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勒泰地區地處祖國西北邊陲,是多民族聚居地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經過5年多來的精準扶貧攻堅,取得了巨大成就,青河、吉木乃兩個貧困縣完成脫貧“摘帽”。該文發掘阿勒泰地區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摘帽”后進一步加強扶貧工作的管理措施,促進精準扶貧鞏固提升;闡述通過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罢薄焙笥啦环地?。
關鍵詞:精準脫貧;“摘帽”;鞏固提升;鄉村振興
阿勒泰地區地處祖國西北邊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爾泰山南麓。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三國接壤,邊境線長1197公里,總面積11.8萬平方公里。該地區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由38個民族組成,全地區2018年末總人口65.95萬人,下轄6縣1市。阿勒泰地區物華天寶,素有“金山銀水”的美譽,但作為自治區確定的八個扶貧重點地州之一,有吉木乃、青河兩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其他五個縣(市)都有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2015年,阿勒泰地區有國家級重點貧困縣2個,貧困村107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高達48156人。
一、阿勒泰地區精準扶貧五年成就巨大
五年來,地區印發《阿勒泰地區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實施意見》,落實“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等措施,地縣鄉村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之初,選派76名政治過硬、熟悉基層、方法多、思路廣的縣處級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調配380名優秀干部駐村開展工作,使貧困村脫貧攻堅有了過硬的“堡壘”。
配足配齊扶貧干部的同時,阿勒泰加大扶貧資金的投放力度。僅2018年,就投入援疆資金1.4億元實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改善和產業扶持等104個項目,投入1.77億元實施專項扶貧項目205個,切實加大產業發展和貧困戶生產支持。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穩步提高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確保農村低保標準達到國家扶貧標準。
截止2019年底,有107個貧困村退出,14899戶貧困戶的48156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青河、吉木乃兩個貧困縣依次“摘帽”,進入鞏固提升階段。
二、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阿勒泰地區在實施精準扶貧過程中還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城鄉水、暖、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備,與旅游大區的目標要求相距較遠,鄉村振興戰略沒有得到全面實施,重點反映在鄉村環境整治上欠賬太多。
這些客觀問題之外,還有一些主觀原因:首先,觀念仍須改變,脫貧致富意識仍須提升。一些貧困家庭人員的思想觀念還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缺少內生發展動力,安于現狀。特別是長期處于貧困狀況的家庭,“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其次,農村缺少勞動力和人力資源,缺少扶貧致富的主力軍。農村地區的人文化素質總體偏低,缺乏相應的就業創業技能,大多貧困戶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特別是產業扶貧存在問題不少。
項目缺乏科學規劃,存在“三重三輕”現象。一是重生產、輕市場。大多數扶貧產業注重擴大規模、提高生產能力,在產品市場方面開拓力度不夠,導致產品銷路不暢。二是重建設、輕經營。新疆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園區、扶貧車間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較大,對其運營重視不夠,導致帶動性不強。三是重項目、輕效果。新疆貧困地區普遍存在對項目高度重視,但缺乏有效的項目運營和管理機制,導致很多產業扶貧項未能真正達到扶貧效果。
扶貧產業低端化問題突出,市場主體整體發展不足。阿勒泰產業扶貧項目存在規模小、附加值不高、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且大多是為短平快項目,缺少龍頭企業、名牌產品引領。例如,在特色農業扶貧產業項目上,普遍存在跟風復制、產品單一等現象,致使農產品市場風險加劇,導致貧困戶極易受損返貧。此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村帶動人三類市場主體普遍存在數量少、規模小、發展不足等問題,導致市場主體在產業扶貧中帶動群眾增收能力弱。
三、進一步加強扶貧工作的管理,促進精準扶貧鞏固提升
