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
【摘要】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國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為了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許多老師開始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保證學生在個人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之下積極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引導,主動地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掌握學科學習的技巧和精髓。對此,以初中生物教學為切入點,具體分析該學科教學實踐過程的實際情況,立足于青春期教育的現實條件,更好地體現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斷實現該學科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定提升。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 青春期教育 學生
一、引言
作為中學教育階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對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自然觀和社會觀,有著關鍵的作用。老師需要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成長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和環境。與其它階段的學生相比,初中生的好勝心比較強,同時自我意識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老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感覺困難重重,極少有學生會主動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引導,甚至產生了許多不良的學習行為。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提出,老師需要關注對學生綜合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的與異性進行交往。對此,在落實生物教學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綜合考慮不同的影響要素,明確青春期教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結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該學科教學的新變化、新內容和新要求來積極的體現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價值,在落實生物教學環節的前提之上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度過青春期。
二、教學中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發展的要求
從上文的相關分析不難發現,初中生物教學與青春期教育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只有實現兩者的緊密結合互動才能夠更好的體現生物教學的核心價值和作用,對于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來說,之所以需要積極地融入青春期教育內容,主要在于青春期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該階段的學生正處與童年向成年人過渡的關鍵階段,如何實現學生在該階段的良性成長和發展是每一個教育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學生的知識才能、理想情操、思想品德、身體素質都是在青春期形成的,老師需要關注對該階段教育環節的有效創新,明確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個性化發展的實際需求,真正地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國民素質的提升做出應有的貢獻。首先,青少年正處于個人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的思想波動較大,外加上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許多學生的身心發展速度非常快,出現了早熟的現象,其中性發育是青春期最為重要的特征,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生理變化的具體原因,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難以接受這種生理上的變化,同時還會產生許多的焦慮、憂郁和害羞情緒,這一點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其次,青少年正處于自我意識不斷發展的階段,自尊心比較強,存在許多的疑惑,同時也沒有主動的語言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對此,在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過程之中,生物老師必須要正確的對待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采取創造性的策略和手段,立足于學生青春期發展的實質條件,明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對學生進行心理和生理上的恰當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生物教學的核心作用。
(二)生物新課程要求
為了提高我國的綜合軟實力,我國不斷地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生物新課程標準備受關注。首先,學校在落實生物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明確教育的目標價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更好的落實基礎性教育環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結合實踐調查不難發現,全新的生物課程標準主要以人與生物圈課程體系為主體,還包括許多其他的主題單元,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不同的生物知識,從而在主動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前期的生物課程目標。其次青少年青春期的教育尤為關鍵,老師需要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之下明確該教育的具體內容及核心要求,關注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實質條件,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及優勢,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陣地來承擔起相應的教育責任和教育義務。其次,學校還需要繼續加大對衛生學和醫療學的投入,落實好前期的生物學科教學基礎,明確其中的教學價值和教學要求,按照人類健康發展的具體情況,保障中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更好地提高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最后,生物老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的掌握不同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策略,立足于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發展要求,更好的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實現良性成長和發展,推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開展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措施
從上文中的相關內容分析不難發現,初中生物教學之中的青春期教育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融入主題教學環節,明確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過程之中的真實狀態,分析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態度和個人的學習能力,以此來積極的開展不同形式的青春期教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并推動新課程改革。
(一)教育者要更新觀念以人為本
盡管我國素質教育明確強調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但是對于初中生來說,個人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不足,同時正處于個人的青春叛逆期。因此,老師的恰當引導,則顯得尤為關鍵。在落實青春期教育實踐的過程之中,老師必須要注重個人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在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引導之下落實教學環節和教學任務,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另外,老師還需要積極拓展第二課堂,不斷地更新原有的教學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通過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來更好地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及優勢,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定提升。
(二)靈活駕馭教材
教材是生物教學的重要依據和原則,老師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深入解讀現有的生物學教材,明確集中對生物教學之中青春期教育的核心要求,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理心理發展要求,對教材進行合理地使用,更好地體現教材的指導作用和優勢,保證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之下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對不同教材進行分析時,老師應該以教學氛圍的有效營造為切入點,加深學生對個人的認知和理解,促進生活教學質量以及水平的穩定提升。
(三)正確引導異性交往
在青春期教育的過程之中,異性交往尤為關鍵,老師需要關注這一教學環節的核心要求,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保護能力,保障學生能夠與異性建立良好的友誼和社交關系,學會主動大膽的表達個人的意見和看法,積極的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以此來順利地渡過個人的青春期,真正地實現自身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四、結語
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青春期教育尤為關鍵,老師需要抓住這一教育環節的核心要求,站在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環節進行相應地調整,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申花蓮.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青春期教育[J].學苑教育,2017.
[2]張云曉.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青春期教育[J].新課程學習,2009,(11):53.
[3]龔新華.初中生物教學中青春期性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4]劉盼盼.初中生物教學中青春期性教育的現狀及有效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