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琳 趙華
摘要:長期以來,甘肅省一直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文章探討了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現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甘肅省藥材產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科技進步等發展建議。
關鍵詞: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現狀;發展建議
經過多年培育種植,甘肅省中藥材產業已初具規模,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日益凸顯。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中藥材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因此,甘肅省必須在把握住外部機會,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與資源優勢,更好地促進其中藥材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一)自然條件優越,藥用植物資源豐富
甘肅省地理位置特殊,生態環境多樣,適宜各類中藥材生產,擁有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是我國中藥材重要的產區之一,根據《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的統計,甘肅省現有藥用品種1527種,其中植物藥材1270種,動物藥材214種,礦物藥材43種。國家重點品種的有276種,占比76%。2018年中國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在甘肅省舉辦,為甘肅省中藥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二)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優勢明顯
甘肅省長期把中醫藥產業作為主打產業,近年來,為了促進甘肅省中藥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相繼制定出臺了《甘肅省“十三五”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關于支持隴藥大品種大品牌推動龍頭企業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省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加強中藥材初加工能力、建設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推動了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持續向好,中醫藥產業的政策優勢十分明顯。
(三)中醫藥市場前景廣闊
甘肅省中藥材市場知名度高,在國內和國外市場均表現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目前除了與國內多地企業建立合作,也在白俄羅斯、匈牙利、泰國、法國等國家建設了海外岐黃中醫中心或中醫學院,有力推動了中醫藥“走出去”。目前全世界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使用中藥(植物藥)進行疾病治療和衛生保健,中藥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二、甘肅省藥材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已具備了相應的基礎和優勢,但甘肅省中藥材的種質資源,特別是產業后端的加工、轉化能力上還存在著問題。
(一)中藥材種質資源混雜
中藥材種植中種質資源的選擇是中藥材生產的源頭,對中藥材的產量和質量有決定性作用。現階段甘肅省中藥材種質資源研究工作仍處于初級階段, 品種選擇存在盲目性與單一性,尚未建立藥材種質資源庫和保護區,種質資源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科學的管理,中藥材市場中存在著品種混亂、質量不穩定等諸多問題。
(二)中藥材企業融資能力弱
雖然國家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大力扶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但大部分藥材企業對中藥材相關政策的敏感度與掌握力度不夠,獲取相關政策的途徑單一,對政策運用能力不夠強,不能緊緊抓住政府的中藥材種植的政策機遇以及相關項目申報,因此甘肅省中藥材企業融資能力十分薄弱。
(三)中藥材種植標準化程度不高
由于認識不足,藥農在種植中藥材中存在著種植不標準、下種量不足等現象。而且,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廣進展仍然比較緩慢,種植環節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品種退化、化學和土壤污染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藥材質量難以穩定;部分散戶藥農仍按舊的行業標準進行種植,不符合藥材日益嚴格的規范標準,同時由于逐利心理等因素的干擾,藥材種植標準化程度低,這種現象嚴重制約著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四)中藥材加工增值能力相對較弱
甘肅省在中藥材產業深度開發方面仍存在很大問題,藥材作為初級農產品,難以賣出高價錢,農戶掙得只是“辛苦錢”。同時,中藥材加工企業科研開發、管理營銷等專業人才短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低;中藥材加工市場缺乏配套的技術人員、操作設備和檢測機構,沒有統一規范的質檢標準,無法進行有效成份、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量檢測工作,嚴重制約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五)市場開發不充分,缺乏知名品牌
甘肅省中藥材商貿流通市場中缺乏大的中藥集團,藥材龍頭企業依然處于原始加工的低水平重復生產和原材料輸出的低價值流通階段,造成農產品結構性剩余,對外銷售窗口和發展平臺宣傳不明顯。同時,中藥材產品品牌力量薄弱,組織經營模式滯后。通過實地走訪發現,藥材種植區域的大部分農戶不會利用互聯網來拓寬藥材的銷售市場,更不會利用網絡進行藥材的宣傳推廣活動。絕大部分藥農是在線下單向銷售藥材,只有極少數農戶知道利用互聯網銷售藥材,實現“線上+線下”銷售配套發展,這種現象極其不利于藥材產業的發展。
三、甘肅省加快藥材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保護種質資源,加強監管力度
以生產源頭為出發點,開展藥材品種選育,積極引進適于不同加工用途的專用藥材新品種,豐富藥材品種資源,實現品種多樣化,建立藥材種質資源庫和保護區,大力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培育出抗性強、產量高、質量好的品種進行推廣,同時,種子管理部門和植物檢疫部門應加大對種苗企業的監管、監測力度,對整個生產環節進行跟蹤監測,確保企業生產的種苗符合各級中藥材監管部門的質量要求。
(二)加強中藥材企業融資能力
地方各級政府部門應帶領藥材企業緊緊抓住國家增加農業投資的政策機遇以及利用好國家有關中藥材發展的政策。每年投入大量產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成長性好、帶動力強、關聯度高、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的龍頭企業和藥材生產基地,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整合各類資源,加強中藥材企業的融資能力,推動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三)推進標準化生產
首先,政府部門應通過現代化的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藥農的種植理念,立足標準化生產,扶持一批從事中藥材種植的專業大戶。其次,要全面提高藥農的素質以及中藥材種植的技術含量。技術部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及時有效地解決藥農在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大技術推廣,提高行業整體標準。
(四)發展藥材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延長藥材的產業鏈就能提升附加價值,因此要推廣中成藥生產的關鍵技術,通過系統化、智能化的改造,對中藥材進行深加工,實現藥材向飲片的轉化,同時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擴大對現有療效突出、市場需求穩定的中成藥品種的培育,充分發揮藥材資源優勢,與特色旅游相結合,開發藥膳系列產品,加強藥材產業增收力度。
(五)以市場化、信息化推進產業發展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把握市場需求,遴選、公布大品種培育目錄,緊緊圍繞“引項目、建市場,抓配套、強服務”的工作思路,立足現有生產能力, 對臨床療效確切、質量安全、年銷售收入高的品種和有市場潛力的獨家品種,列入大品種培育計劃把基地建設、優化區域布局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提高中藥材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更好地適宜市場的需求和變化,以適宜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要求。通過控制生產成本,引導藥材區域化種植,增加藥材經營效益。
(六)加大產業品牌建設力度
產業品牌既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因此,甘肅省中藥材產業必須走“品牌帶動”戰略。首先,甘肅省要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加快藥材產業發展的主要舉措,用品牌提高甘肅省中藥材的產業品味和市場占有率,加快藥材加工基地建設。其次,為了提高其藥材證明商標和原產地標記的使用效果,必須進一步規范使用管理工作,同時,把產業宣傳作為推進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發揮合作社、協會等組織的協調作用,組織企業、經營大戶、藥農等舉辦藥材交流會、藥材博覽會等多種形式展示甘肅省特色中藥材。最后,堅持價格優勢戰略,著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藥材品質,使甘肅省“西北藥都”的產業品牌不斷強化。
參考文獻:
[1]本報評論員.加快推進甘肅中醫藥產業發展[N].甘肅日報,2018-10-12.
[2]李應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解讀[J].資源環境與發展,2010(04).
(作者單位:甘肅農業大學。趙華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