今年是精準扶貧鞏固提升年,地區對青河和吉木乃2個已摘帽退出的貧困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全地區今年脫貧攻堅的重點是抓好鞏固提升、防止返貧致貧,必須全面落實鞏固提升各項措施,切實提升脫貧質量,鞏固攻堅成果。繼續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鞏固產業就業扶貧成果,查漏補缺補齊短板,加強返貧監測預警,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提升脫貧質量。
1.抓好脫貧成果鞏固提升,抓好返貧監測預警工作
按照“四個不摘”要求,今年仍要保持扶貧力量、幫扶關系不變,對已摘帽的貧困縣青河縣、吉木乃縣,已退出的107個貧困村和已脫貧的14899戶貧困戶,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要充分利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按照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指標進行監測預警,加強走訪摸排,分析風險隱患,堅決防止返貧和新的致貧。
嚴格落實新疆自治區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辦法,通過村級評估、鄉鎮核査、縣級確認、錄入系統等方式,對返貧和致貧風險的人口進行監測預警。對阿勒泰地區82戶249人脫貧監測戶和121戶404人邊緣戶進行動態監測預警,根據致貧原因和幫扶需求對返貧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提供幫助。并將監測預警和幫扶情況錄入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全程記錄、動態管理。
2.完善扶貧產業鏈條延伸,持續抓好鞏固提升
今年,雖然阿勒泰地區脫貧攻堅已經轉入鞏固提升階段,但是貧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的渠道還不牢靠、因殘因病返貧風險較大、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貧困群眾“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政策”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抓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確保成色質量。
要支持土地流轉,探素高附加值作物的集約化、標準化、規?;N植,加快推進萬駝園、萬驢園、萬牛園等項目建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種養殖、旅游服務等扶貧產業,帶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要廣泛宣傳,充分調動各族群眾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科學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要加快實施扶貧項目建設,確保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工。要在提高貧困群眾知曉率滿意率上下功夫,幫助建檔立卡戶算政治賬、算經濟賬、算明白賬,為全面開展脫貧攻堅普査打牢基礎。
3.根據貧困人口特性,針對性地推進扶貧項目
要把貧困人口就業作為當前最突出的工作來抓,對已就業的貧困戶要加強跟蹤服務,鼓勵他們長期穩定就業;對有勞動能力尚未就業的貧困戶,充分了解就業意愿和企業用工需求,做好溝通銜接,推動其就近就地就業;要持續開發適合貧困勞動者的公益性崗位、居家就業崗位和輔助性崗位,優先保障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就業。
易地扶貧搬遷扶持一批。切實做好青河縣易地扶貧搬遷大型安置區教育醫療設施補短板項目開工工作,簡化評審等相關手續,加大網上辦公力度,確保項目能盡早開工,盡快建成受益。
4.根據易于返貧人員特點,扎實推進兜底保障
對于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等易于返貧人員,要通過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落實落細農業戶籍低保、醫療、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支出性貧困家庭、殘疾人補貼等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對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等特殊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生活。
同時,要高度關注鰥寡孤獨等困難群體,加快推進幸福大院、幸福小院建設,完善淋浴、就餐、如廁、體檢等服務功能,做好日間照料,切實解決因難群體無人照料、難以自理等問題。
扶貧工作人員在明確自身的責任的情況下,要認真盡職地完成單位上派遣下來的任務,要及時地掌握所幫扶對象的動態,在幫扶期間根據其需要做出相應的幫扶措施。像駐村的第一書記等扶貧崗位,要求其不僅要掌握當地的扶貧方向與扶貧措施的落實,還應該走進各村落,走近各戶人家,明確貧困人口的實際數量,了解貧困人口的實際需求,為相關的人員進行答疑解惑的工作職責,制定脫貧指導方案,最終完成幫助相關的人口實現脫貧的目標等。
四、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罢薄焙笕罕娪啦环地?/p>
