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淋方 洪佩慧


摘 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泰國學生對心理動詞的掌握和使用往往會受到母語遷移的影響而產生偏誤。本文通過探討漢泰語思考類心理活動動詞的語義對比,希望能為泰國的漢語詞匯教學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思考類動詞;漢泰對比;語義
筆者在對泰國學生進行漢語詞匯教學期間,發現漢語中高級水平的學生容易對思考類的詞語運用方面產生偏誤。本文將選取漢泰語思考類動詞“打算”、“計劃”、“?????”、“??????????”、“?????????”進行語義對比分析,以此探討漢語詞匯教學啟示。
1 詞典釋義
1.1 打算和計劃
在漢語工具書中對“打算”和“計劃”作為動詞時的釋義為“考慮;計劃”和“做計劃”。從詞典的釋義發現兩者的語義非常接近,作動詞時都表示一種動腦子思考的心理活動過程,屬于思考類動詞。“打算”的解釋里包含“計劃”,這是因為“計劃”義是在“打算”詞化過程中引申出來的。張偉麗(2007)在研究“打算”的詞化現象時發現:“打算”一詞來源于宋代的“打+X”短語,原意為表財務術語的“結算”義,后經過明清時期詞義引申到“在(在心理上)為……做準備”的“計劃”義,所以作動詞時的“打算”的解釋也就包含了“計劃”的意思。
1.2 ????? 、??????????和?????????
在《新漢泰詞典》中把漢語“打算”翻譯成泰語是“?????”。“?????”在泰語中是由“???”和“??”這兩個動詞性詞語構成的連動短語。“?????”這個詞組翻譯為“打算”表示的意思是“考慮、計劃將要做的事情或行動安排”。
《新漢泰詞典》里對漢語“計劃”的翻譯是“??????????”,“??????????”作為名詞時的解釋是“專項計劃”,作為動詞時表示“擬定計劃”,如:???????????????????????????????????????? (該公司計劃明年建造一棟大樓)。泰語中對漢語的“計劃”還有另一個翻譯是“?????????”,在《泰國皇家語言研究院泰語詞典》的釋義有有兩項:(1)表示“為將來的事情或項目做計劃”,如“???????????????????????????????????????????????(他們計劃在這個月底舉辦婚禮)”(2)表示“謀劃做某事”,如:“???????????????????????(小偷計劃搶劫金店)”。
2 語義分析
通過詞典釋義可以看出,除了“?????”是一個動詞詞組外,“打算”、“計劃”、“?????????”、“??????????”都是具有“思考”義的心理活動動詞,表示施事者對事物或情況進行是否可以行動、安排的思維活動,其核心語義成分是[+思維活動]。
2.1 打算和計劃
(1)兩個人都這么想,誰也不去動手,或是去拉行李,或是打算把地板擦干了。(蕭紅《馬伯樂》)
(2)教育團計劃組織1萬名青少年來內地參觀。(人民日報1997)
在例句中可以看出,“打算”和“計劃”具有“計劃、考慮怎么行動或要不要行動”和“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或行動的安排”的含義,即要不要“把地板擦干”和“組織青少年來內地參觀”。
2.2 ??????????和?????????
(3)????????????????????????????????????????????????????????? (Thai-English:Nectecs Lexltron-2 Dictionary )
(我們將計劃盡快為公司的發展做方案)
(4)????????????????????????????????????????????????????????? (Thai-English :Nectecs Lexltron-2 Dictionary )
(犯人計劃得很周密,但仍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從例(3)的“????????????????????????????”(為公司計劃方案)和例(4)的“?????????????????????????????”(計劃得很周密)可以看出“??????????”和“?????????”有“計劃安排某事”的意思,而且“?????????”的語義特征和“??????????”有差別,表示計劃的事情含有惡意,帶有貶義的意味。
由上可見,“打算”和“計劃”都有“預先擬定的工作內容或行動安排”的含義,但兩者在語義側重點和適用對象都不同。“打算”側重于內心在擬定計劃、安排行動內容之前的初步想法、念頭,“計劃”則表示內心已經有了一定步驟的安排或有條理的步驟。所以在方式和結果上,“打算”的表現為[-詳細]、[-結果],“計劃”是[+詳細]、[+結果]。
3 教學建議
3.1 注重語義的分析
根據語義成分分析可以看出“打算”和“計劃”作為動詞時有個共同點就是都屬于思維活動,都表示考慮怎么安排行動或事情。“打算”強調的是有一番設想,但所安排的事情不一定是要具體、詳細的,使用的范圍比較廣。“計劃”強調的是有所安排,一般用于比較重大的事件中。通過語義成分的對比把詞語的義素用表格的方式展示給學生,這能使學生更為清楚的對詞義進行分析,有利于正確掌握詞匯的使用方法。
3.2 注重學生受母語遷移的干擾
因為受到母語遷移的干擾,學生對漢語詞匯的語義特征、用法的掌握如果不牢固,會過度泛化漢語規則,在交際使用中產生偏誤。從母語來看,漢語思考類動詞和泰語思考類動詞詞匯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即使有些詞語之間會有對應,但意義和用法也存在不同之處。泰國學生受到母語詞義的干擾,會在使用上出現偏誤。
4 結語
漢泰語思考類動詞的數量還有很多,本文只嘗試從中選取在漢泰語中的“打算”、“計劃”、“?????”、“??????????”、“?????????”。通過詞典釋義和語料庫例句進行語義對比分析,淺析了兩種語言間同一個語義場的詞匯語義的異同點,有利于泰國學生了解漢語詞匯學習的不同的形式,以此促進漢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景松.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M].語文出版社,2009.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K].商務印書館,2005.
[3]劉叔新.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4]張偉麗.“打算”詞義補議[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
[5]裴曉睿.新漢泰詞典[M].廣西教育出版社,2011.
[6]廣州外國語學院.泰漢詞典[M].商務印書館,1990.
[7]泰國皇家語言研究院.《泰國皇家語言研究院泰語詞典》[K].曼谷:泰國教育局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肖淋方(1988-),女,廣西欽州人,泰國華僑崇圣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教學。
Tassanee Mora 洪佩慧(1986-),女,泰國人,泰國藝術大學教育學院國際教育系漢語教學專業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漢語教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