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顧將近500年的世界社會主義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社會主義表達了從空洞的思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個國家到多個國家的發展。許多國家實現了從革命到建設,從失敗到改革的歷史過程。科學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成果。習近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與新時期的辯證統一。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創新;發展
黨中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當代中國的現實,通過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的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科學社會主義帶來了新的意義。準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系,充分認識社會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我們推動新時期社會主義強大發展的理論前提。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全面徹底地展示了其核心內涵和基本戰略。從科學社會主義的角度分析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有助于理解21世紀中國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生命力,更深入地了解關于習近平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的內在科學性。
一、科學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的內涵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意味著中華民族經歷了現代化站起來了,變得富強了,中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它能夠提升中國特殊社會主義在世界上的重新定位,這意味著中國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鋪平了道路,為世界各國和國家提供了加速發展和保持獨立的新選擇。與此同時,它為中國解決人類問題做出了貢獻。十九大報告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以及如何在新時期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了十八大以及黨中央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成就,不斷探索三大治理規律:共產黨統治,構建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發展的線索尋求了新的突破。十九大報告在國家歷史,民族歷史,世界歷史和人類歷史的框架內,探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的新時代思想理論,科學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意義,在新時期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
二、科學社會主義在新時代下的重要作用
1.馬克思主義中國話的重要理論結晶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立足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最新成果的理論基礎[1]。這是對這一想法的創造性主張的肯定。黨在理論創新上的新進展來自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回顧過去黨的發展,我們可以借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現實緊密結合的基本經驗,促進理論創新,實踐和創新,不斷推進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建設和改革,是取得勝利和成功的重要法寶。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一種不斷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完全重復和機械化的教條。”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形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兩大成就:毛澤東思想和推理體系。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2]。
習近平新時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本質。這一思想緊緊圍繞著新時期中國的堅持和發展,形成了如何維護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圍繞社會主義的特點提出了具體的“八個明確”要求,同時明確新時代的計劃,遵循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戰略,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謹,內部一致的科學體系。其中,許多新思想,新理論都有重大突破,而科學社會主義更是創新和理論上的重大發展。當然,強調習近平在新時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創性貢獻,并不是黨的理論創新的終結,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推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十九大明確指出,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和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表現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兩個不同時期的思想團結一致,與時俱進,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內在統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理論創新的價值在于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3]。恩格斯說:“創造這個時代的所有系統的真實內容都是由創建這些系統的需要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我們不能輕易放松。因為我們面臨的情況更復雜,任務更加困難。習近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為科學理論和強大的思想武器提供指導,使我們能夠迎接挑戰,克服困難,推動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的發展。
2.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特色應對方案
科學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進程的科學,是全人類及其發展規律的解放。社會主義是一種國際現象,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解放和革命斗爭是一項偉大的國際工作,世界無產階級必須團結起來。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習近平在新時期的中國社會主義思想能夠深刻理解這一思想的國際影響和世界重要性。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代表著人類發展的未來方向。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共產黨宣言》等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進行了深刻的解釋:資本主義的最終崩潰和社會主義的最終勝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4]。多年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和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是世界壓迫下大多數人民為幸福的生活建立正確的道路。全球經濟危機的最終解決方案是找到馬克思主義的關鍵條件和答案。習近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不僅為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而且在對世界其他落后國家的發展探索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如何現代化?這其中有許多制度,但實際上,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條是資本的現代化,另一條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現代化,西方人已經形成了“現代化必須西化”的內在概念,這是一種虛假的趨勢,事實上,社會主義為現代化提供了更清晰,更正確的道路,中國將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這是一條與西方道路不同的偉大開拓性工作。從20世紀40年代到1949年,中國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主義陷入了內憂外患的黑暗中,中國人民遭受了欺凌和壓迫,從1949年到現在,隨著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特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改革開放不斷進步,中華民族的面貌和經歷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處于世界的前列[5]。
三、科學社會主義在新時代下的創新與發展
