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鄭廣平 羅杰棋 魏方軍 王展 云永興 王立非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劑量對比劑在64排頭頸CT血管成像(CTA)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20例行64排頭頸CT血管成像檢查的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B組、C組, 每組40例。A組采用對比劑70 ml+0.9%氯化鈉30 ml, B組采用對比劑50 ml+0.9%氯化鈉30 ml, C組采用對比劑30 ml+0.9%氯化鈉30 ml。比較三組患者動脈(大腦中動脈M1段、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主動脈弓)、靜脈(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頸內靜脈、上腔靜脈)顯影CT值及圖像質量。結果 三組患者大腦中動脈M1段、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主動脈弓顯影CT值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分別為(752.32±62.18)、(89.22±7.65), 低于A組的(805.33±75.38)、(102.03±10.0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患者頭臂靜脈、上腔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頸內靜脈、上腔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均低于A組、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頭頸部CTA圖像質量評分明顯優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頭頸部CTA圖像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A組、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頭頸部CTA檢查, 選用30 ml對比劑劑量時可有效降低靜脈偽影, 提高頭頸部CTA成像質量。
【關鍵詞】 不同劑量對比劑;頭頸部;CT血管成像;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11
頭頸CT血管成像(CTA)主要用于篩查頭頸部血管畸形、夾層、狹窄等疾病, 其具有無創、方便快捷等優點, 目前臨床應用廣泛。圖像質量是該檢查的關鍵, 而對比劑的劑量是影響圖像質量的重要因素。臨床上使用對比劑劑量尚不統一, 常規使用劑量(70 ml左右)進行掃描, 可得到較高質量的圖像[1], 但對于存在嚴重腎功能不全較為局限, 且大劑量對比劑可造成靜脈殘留偽影, 導致圖像質量下降。有研究發現使用小劑量對比劑(30 ml左右)進行CT掃描, 結果能得到較好的成像質量[2]。本研究選擇30~70 ml之間不同對比劑劑量用于頭頸部CTA檢查, 比較其成像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64排頭頸部CTA檢查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B組、C組, 每組40例。A組男23例, 女17例;平均年齡(45.98±4.34)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2.82±3.41)kg/m2。B組男22例, 女18例;平均年齡(46.76±4.37)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3.69±3.28)kg/m2。C組男24例, 女16例;平均年齡(45.89±4.41)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2.98±3.38)kg/m2。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 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 2 儀器與方法 選用本院東芝64排螺旋CT檢查儀, 專用高壓注射器, 20 G留置針。所有患者行頭頸部CTA檢查, 碘海醇對比劑(浙江天瑞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03185, 規格:50 ml/15 g)從肘靜脈注射, 從主動脈弓開始掃描直至C1椎體平面, 電參數調至120 kV、220 mA, 掃描層厚、層距均為1 mm, 準直器調至64×0.6 mm。A組采用對比劑70 ml+0.9%氯化鈉30 ml;B組采用對比劑50 ml+0.9%氯化鈉30 ml;C組采用對比劑30 ml+0.9%氯化鈉30 ml, 其靜脈推注速度為5 ml/s。進行掃描, 選取升主動脈作為檢測位置。掃描完成的圖像再經過工作站最大強度投影 (MIP)、容積再現 (VR)后處理, CTA圖像設置適宜的窗寬(850 Hu)與窗位(250 Hu), 再經過微調得到最佳質量圖像。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三組患者動脈(大腦中動脈M1段、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主動脈弓)顯影CT值、靜脈(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頸內靜脈、上腔靜脈)殘留顯影CT值及圖像質量。