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亮
摘要:在《企業內控基本規范》與相關配套指引發布之后,已經初步建設了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在其中深入融合了企業內控審計制度,拓寬了工作范圍,對企業內控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內控審計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財務報表的審計處理,通過兩種工作的整合,能夠將內控與財務報表方面的審計工作有機整合,不僅可以提升審計工作質量,還能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財務報表審計;有機結合
對于內控與財務報表方面的審計工作而言,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企業應遵循科學化的原則,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確保可以總結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將二者有機整合,促進工作的合理實施。
一、內控與財務報表審計對比
(一)二者的工作對象分析
內控審計的主要對象是結合企業財務報表與內控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審計。內控審計工作中,已經開始意識到非財務報告中存在的缺陷問題,充分披露具體的缺陷情況。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主要是為了編制出質量較高的財務報告,而內控審計則是從財務報告方面深層次的進行分析,發表自身的意見。在傳統工作中,財務報表方面的審計對象就是全面了解企業的財務情況、經營情況與現金情況等,將財務報告作為載體融入信息數據,雖然在其中已經進行了內控,但是,無需發表具體的審計意見。對于財務報表與內控兩種審計而言,主要目的就是可以為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提供財務信息服務,審計對象存在較多一致的部分,能夠促進財務報告管理工作的合理實施。
(二)方法的分析
在企業實際工作中,需要篩選最佳的工作方式開展審計工作。第一,應當對內控工作的風險進行識別,從企業層面開展管理工作,明確其中是否存在錯誤認定來源。第二,應當選取正確的擬測試方法開展工作,評估、預測風險問題,采用針對性的措施應對問題。可以看出,在內控審計的過程中,主要沿用了相關財務報表審計的思想,也就是風險導向思想,兩者的審計方式存在相同之處。
(三)程序分析
對于內控審計而言,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對內控設計與執行有效性進行測試。而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是在審計程序中,結合工作狀況了解主要的性質情況、時間情況與范圍情況,開展測試工作,獲取對財務報表進行有效管理的證據。內控與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信息的獲取方式與證據搜集程序等相同,主要為:詢問方式、觀察方式、檢查方式、重新實施方式等。
二、內控與財務報表二者審計工作的有機結合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內控與財務報表兩種審計工作中存在很多的相同之處,二者之間的有效整合成為了必然的發展趨勢。在不同工作審計執行期間,可以根據相同點,統一審計方式,采用相同的審計程序對證據進行獲取。通常情況下,在內控與財務報表兩種審計相互整合的過程中,可以由統一的企業內控審計部門對業務進行執行,在相互溝通之后借鑒工作成果。也可以由同一個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組進行兩種工作,在相互溝通期間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正確的措施解決問題,全面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與水平,滿足當前的實際工作需求。針對于此,下文分析內控與財務報表兩種審計工作的有機整合建議。
(一)全面分析企業自身經營管理
在使用風險導向審計方式的過程中,應結合財務報表的審計工作需求,全面了解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與經營環境,應對內部與外部的環境進行分析,明確是否存在風險問題。且在內控審計的過程中,也需要對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與環境特點進行分析。如若選擇同一個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組執行工作,對兩種審計業務進行整合,只需要執行一次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情況的分析工作與環境調查工作。如若采用不同的業務組對審計工作進行整合,應當對相關情況進行合理的溝通與調查,共同分析風險問題,共享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方面的資料與數據信息,以便于開展二者的整合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全面掌握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內外環境,還需提出較高的內控審計要求,開展內控環境的分類工作,針對性的篩選審計手段。這就需要企業在工作中可以結合具體的審計框架要求,詳細的分析企業內控狀況,了解財務報表情況,獲取準確的數據信息作為審計工作的參考內容,以此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與水平,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
(二)開展控制測試工作
在財務報表審計的工作中,為了更好創建深入審計模式,需要在企業自身經營管理進行內控之前,開展實質性程序的分析工作,在證據適當的情況下,需要進行控制測試處理。對于內控審計而言,企業應當了解重要賬戶情況、交易情況、列報情況等,開展測試工作。這不僅屬于內控審計的工作,還是財務報表審計之前控制測試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兩者相互結合之后,可以減少分析工作程序。與此同時,在明確控制測試對象的過程中,可以將其劃分成為認定層次,開展審計與控制分析工作,例如:交易層次、事項層次,此類控制測試不僅可以滿足財務報告的審計測試需求,還能針對非財務報告內控工作進行分析。因此,在統一業務組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由內控審計控制測試的調查內容,轉入到財務報表審計中,使其可以更好的開展工作。如若為兩個業務組開展工作,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組可以向內控審計業務組索取相關的信息,在共享成果的情況下,減少工作環節。
(三)對實質性程序進行控制
在財務報表以及內控審計工作過程中,實質性程序主要為事務分析以及細節測試工作。對于事務分析而言,主要是對數據信息之間的關系進行評價,判定是否符合準確性要求。通常情況下,在一段時間之內,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會存在可以預期的交易數據,可以通過事務的分析方式提前的對數據真實性進行分析,但是,如若出現此類數據機制,就會導致內控工作失效,測試工作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在內控審計結果不能滿足財務報告審計工作需求,甚至會存在很大有效性缺陷的時候,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人員就可以開展細節測試工作,亦或是直接否定審計意見,無需開展事物分析工作。在細節測試的過程中,主要開展交易認定、賬戶余額認定以及列報認定等測試工作,可以對財務報表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識別,了解是否出現了重大錯誤。在細節測試之后,如若測試結果表明已經出現了錯誤,那么,可以進一步發現內控工作存在失效問題,形成內控審計結果的反向驗證優勢。與此同時,在內控審計結果中,如若可以表明財務報表的審計結果存在重大失效問題,就無需開展細節測試工作。
(四)整合建議
在對內控與財務報表兩種審計工作進行整合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同一個企業內控審計部門開展相關工作,要求各工作組相互溝通與交流,對工作進度進行協調,全面考慮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實際需求,且可以提升兩種工作的獨立性,業務組之間相互監督。與此同時還可以采用同一企業內控審計部門同一個業務組執行工作的方式,以此提升兩組工作的結合效果。在以前我國實行的審計工作中,會計師事務所一般會安排兩個審計小組分別負責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和財務報告內部審計工作。自2012年開始,開始嘗試將兩種審計模式進行整合,要求一個業務組同時負責這兩種類型的審計工作,不僅加強了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同時降低了審計成本,提升了審計質量。
(五)同時實現兩類審計目標
通過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測試發現,內部控制審計能幫助財務報表審計實現內部風險控制,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雖然在具體審計中有很多的區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和相似性,所以可以加強對財務報表審計策略進行改進,讓其能使用內部控制審計,以此同時實現兩類審計目標。同時還可以調整財務報表審計中的測試成本,以抵消內部控制審計增加的成本。
三、結語
新時期內控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之間存在工作對象、工作程序與工作思維的相同之處,可以將二者之間銜接與整合在一起,創建科學化的工作模式,從而建立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監督機制,提升企業各方面工作質量與水平。本文通過分析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對象、方法和程序,以此為基礎提出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策略,旨在提升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傳敏.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研究[J].財會學習,2018(21).
[2]朱衛琴.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探討[J].財會學習,2019(06).
[3]賁友紅.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比較與整合路徑[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9).
[4]武玲玲,楊良,石晶晶.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費用和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基于整合審計的視角[J].商業會計,2017(13).
[5]王晨光.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22).
(作者單位:南寧金橋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