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媛
摘要:執業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第三方審計師、素有“經濟警察”之稱,是社會各類經濟體的財務信息鑒證人,是我國社會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執業注冊會計師的數量越來越龐大,審計業務也愈來愈繁雜,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在履行審計責任方面存在不足,注冊會計師的公信力開始動搖,文章分析了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在承擔審計責任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開始逐漸恢復,經過三十余載的發展,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騰飛,注冊會計師團隊如今頗具規模,在服務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注冊會計師肩負著監護經濟發展、維持市場秩序、傳達相關真實信息的責任。在規范的注冊會計師考試體制下,通過全科考試者即可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執業注冊會計師和非執業注冊會計師的關鍵區別在于是否有權在審計報告上簽章,所以執業會計師相對于非執業會計師而言,就承擔著一定的風險,背負著保證審計報告內容真實有效的責任。但是由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準入機制簡化,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和實力各異,如果把不能承接IPO審計及證券期貨執業資格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劃為中小會計師事務所,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中小會計師的數量占比80%以上,中小會計師事務所中,執業注冊會計師職業水平亦是參差不齊,在審計活動中,對于審計責任的承擔顯露出一些問題,只有找到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才能確保執業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切實履行到位,真正發揮獨立第三方審計的作用,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
一、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履行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注冊會計師的監督職能得不到發揮
對于中小會計師事務所來說,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決定著業務約定是否達成、審計機構的選擇、審計費用的敲定等事關事務所生存大計的事項,會計師事務所及很多執業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畢恭畢敬,奉為“衣食父母”,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閉口不提,也不在審計報告中反應,為了滿足管理層的需求,不斷調整審計報告的內容,直至改為管理層最為滿意的“好看的”審計報告,在這種情況下,執業注冊會計師并沒有發揮自身的監督職能,反而被委托方管理層左右,失去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無法做到真正保持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注冊會計師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戰。
(二)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活動流于形式
對于中小會計師事務所而言,由于承接業務范圍限制,不會接觸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業務,很多注冊會計師認為其出具的審計報告的影響力并不強,對于需要嚴格執行的審計程序,選擇草草了事,走走過場,這不僅不符合謹慎性原則,還充分暴露了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缺乏責任意識;在中小會計師事務所中,還存在另外一種現象,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中小會計師事務所人員缺乏,注冊會計師不僅需要承擔本職工作,還需要親自完成各類瑣屑事務和分外之事,繁重的工作任務給執業注冊會計師施加了無形的壓力,對于審計活動的實施,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勞心費力,使工作都利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二、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履行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審計業務收費沒有標準規定
近年來,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市場競爭也愈來愈激烈,為奪取市場,很多事務所不惜采用低價競爭的方式,干擾正常的競爭秩序,而執業注冊會計師的收入和審計項目的收費是掛鉤的,審計項目費低,意味著能提取的個人項目費也被壓縮,執業注冊會計師難免產生消極怠工情緒,對審計工作敷衍,不正確行使自己的職能。
(二)監管及處罰力度不夠
對于執業注冊會計師個人來說,監管部門的處罰方式有:警告、罰款、暫停執業資格、吊銷執業資格證書和證券市場禁入,中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至今,中注協對執業人員實行“市場禁入”處罰寥寥數幾,相對于龐大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和眾多的違規事件,處罰力度根本起不到威懾作用;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部門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督懲戒往往是一種被動的態度,到虛假信息產生不良后果才開始查處,往往為時已晚。
(三)掛靠體制存在先天性弊端
不管是合伙制還是有限責任公司制的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現階段仍然采取“掛靠制度”,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每年用特別低的成本,掛靠不具財務專業背景的人員的注冊會計師證書,以此來彌補專業人才的不足,這種審計報告簽章人與具體審計工作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執業注冊會計師實際上并未參與審計工作,審計的獨立性下降,監督作用自然得不到有效發揮。這種“掛靠制度”不僅會使執業注冊會計師背負潛在風險,還會降低審計報告的質量,有損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四)社會誠信問題普遍存在
誠信缺失如今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這個毒瘤也扎根在注冊會計行業。在事務所真正從事審計工作的執業注冊會計師,與其他財務人員相比,薪資水平是相當可觀的,在利益的驅使下,執業注冊會計師們很容易忘記初心,違背執業道德,做出一些擾亂審計市場秩序的行徑。執業注冊會計師們對職業道德似乎滿不在乎,由中注協舉辦的執業注冊會計師崗前培訓,很多人甚至不會出席而是找人代替。
三、強化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定價機制
審計項目的價格,不管是事務所通過招投標自行報價,還是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制定,都帶有主觀性,一方希望占據市場先機,一方希望盡可能節約成本,這樣的定價方式,都會左右執業注冊會計師的行為,只有建立健全定價機制,制定審計業務的收費標準,嚴格審計收費,避免低價競爭和過分壓價,通過價格機制,矯正執業注冊會計師行為。
(二)加強監管和懲罰力度
對審計市場法律法規的完善,能給注冊會計師的欠妥行為敲響警鐘,防患于未然;但僅僅只靠法律機制的約束還遠遠不夠,健全配套的處罰機制,增加執業注冊會計師壓力,提高其失責成本,促使其保持獨立性;對應的監管部門應提升主動性,重視監督的時效作用,做到及時亡羊補牢。
(三)對掛靠體制進行適當改革
“掛靠體制”的余毒不除,審計責任問題便會一直存續。掛靠行為產生于事務所投機取巧的心態,企圖通過掛靠一再壓縮成本,實現高收益。只有取消“掛靠體制”,打擊掛靠行為,才能鏟除不利因素,保證執業注冊會計師責任與收益對等;選擇掛靠的執業注冊會計師也應該明確審計報告簽章的潛在風險,不要為了蠅頭小利,心存僥幸。
(四)加強執業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教育
對于執業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執業注冊會計師整體素養不高,從長遠來說,是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良好形象和長足發展的,對執業注冊會計師進行執業道德教育,應從線上轉入線下,嚴抓違背職業道德的典型,提升職業操守,必要時,還可以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必考項目,時刻警醒著執業注冊會計師,規范行為,承擔責任,凈化審計市場。
四、總結
經濟發展的步伐永遠不會停歇,對于經濟行為的規范不能僅僅只依靠市場和政府,作為獨立第三方的注冊會計師,在維護經濟的有效運行上,以自己的方式貢獻著力量,所以,對于審計責任的切實履行,不僅關乎執業注冊會計師自身的職業生涯的發展,也影響著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進步。在審計工作中,不論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原因導致的審計責任觀缺失,都值得我們反思,通過建立健全定價機制、完善對應的法規制度、有效進行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注冊會計師自身素質,我們希望對于促進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誠實履行審計責任,起到一定的作用,進而樹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威信,使注冊會計師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警察”。
參考文獻:
[1]陳安麗,蔣品洪.審計報告中的職業價值觀[J].商業會計,2019(11).
[2]孫欣欣.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芻議[J].當代會計,2018(09).
[3]王瑜軍.注冊會計師應當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警察”——論改革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委托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J].新經濟,2018(06).
[4]孟春.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責任保險發展研究[D].廣西大學,2018.
[5]張秀梅.我國注冊會計師社會責任相關問題研究[J].會計師,2018(10).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