圖像質量評分標準:血管清晰顯影、血管壁良好、未見骨殘留, 為4分;血管略清晰顯影, 血管壁存在模糊、少量骨殘留, 為3分;血管顯影<50%, 骨殘留較多, 血管仍能觀察, 為2分;骨殘留、偽影明顯, 血管觀察不能明確診斷, 為1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三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兩兩比較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等級計數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動脈顯影CT值比較 三組患者大腦中動脈M1段、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主動脈弓顯影CT值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三組患者靜脈殘留顯影CT值比較 B組患者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低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患者頭臂靜脈、上腔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頸內靜脈、上腔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均低于A組、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三組患者頭頸部CTA圖像質量比較 B組患者頭頸部CTA圖像質量評分明顯優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頭頸部CTA圖像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A組、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卒中為臨床常見疾病, 且致殘率、致死率極高, 給患者生命帶來極大的威脅。而頭頸部CTA檢查對患者頭頸部血管畸形、狹窄、斑塊可初步診斷, 有助于臨床早期干預, 有效的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改善預后[3]。頭頸部CTA檢查安全有效、操作簡捷, 臨床應用廣泛, 但由于頭頸部解剖結構的復雜多樣性, 其檢查過程中對比劑劑量與成像質量明顯相關, 大劑量對比劑可使靜脈殘留明顯, 降低圖像質量[4], 因此, 在檢查過程中保證診斷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對比劑劑量。本研究中在行頭頸部CTA檢查中分別使用不同劑量對比劑, 結果提示小劑量(30 ml)成像質量最佳。
本研究患者均行頭頸部CTA檢查, 分為A組、B組、C組, 分別使用70 ml、50 ml、30 ml對比劑, 并均以30 ml的0.9%氯化鈉進行沖刷, 推注速度為5 ml/s, 結果顯示:三組患者大腦中動脈M1段、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主動脈弓顯影CT值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三組患者目標血管的CT強化值基本一致。動脈CT強化值主要與對比劑劑量、對比劑注射速度有關, 注射速度越快, 其峰值越高, 其動脈的強化值產生與周圍組織的對比越顯著[5]。本研究各組使用對比劑的注射速度一致, 但對比劑劑量不同, 結果無統計學差異, 考慮為小劑量對比劑可以避免增強掃描產生殘留的偽影, 再經過生理鹽水的沖刷, 故血管強化程度無明顯負面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B組患者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分別為(752.32±62.18)、(89.22±7.65), 低于A組的(805.33±75.38)、(102.03±10.0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患者頭臂靜脈、上腔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頸內靜脈、上腔靜脈的殘留顯影CT值均低于A組、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頭頸部CTA圖像質量評分明顯優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頭頸部CTA圖像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A組、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國內研究結果基本一致[6]。結果說明使用小劑量對比劑能降低靜脈對比劑的殘留, 減少檢查中偽影的產生, 能提高圖像質量, 且不影響臨床診斷。因為本研究在使用30 ml對比劑時, 對比劑通過掃描層的時間在5 s以內, 均能通過靜脈掃描層, 而在使用50 ml對比劑時, 其通過掃描層的時間明顯延長, 而使用70 ml對比劑時則更長, 故使用30 ml時可明顯減少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頸內靜脈、上腔靜脈殘留的偽影, 更高效的進行三維重建, 提高圖像質量。
綜上所述, 針對頭頸部CTA檢查, 選用30 ml對比劑劑量時可有效降低靜脈偽影, 提高頭頸部CTA成像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董祥寶. 低劑量對比劑聯合生理鹽水在CT 頭頸血管成像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6, 8(8):1011-1014.
[2] 李立, 錢偉軍, 劉芳, 等. 低劑量對比劑聯合生理鹽水在頭頸CTA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9):30-32.
[3] 曹希明, 鄭君惠, 巫梓斌, 等. 低劑量對比劑在256層CT頭頸血管成像中的應用.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7, 25(2):101-104.
[4] 吳麗霞, 普福順, 唐太松, 等. 低劑量對比劑聯合生理鹽水在128層CT頭頸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8, 16(2):174-176.
[5] 龐燕, 王益民. 低劑量對比劑行256 層螺旋CT頭頸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山西醫藥雜志, 2016, 45(20):2375-2376.
[6] 方紅, 李相生, 孟利民, 等. 低劑量對比劑在頭頸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中降低靜脈偽影的應用研究. 空軍醫學雜志, 2018, 34(6):429-431.
[收稿日期:2020-01-20]
基金項目: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編號:SZSM201612053)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福君教授重癥肝病影像診斷與微創介入治療團隊
作者單位:518112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