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玲
【摘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維持良好的班級環境,能夠為初中階段學生成長構建良好的氛圍基礎,卻也是當前教學組織中的薄弱環節。當前的初中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著管理理念陳舊,文化建設觀念滯后,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在具體教學組織中,教師關注到管理方式的更新、實施素質教育,推行班級文化建設,完善班級管理體系。針對當前的教學發展,為學生的學習建設良好的環境,能夠切實推進教學發展。
【關鍵詞】初中班級 文化建設 問題 策略
在當前的初中教學中,以文化建設為基礎,完善教學任務,推進教學發展,留有更多的關注點。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要注意知識的增長,引導學生在班級環境下共同成長,共同發展。
一、初中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問題
(一)管理理念陳舊
具體而言,受到長期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更多的關注到的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班級管理。在整個管理過程中,更多的體現在“管”上,但是對于“理”的思考卻少之又少。班級管理理念中缺少班級文化建設意識,班主任未能及時對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出調整等,都影響著班級發展。
(二)文化建設方向滯后
班級文化建設方向滯后,也成為當前班級管理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組織教學中,教師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文化建設方向滯后,甚至于很多教師并未意識到班級文化建設。在組織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著管理理念落后的情況;在文化建設措施上,通常采用一些集體活動、班級板報等情況,這些內容都導致文化建設方向滯后。
(三)學生對文化建設的參與性不強
學生對文化建設的參與性不強,也是阻礙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所在。學生是班級的主體,是制度的受用者。在一個班級中制度的推行、文化的建構,需要全體師生的參與,或者是全體學生的參與,因為只有他們,是始終聚集在一起的。在現代班級管理中,很多班級推行的管理制度,意在對學生產生約束,在未與學生達成心理安慰的情況下推行,很難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另外,很多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式、意見的達成、活動的制定,都并沒有學生的參與。參與感弱的情況下,班級文化建設很難真正推行。
二、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一)更新管理方式
全面更新管理方式,是當前初中班級管理、班級文化建設發展的前提所在。作為教師,在新時期,組織教學工作應當照顧到學生的成長,照顧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下取得學習的突破。引入新的班級管理方式,配合班級文化建設理念更新的,應當是管理方式的相應更新與發展。在具體教學組織中,將新的文化建設理念帶入其中,找到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因素,實現日常教學的全面發展。這里還需要注意的是,班級文化建設,應當是班級每個分子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非是單純地班主任的工作。因此,應當嘗試將學生、各學科教師都帶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進一步完善班級管理體系,推動文化的塑造。在組織中,不僅要將班級文化建設應用于主動地嘗試,也要學會借力,借助當前的教學手段、借助當前的教學方式,以達成發展,推動班級文化建設成為全員參與的活動所在。
(二)推行素質教育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工作,也是當前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在當前的初中階段班級文化建設中,融入素質教育的內核,才能真正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這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核。在當前的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個體成長,避免“唯成績論”,真正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觀察到學生如何成長,生活能力、學習興趣、日常愛好等,都應當是教師關注到的。當一個班級維持在一個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內,學生自然會積極樂觀,陽光開朗,而這些,也正是素質教育的任務所在。在班級推行素質教育,是實現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環節,也是關鍵環節,應當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并且在教學實踐中以創新作為應答。
素質教育發展行至今日,不應當再是單純地一句口號,更應當是教學改革實踐嘗試的重要環節,需要教師在組織教學工作中不斷嘗試與完善,真正將其融入到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達成發展,促成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三)加強學生參與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需要的是班級每個成員的參與,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主動融為班集體的一員,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應盡職責。在班級管理中,各種制度的制定上,也要找到學生的參與感,最終實現教學工作的發展與完善,留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啟發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組織豐富的班級活動,便于學生參與。在具體教學組織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豐富的班級文化活動,如紀念日的班級文藝演出、日常的主題班會組織中等,這些內容都要指導學生參與其中,并且將組織策劃中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完善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能夠留給學生更多的關注點,完善教學工作,留給學生更多的關注點。教師可以引入“文化墻”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這樣可以豐富班級的文化氛圍。例如,可以把保護環境和樹木當作相關的主題,也可以加入植樹造林、愛護環境和保護生態的相關內容,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主題墻中獲取養分,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豐富主題墻的內容,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生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有著積極作用。
作為教師,加強學生的參與點,除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的互動活動,也注意到,在活動設定過程中關注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活潑程度等,真正啟發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引導學生成長。教學活動的設定,需要真正去了解學生,并且從學生的興趣著手,以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及發展,留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找到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組織學生共同成長,以達成發展,才能切實的推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與學生達成互動。
(四)完善班級管理體系
完善班級管理體系,應當從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入手。在教師方面,應當關注到教師在班級建設和學習的角色定位——學生學習的陪伴者,避免了學生的學習思路限制,留給學生更多的啟發,以達成教學的發展。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注重自身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留給學生更多的關注點,最終實現教學的全面發展,啟發學生成長。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逐漸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等,以達成教學工作的發展。在學生角度,建立班級班干部體系,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成長與管理,以達成教學的發展。當學生進入到自覺地學習中,班級管理體系的建設與發展,難以實現發展,推薦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促成了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構建完善的體系,能夠實現發展,加強管理體系,以完善的體系建設,達成學習環境的構建。
在當前的中學班級管理中,教師不僅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為學生構建成長的文化環境及氛圍,以促成學生的學習成長、習慣養成以及學習能力的全面達成。文化建設是為了學生在集體中能夠心往一處聚、力往一處使,實現求同存異,共同成長,與教師和諧相處,積極健康,善于信任并依賴集體。盡管理念和方向已經確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嘗試,仍然需要不斷探索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白云霞.班級管理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3.
[2]徐學鴻.新形勢下中學班主任工作重點談[J].教育管理,1994,(5):27.
[3]余文靜.嚴格雕琢愛心呵護——淺談中學班級管理藝術[J].新課程學習,201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