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驍彧 劉燕玲
產教融合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必然之路。產教融合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造一支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關鍵。本文在校企協同育人框架下,以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現狀為出發點,從更新理念、做好“雙師型”教師隊伍頂層設計、提供制度保障、創新培養方式等方面,探究職業院校如何有效開展“雙師型”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他強調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目的在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要打造一支既有夯實理論知識又有豐富企業經驗的“四有”教師隊伍。產教融合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必然之路。如何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推動高質量產教融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能為產教融合提供持續動力
產教融合是校企合作深度發展的產物,要求產業與教育無縫對接,優勢互補,螺旋推動產業與教育持續發展。無論是基于博弈論、理性人假設還是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要真正參與產教融合,必定要確保其在產教融合中獲利,而絕不是第三方牽線搭橋或礙于面子就能實現的。在產教融合中,企業最在乎、最關注的利益是高素質技能人才,而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關鍵在于優秀的教師隊伍。
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一方面,職業教育相較于其他高等教育具有明顯的職業性,所學的知識不僅包括能“言傳”的顯性知識,也包括需“身教”的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由于職業院校畢業生定位于技能人才崗位,相對而言需要付出更多體力、勞力,因此更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而這些僅僅通過學生看書是很難獲得的,需要在“做中學”。另一方面,技術進步一日千里,若教師不與時俱進掌握最新的技術和工藝,那么教出來的學生與企業需求脫軌就在所難免。因此,“雙師型”教師是做好“言傳身教”的重要保障,為產教融合提供持續動力。
二、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
目前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仍存在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貢獻力量不夠等問題,這些問題集合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產教融合長效發展。綜合來看,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理念落后,沒有充分認識“雙師型”教師的重要性
得人才者得天下。人力資源是組織的第一資源。這都充分顯示了人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口紅利逐漸降低,直至消失。在以往生產效率低下時,幾乎所有畢業生都能找到工作,因此,以前企業是需要人。而現在生產技術日新月異,生產效率一飛千里,企業需要的不再是“人”,而是能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這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職業院校全面改革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包括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變革教育教學方式等,而這所有工作都需要由教師完成。要做好這些工作,光懂教育還遠遠不夠,必須還要熟悉企業生產實踐,也就是要求“雙師型”教師。有些職業院校因為編制受限,難以根據變化做出調整,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鮮有實招。
(二)方法落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無法滿
足產教融合發展需要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缺乏頂層設計,屬于“野蠻發展”,缺乏引導和相應指導,于是出現結構不合理就在所難免。又由于“雙師型”教師除了在職稱評審中可以加分外,不能幫助教師獲得更多,但是要成為“雙師型”教師卻難度很大,需要克服日常教學工作量繁多、企業冷淡等重重困難,于是數量不足就成必然。對“雙師型”教師缺乏有效的考核機制,培訓力度不夠,正所謂“業精于勤荒于嬉”,因此,“雙師型”教師貢獻較低也就不難理解。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一)推動學校自我革命,為“雙師型”教師成長創設良好環境
人是第一生產力,職業院校應該看清教師隊伍質量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是現在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如果不能搶抓機遇,學校發展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學校要統攬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對影響“雙師型”教師的頑瘴痼疾花大力氣改革,提高管理效率,為“雙師型”教師職業成長創設良好環境。
(二)根據職業教育發展新要求,做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頂層設計
職業院校要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要求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 ,“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因此,學院要改變優秀教師的評價指標,在注重教學和科研的基礎上,將教師師德師風和技能水平提到新高度。職業院校要根據特色專業、特色專業群發展需求,做好教師隊伍戰略規劃和培養規劃。利用大數據科學分析學院教師資源,并合理預期未來發展需要,通過內培、外引方式,著力打造合理的人才梯隊。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
(三)構建校企協同培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平臺
“閉門造車”培養“雙師型”教師肯定是行不通的,職業院校需尋找與企業的利益契合點,想方設法構建校企協同培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平臺。第一,打通學校、企業人員互聘渠道。與企業“共建、共管、共享”“雙師型”教師。規范和完善學校企業員工互聘制度,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有機結合,提高選人用人能力。開展交流、互通、競賽等活動,促進學校教師和企業員工共同成長。第二,提高社會服務能力,與企業優勢資源互補。職業院校要努力提高為企業解決生產實踐困難和與企業合作開發新技術能力,為深化產教融合搭建平臺。有計劃性的組織學校教師去企業實踐,去對企業員工進行知識更新培訓等,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優勢。
(四)完善評價機制,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作用
激勵具有導向作用,能引導廣大教師爭相成為“雙師型”教師。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指揮棒的作用,完善保障和激勵機制,增加吸引力。同時,為了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的作用,應建立“賞罰并舉”的考核制度。
如前文所述,目前“雙師型”在職稱評審中有加分,但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不僅由生理和安全需要,還有社交、歸屬和自我實現需要。因此,職業院校應努力樹立榜樣,對優秀“雙師型”教師事跡進行深度挖掘,充分利用學院網站、報紙、廣播站、宣傳欄等媒介宣傳;要講好教育故事、教師故事,用真實的、感人的故事去影響人、感染人。對“雙師型”教師不能放任不管,要通過制定可衡量、可操作的考核辦法對其進行評價,并充分運用評價結果,作為級別評審、職級評定、評優評先、教學質量評價等工作的重要依據。通過培育、建設“雙師型”教師“大師工作室”等,打造具有特色、富有力量的尊師重教文化,喚醒教育情懷,激發成長內生動力。(作者單位: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是湖南教育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等職業教育藥學類專業項目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實施》(XJK08CZC01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