倫理劇、都市情感劇作為類型劇對“家道觀念”的倡導,運用當下意識與傳統觀念相結合的方法,表層上為了迎合市場經濟帶來的大眾價值觀念的變遷,更加宣揚個體意識,但是本質上仍然以“中國傳統家國觀念”為主導,體現尊老愛幼、犧牲個體維系整體等思想,形成了都市電視劇中“以現代化的語匯方式與鏡頭語言表達中國傳統家庭道德觀念”的特殊方式。
從宏觀上看,都市電視劇的表現視角正逐步由宏大敘事轉向個人訴求。在市場經濟、城市化發展、電視劇產業化的影響下,由傳統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轉變為個人獨立自主的意識加強,都市電視劇形成了以表現個人訴求、個人欲望為主的宏觀態勢。都市情感電視劇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近幾年來,以表現婚姻中的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城鄉關系為內容的電視劇頗引人注意。縱觀新世紀以來中國家庭倫理電視劇可以發現,傳統家道觀念在家庭倫理電視劇中的表達方式表現在三個方面:婚嫁觀念、男女關系、父母子女關系。
一、傳統婚嫁觀念的顛覆
“男大當婚,女大當婚”是一種中國傳統婚嫁觀念,指男子或女子到了適婚年齡就必須進行嫁娶,以綿延后嗣。這種婚嫁觀念被傳統中國人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只有男性和女性組成了家庭,社會才能穩定、和諧。這種觀念的打破源于近年來“剩女”現象的出現。“剩女”又稱大齡單身女性,指已經超過了社會一般認可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這類女性通常具有高智商、高學歷、高工資,她們對于男性的標準較高,以至于在都市情感電視劇《李春天的春天》的中,李春天和梁冰是“剩男剩女”的典型代表。李春天是未婚的38歲報社編輯,偶然遇到了同樣未婚的黃金王老五梁冰。同大多數女性一樣,李春天對于愛情、婚姻也具有期待和向往,在父母的壓力下,一直想將自己嫁出去,但卻由于工作、性格、年齡、收入等多方面的因素,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雖然李春天深知自己是一名已到中年的“剩女”,但是她并沒有郁郁寡歡,不茍言笑,而是十分樂觀地面對生活、十分認真地對待工作、十分虔誠地對待每一份感情。而梁冰的出現,使李春天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李春天的春天》將眼光投向了中年人的感情生活,以細膩地手法描繪了中年人的情感世界與中年危機,融入了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給廣大“剩男剩女”鼓勵和勇氣,宣揚了積極正面的情感價值觀。
二、男女關系的重構
男女關系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新女性”形象的出現對傳統觀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內”“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顛覆。中國傳統觀念中家庭觀念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維系了整個家庭的關系,更是構成社會團結的基礎。所以自古就有對男女兩性責任的安排與社會分工的俗語,如“男主外女主內”,即男性作為家庭的主體,往往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職責,如外交、謀生等,而女性作為家庭的附屬往往以照顧家庭成員的生活、起居以及雜事為主。在以家庭為基礎的婚姻關系中,男性通常被認為強于女性。“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婚姻觀念和結構既表現在現實生活中,也表現在以往的電視劇中,即電視劇中塑造的男性形象多積極進取、代表智慧和力量的成功人士,而女性形象則是弱小、順從、依附的家庭主婦。
在近幾年出現的都市題材電視劇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幾乎被顛覆,男性不僅需要處理好工作上的事,支撐整個家庭,同樣需要分擔家庭瑣碎的實務,家務不再是專屬于女性的任務,“入得廚房出得廳堂”也不僅是對于女性的標準。而家庭中的女性也開始走向社會,并將社會角色演繹地得心應手,“新女性形象”由此出現,她們通常擁有過人的智慧、較高的情商、相當的能力,可以和男性在商場、政界中一較高下,有些獨立的女性甚至獨自扛起生活的重擔。而“女子便是德”在傳統道德規范中有兩層含義。其一,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要順從、跟隨丈夫就行;其二,女子可以被允許有才能,但必須不宣揚、極謙虛,不能在丈夫面前顯露,而是表現得謙卑、柔順,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而這一傳統道德規范顯然在今天是不能適用的,如果女性不具備一定的才能,不具備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就會被社會優勝劣汰。
三、父母子女關系的現代化表達
父母子女關系是家庭構成的基本要素,是有血緣基礎的,因此不同于夫妻關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之命”一直都是晚輩所必須遵從的,“百善孝為先”更是中國傳統倫理之道,“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表達的是子女綿延后嗣,延續香火的重要性。但是這些傳統的家庭觀念、道德規范在現代化的作品中都具有不同的語匯方式。隨著后現代社會的到來,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父母子女的關系開始變得微妙,子女不再將父母的命令當做圣旨,父母也不再過多地干涉子女的生活。所以傳統的家庭觀念中的一部分并不適用于當代社會,而影視劇中體現出來的家道觀念為了迎合現代人的生活、思想方式及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傳統觀念進行現代化的包裝和表達,使影視劇更能深入人心,關注現實。
“百善孝為先”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所提倡的,至今具有人倫規范的作用。在當代社會,對父母孝順卻不代表順從、依從,贍養老人也并不代表寸步不離地服侍、伺候。“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更是被多數人所摒棄,“丁克一族”就是鮮明的實例,他們往往選擇不生育,不需要孩子來維系夫妻的情感,不需要孩子來贍養自己。
四、結語
現代社會多元文化的訴求使電視劇具有過度的娛樂性、虛幻性、同質性、內涵膚淺的硬傷。從目前狀況來看,中國當代電視劇的生產結構依然呈現出數量多卻質量不高的情況。一方面,是低水平的、同類題材的反復拍攝,創新力、思想力缺乏;另一方面,現實社會中老百姓切實關心的問題得不到重視和反映。而話題時代的電視劇,必須緊扣時代特色、社會熱點,緊貼現實,不僅善于揭露社會現象,更要探討解決之道,使觀眾在觀看電視劇的過程中有所思考,受到觸動。
對傳統封建觀念的顛覆是為了迎合后現代語境下都市電視劇的發展,使其更能符合時代特征,從而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如對“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主外女主內”“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顛覆。但是對優秀的傳統價值觀依然需要繼承,如“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等觀念應該進行現代化重構與表達。尤其是在婆媳關系題材的電視劇中,刻意制造婆媳矛盾,將沖突渲染地太過夸張,不符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然而,無論是通過傳承、升華或是解構,傳統文化與影視傳播的結合是必然的,這不僅能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光彩,在現代社會更有生命力,也可使影視作品凸顯民族特色和國家文化力量。
參考文獻:
[1]胡智鋒,董玉.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吳素玲,張阿利.電視劇藝術類型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3]胡占凡.電視劇的文化堅守[J].電視研究,2012,(08).
[4]張忠仁,王霄.從市場化角度看中國電視劇題材類型的變化發展[J].電視研究,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