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慶 史吉超
摘要:在工程施工中,材料在建設項目的成本中占有較大比例,對施工單位的施工成本影響較大,為降低施工單位的風險,一般在合同中均會約定施工單位在材料價格波動時承擔的風險范圍,超過部分由業主承擔。但目前市場上許多項目合同條款要求施工單位承擔材料波動風險過大,甚至部分合同規定材料不能調差,隨著近年來鋼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特別是砂石料價格不斷瘋漲;部分地區材料信息價與實際市場價不匹配,導致有些項目出現材料采購價格“倒掛”現象較嚴重;施工期限長,不確定因素多;在施工過程中因材料漲價而導致項目成本壓力過大,壓縮施工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導致虧損。為解決材料調差問題,文章對在建工程普遍存在的材料調差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有針對性性的提出了解決建議,為施工單位在進行材料調差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信息價;材料價差調整;措施
一、引言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整治力度逐步加大,環保督查也越來越嚴,國內各類建筑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砂石料價格更是頻頻上漲。2017年下半年以來,全國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之大歷年罕見,導致項目成本壓力不斷加大,為緩解成本壓力,結合目前在建項目情況,對工程材料調差現狀進行分析,并簡要探討材料價差調整的解決措施。
二、現狀分析
通過對在建工程材料調差現狀調差和分析,導致目前材料調差工作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合同中材料價差調整條款對施工企業不利
在業主合同有關材料條款中,有的約定所有材料均不可調差,有的約定主材可以調價差、地材不可調價差;在材料價差調整時間上來看,有的項目規定要項目完成80%以上可以調,有的項目需要工程結算時才能調,各種不利條款對材料價差調整工作帶來較大困難。
(二)材料的參照價格不能反映區域差異性,與實際市場的采購價格脫節
對于主材價差的調整,一般合同均有約定,價格指數應首先采用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部門或統計部門提供的價格指數或價格。而事實上目前統計部門公布的價格指數或價格,不僅時效性差,且與實際市場的采購價格有脫節現象,不能真實反映工程與市場的實際情況。
(三)材料價差調整計量工作滯后,與實際采購情況不符
以公路工程為例:材差調整的時間段為從本合同段首次實物工作量計量日起至本合同段最終一次實物工作量計量日止,調差材料的數量以每月計量為準,調整價格按照計量前一個月的市場價或當月的信息價,材料價差調整原則上按月計算,按季度上報支付申請。由此可見,對于發生正材差的項目,若計量工作不及時,同樣導致材料調差額達不到預期效果。有少數項目業主消極配合等原因,涉及材料價差調整計量在工程竣工結算時才予以確認。
同時進度款審核周期長,有的項目進度款支付金額需要經過監理及審計單位共同審核,導致材料價差調整款項無法及時回攏(例如鐵路建設項目材料差價半年調整一次)。
(四)地材的實際采購價格與信息價存在較大差異
地材由于其地域性特征,采購價格更加趨向于市場化,漲價幅度完全取決于市場,在一個地區,一旦多個建設項目或者多個標段同時施工,地材的需求數量突增,導致供不應求,地材價格迅速增長;國家及地方政策對地材價格的影響較大,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列政策措施,加強對河流采砂和礦山采石的監管,部分河段、礦山禁止開采,導致地材的采購、運輸、加工成本大幅增長。較主材而言,地材的價格存在著更大的不可控性,各地砂石料場基本為壟斷市場,容易因強買強賣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交易。而大部分項目,可以調整的地材種類有限,調整幅度也不足以彌補地材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而材料信息價往往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且材料運雜費和運輸損耗等費用均不能得到合理的考慮。
(五)地材漲價幅度大,施工總承包合同風險包干費不足以彌補項目風險
有些鐵路項目要求材料價差在總承包風險包干費中考慮,而實際上該費用用于施工圖工程量偏差、設計變更引起的工程增加的費用尚且不足,再加上材料價差漲價額度后遠大于風險包干費的總額。
(六)無信息價的材料市場價格調查工作滯后
有一些項目的材料價差調整體系較為健全,對于部分信息價中沒有的材料,可以采用多方聯合市場調查詢價的方式確定價格,但是此項工作往往進行不及時,甚至分部工程施工完畢后,還沒有與監理、業主及審計最終敲定價格,給施工成本投入帶來風險。
三、解決措施
根據上述材料調差的現狀和難點,借鑒一些項目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從工程投標階段和施工過程管控兩個方面就如何做好材料調差工作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源頭控制,做好投標選擇,降低風險
1. 在承接工程前,公司經營部門應組織工程部、物資部仔細研究招標文件關于材料價差調整條款,對市場材料價格走勢預判,結合工程工期、工程難度進行風險分析,尤其是材料價差調整條款分析,約定材料不調差或者材料價差調整風險較大的項目可選擇不承接,回避風險。