今年,全國脫貧攻堅已經轉入鞏固提升階段,如何確保這一輪精準扶貧成效長久持續?如何確保“摘帽”后永不返貧呢?筆者認為,要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扶貧產業與鄉村振興產業密切地銜接起來,把貧困人口始終鑲嵌在產業鏈條上,才能確保“摘帽”后永不返貧。
1.調整農牧產業結構,要使“綠水青山”變成貧困戶的“金山銀山”
新疆自治區加快實施糧棉高產穩產田建設帶動工程,加快推動林果業改造步伐,推進農牧產業結構性調整助力精準脫貧,這給阿勒泰地區實施農牧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了機遇。
阿勒泰落實草原生態保護政策,推進草原禁牧與草畜平衡,出臺《阿勒泰地區草原禁牧與草畜平衡監督管理辦法》,在2018年落實草原禁牧2025萬畝,草畜平衡8580萬畝的基礎上,嚴格落實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辦法,特別是加快推進卡山保護區禁牧工作,按照先核心區、后緩沖區和試驗區的要求,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區禁牧工作,力爭到2022年3月底前實現全面禁牧。
同時,要加快以貧困縣市為重點的庭院改造力度,大力發展多元化的庭院經濟。鼓勵發展庭院經濟,建成若干庭院經濟示范鄉、若干庭院經濟示范村、更多的庭院經濟示范戶。
2.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通過產業振興確保不返貧
一是加快發展新疆貧困地區現代農業,帶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具體來說,就是大力發展優質牛羊肉等特種畜禽養殖,創新養殖業發展新模式帶動精準脫貧。阿勒泰結合當地傳統產業資源,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積極開展“三苗一窖一棚圈、戶戶都種飼草料”工作,引導發展農區舍飼。在2019年推進“十百千萬”良種牛養殖工程,打造十頭良種牛養殖戶3325戶,百頭養殖大戶、合作社30家,千頭牛合作社7家,養殖示范鄉5個、養殖示范村20個等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草原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發展。大力發展馬產業,研究編制地區現代馬產業發展規劃。
二是加快發展民族特色手工業扶貧。重點發展手工地毯等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加工業,使民族特色手工業成為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以特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阿勒泰禮物”產銷一體化建設,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水平,輻射帶動“阿爾泰游紀”系列文創產品和“阿爾泰轉場”系列農副產品兩大體系,走出阿勒泰、走向全國。
三是阿勒泰地區要加快特色產業培育。以小漿果、大尾羊、冷水魚、駝奶、戈寶紅麻等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項目持續推進。
3.大力發展旅游業,把貧困戶嵌入全域旅游產業鏈條中
阿勒泰地區按照陳全國書記“搞好規劃、打造線路、打造品牌、搞好宣傳推介、帶動產業”的指示要求,加快構建以旅游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格局。成立地區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實行旅游產業發展政府常務負責制,定期開展旅游“七字專班”調度,推動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阿勒泰旅游資源豐富,發展全域旅游得天獨厚,把貧困戶嵌入全域旅游產業鏈條中,使農牧民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得到長久紅利。堅持以喀納斯為龍頭,推出以富蘊、阿勒泰市、禾木三大雪場和阿爾泰山千里畫廊為支撐的“四區一帶”冬季旅游精品線路和“三軸N環”夏季旅游精品線路,成功打造了“凈土喀納斯 雪都阿勒泰”概念品牌和“中國雪都”的地域品牌。
阿勒泰精心編制鄉村旅游、自駕游營地等專項規劃,形成系統完善的旅游規劃體系。在冬季“四區一帶”、夏季“三軸N環”旅游線路的基礎上,加快自駕游、徒步游、低空游、冰雪游、民俗游等旅游產品開發。圍繞紅色游、綠色游、銀色游、金色游、文化游,集中力量打造“凈土喀納斯·雪都阿勒泰”品牌。下大力氣補齊水、電、通訊、加油站、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短板,提升四季保障能力。強化品牌宣傳,冬季辦好“冰雪風情節”,夏季辦好“黃金寶玉節”,主動前往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把“人類滑雪起源地”的宣傳牌立起來,“借梯登高”打響品牌。充分運用大數據精準分析,加強與主客源地旅行社合作,有效提高關注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阿勒泰地區統計年鑒[G].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2]公琪琪、潘志剛.新疆產業扶貧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今日財富,2019(28)
[3]中共阿勒泰地委擴大會議[C].2019
[4]2019阿勒泰行署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簡介:
何瑞湘,女,漢族,大學本科學歷,阿勒泰地委黨??蒲锌平處煟饕獜氖曼h建,文化,社會學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