1.歷史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是一個新的歷史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成就。從黨的十八大開始,在黨中央和習近平同志重大戰略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和新戰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落實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了廣泛的工作進展,解決了長期的許多問題。過去曾經嘗試過但沒有做過的許多重大事件都促進了黨和國家的成就,并經歷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6]。
中國進入一個新時代,社會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階段性特征。首先,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國家權力總體上已躍居世界之巔;其次,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發展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再次,人們的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社會政策也加速了。中國的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有越來越多機會地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現代化社會在新時代建設的推進下也發生了激烈的變化,這種變化要求我們在繼續促進發展、大幅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做出良好反應的基礎上,著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足的問題,要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7]。
2.使命創新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了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近代最大夢想復興的歷史性事件。”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后,中國內外處于一片黑暗狀態,中國人民經歷了頻繁的戰爭,破碎的山河和深重苦難。為了民族復興的目的,無數仁人有著不屈不撓和積極進取的崇高理想,并在“一國兩制”之后進行了雄辯的斗爭和各種努力,為促進國家統一,堅持不懈地推進人類社區建設。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同時,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科學社會主義在不同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有機統一,制定新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
3.戰略創新
新想法開啟了新的旅程。“在一個國家實現理論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國家的需要。”170多年前在“黑格爾法哲學導論”中的這一經典肯定被用來說明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中國新時期的要求,即建設社會主義和現代國家的關系。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制定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三步走”戰略,實現了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和人民生活共同幸福的兩個目標,在此基礎上,我們黨設定了“兩個一百年”的目標,這意味著在黨代領下,社會主義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經濟將更加發達,民主將更加完善,科學和教育將更加發達,文化將更加繁榮,社會將更加繁榮,到新中國成立100年的時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4.理論創新
為了實現新的戰略規劃,有必要分析理論并指導新的政策。在推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國家的新征程中,十九大報告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等方面進行了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考慮到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多創新,可以從五個方面簡單解釋一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
(1)在經濟建設方面。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實施新的發展觀,建立現代經濟體制,首先為應對我國發展中的矛盾和突出問題提出了深化知識,幫助更好地達到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第二是新的政策舉措,主要體現在加強供給方面的結構改革,實施農村復墾戰略,實施區域協調戰略,促進機構發展,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新的綜合開放模式的形成。
(2)在政治建設方面。必須完善國家所有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政治。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屬于人民,人民對國家的所有權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特征,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在促進民主的過程中,通過推動寫上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并加強依法治國的實踐來體現中國體制和行政改革的深刻改革,加強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3)在文化建設方面。必須增強文化信心,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它主要體現在建設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掌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文明建設。學習社會和藝術,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倡導者。
(4)在社會建設方面。要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必須加強安全,改善民生,同時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立新的政策舉措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健全的社會管理戰略,建立社會治理模式,打贏脫貧攻堅戰,打造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5)在生態建設方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更好的中國[8]。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我們必須堅持優先保護和恢復自然的原則,產業結構和生產制度,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行程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綠色發展,解決重點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強對生態系統的保護改革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四、結束語
我們相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新時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發展壯大。中國人民一定會在世界的發展史上屹立不倒,同時,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更是人類社會歷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金民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原創性發展[J].前線,2018(4)
[2]李鵬、呼立群.邁進新時代 開啟新征程——廣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學術研討會綜述[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8.30(4):53-53
[3]袁秉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J].科學社會主義,2017(6):11-15
[4]高芳芳.論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今時代意義[J].山西青年,2017(17)
[5]周新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歷史、現實、未來[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2):5-11
[6]奚百匯.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7]孫力、翟桂萍.科學社會主義原理視域下的新時代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J].思想理論教育,2018.No.474(9):34-38
[8]沈建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基礎與現實邏輯——兼論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實踐邏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588(21):32-34
作者簡介:
李梁(1985--)女,安徽省淮南市委黨校,助教,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