2. 根據招標文件中關于材料價差調整的規定,特別是對于材料價差調整所參考的信息價和工程造價管理部門要進行仔細分析、了解,可選擇投標前幾期或半年的信息價與市場價進行匹配、對比,了解信息價與市場價的匹配程度及相互變動情況,以便于更準確的預估風險,做出最有利的風險判斷,在報價時適當考慮報價浮動率,同時也為今后中標后采取進一步的措施提供指導。
3. 抓住主合同談判期,爭取更有利條款。在中標后簽訂合同之前,與業主充分溝通,反饋合同意見給業主,經過磋商與談判爭取到有力的價差調整條款。
4. 對于戰略性施工項目,為了進入某一市場而必須要接受業主不利調差條款的項目,應綜合預判風險,考慮組成聯合體投標等方式,以實現風險的分散。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盡量縮短工期,避免工期拖延導致材料價格變化風險加大。
(二)過程管控,全方位做好材料價差調整工作
1. 做好合同交底,重視材料價差調整工作。項目中標、合同簽訂后,公司相關部門應組織合同交底,明確今后材料價差調整工作注意事項,對具體實施項目部進行交底。項目部根據交底內容制定工作計劃,逐步開展材料價差調整工作。
2. 重視材料價差調整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準備工作。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合同規定,每期收集材料價差調整參考信息價、市場價、采購價,分析材料可調差金額及材料盈虧情況。將信息價與市場價進行匹配、對比和分析,了解信息價與市場價的匹配程度及相互變動情況。
3. 分析材料價差調整具體規定,調整相關參數。仔細分析、研究材料價差調整的具體規定,比如水泥、砂石料調差基數是按設計配合比還是按施工配合比數量調差,砂石料體積與重量轉換系數是按定額還是按現場實際試驗檢測數據,以此來調整配合比和實際檢測數據及報告,作為調價差的支撐文件。
4. 合理利用合同計量規則,提高工程效益。仔細研究合同條款,針對合同條款中關于材料價差調整周期的規定,預判材料信息價的價格走勢,結合項目實際情況、資金情況,合理選擇涉及材料價差調整項目的中間計量上報時間,盡可能做到低價采購,高價調差,特別對于鐵路預計量的項目,應結合材料價差調整情況、信息價走勢選擇預計量工程項目及工程量。
5. 加強同工程造價管理部門溝通,力爭信息價與市場價相匹配。要盡早了解清楚材料價差調整所依據信息價的發布部門,通過各種途徑建立溝通、聯系,了解清楚其信息價的采集方式和采集時間、了解清楚信息價的計算方式、對前期信息價與市場價的匹配程度和變動關系進行詳細調研;在了解清楚上述情況后,若發現市場價與信息價差距較大,要盡早介入,從源頭上采取多種方法使待發布的信息價與市場價匹配,使材料調差效益最大化。
6. 組成利益共同體,共同向業主及其主管部門施壓。若出現當地發布信息價(特別是地材的信息價)與實際市場價相差較大且與主管部門溝通困難時,應考慮聯合本工程其他標段和當地類似項目施工單位組成利益共同體,采用按項目聯合向業主報告或集中找政府主管部門反映等形式,盡可能利用業主、政府主管部門力量來進行協調解決,減小材料虧損,提高工程效益。
7. 尋求政府主管部門介入,采用行政干預,以達到價差調整的目的。對于許多合同中未明確材料價差調整或把材料價差認為是承包商應承擔風險的項目,要認識到近年來材料上漲主要是因為國家環保力度加大,導致供需之間失衡所致,該風險是作為有經驗的承包商也無法準確預估的,因此應尋求政府主管部門介入。部分地區的建設主管部門也認識到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例如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就出臺文件(珠規建建(2018)95號),“約定材料價差不調整的,發承包雙方可重新協商簽訂補充協議”、“材料價格風險幅度以及價差調整辦法未進行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發承包雙方可重新協商簽訂補充協議”。
因此應加強同政府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系,了解是否有相關文件、是否能以政府名義出臺相關文件,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聯系、溝通,最終達到材料價差調整的目的。
8. 加強設計、業主溝通,尋求替代材料。在砂石料資源緊張,價格逐步上升的情況下,應加強與設計、業主溝通,在滿足項目質量、使用標準的情況下尋求價格相對較低的替代材料,比如低標號的砼,地面下的樁基、承臺砼,是否可采用機制砂替代河砂,降低砂、碎石檢測標準,從源頭上降低材料價格。
在允許使用機制砂、自制碎石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自有條件尋求合作商或自己尋找資源進行砂、石料的加工。若項目較大,砂石料用量較大,可建議業主進行砂石料開采進行甲供,以達到降低總體工程造價,減少材料虧損的“雙贏”目的。
四、結語
總之,材料價差調整是否成功已逐步成為影響工程總體成敗的關鍵因素,如何做好材調差工作各施工單位均引起了高度重視,綜上所述,要做好材料價差調整工作,不僅僅是重視事后計量、調差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從項目投標前期開始參與、策劃,到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策劃、溝通、計量全過程,所需要協調的單位也是從下游供應商到業主、設計、工程造價管理部門、政府主管部門全方位的協調管理。只有策劃到位、措施落實到位,每個環節都協調到位,才能最終做好材料價差調整工作。
參考文獻:
[1]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印發我省交通建設項目材料價差調整指導性意見的通知[Z].2019.
[2]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關于印發《加強我市建設工程材料價格風險管控的實施意見》[Z].2018.
(作者單位: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