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蘭
摘要:隨著網絡環境日漸優化,移動智能設備大范圍推廣,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呈現出了井噴式發展。一大批“網紅城市”、“網紅景點”、“網紅旅游線路”也在互聯網迅速躥紅,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來。文章以網紅類短視頻為研究對象,探討網紅類短視頻的傳播對旅游目的地的影響。
關鍵詞:網紅;短視頻;旅游;影響
一、緒論
美國的MARY MEEKER在《2015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指出,全球互聯網的增速基本維持在20%以上,而視頻類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2014年達到64%,移動數據流量的增長更是強勁,2014年實現69%的增長。此外,報告中還指出:在美國的12~24歲的青少年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使用過Facebook、Ins等社交工具,87%的人是智能手機不離身,80%的人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78%每天用手機超過兩小時,60%相信未來5年一切事情都可以在移動設備上辦,44%每天都拍照或拍視頻,76%會把這些照片或視頻放到社交網絡上。
我國短視頻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14年,這一年內,以美拍、秒拍等為代表的短視頻APP開始流行,這使得移動社交以及自媒體的內容由文字、圖片過渡到視頻。正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社交傳播表達方式才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態勢,短視頻的流行也恰逢契機,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短視頻APP既具備視頻功能,又可以進行社交,而短視頻還具有時間短、內容碎片等特點,極易滿足當今時代下的“快餐消費”理念,吸引用戶利用閑暇的碎片時間參與短視頻的創作,也吸引了極多的用戶能夠在閑暇時間找到新的娛樂消遣方式。
在短視頻APP的不斷發展壯大的好勢頭下,用戶量呈現遞增的趨勢,而且年齡層次跨度極大,不只是集中在年輕人手中。例如:網紅短視頻軟件抖音APP,從其上線至今,網絡注冊用戶量達到了10億,日活用戶量達到了3.9億,用戶年齡階段從18~24歲,上升到了24~30歲,而且這個年齡段的用戶已經超過了40%。抖音APP上的“網紅達人”、“網紅旅游勝地”更是層出不窮。縱觀短視頻的發展,很大程度上為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吸引來不少游客,卻也帶來一些不好的方面。本文將從正、負兩方面分析網紅類短視頻對旅游目的地的影響。
二、網紅類短視頻對旅游目的地的影響
(一)網紅短視頻對旅游目的地所產生的正面效益
1. 資本大量涌入
我國短視頻行業的發展目前來說仍然處于上升階段,發展前景不可估量,很多企業也看好這個領域,愿意在這個領域投入資金,因此,短視頻行業涌入了大量資本。在網絡上,視頻平臺爭相推出扶持原創的計劃方案,以此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積極主動進行優質短視頻的創作與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不為人知的旅游目的地成為“一夜爆紅”的“網紅”,在各種網絡短視頻平臺上成為眾人追捧的“網紅明星”。
2. 內容生產專業化
網紅短視頻最初的創作者都是攝影業余愛好者,絕大多數都是不專業的草根。但網紅短視頻的火熱,不僅吸引了大量擁有專業背景知識的人進行短視頻的生產創作,而且還吸引了傳統媒體行業向視頻領域的轉移。經過專業的編排與剪輯,所呈現出來的視頻內容也是完全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化內容。而這樣專業化內容的生產創作毫無疑問地會對旅游目的地的宣傳推廣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降低了旅游目的地自身運營的風險,使“網紅”的影響力得到延伸。
(二)網紅短視頻對旅游目的地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1. 無法保證優質視頻的持續輸出
短視頻內容的質量完全取決于創作者的創作靈感。在自媒體泛濫的時代,網絡短視頻的確“捧紅”了不少“網紅景點”,但是,如果同類型的“網紅”短視頻在社交網絡和APP上大量涌現,視頻的質量一定會遞減,也會讓觀看視頻的用戶視覺疲勞,“網紅景點”的游客量也一定會不同程度地降低。故而,短視頻持續輸出的質量就顯得非常重要。
2. 過度商業化
商業化是網紅維持創作的必然選擇,“網紅景點”在游客呈現井噴式增長的驅使下,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勢必會導致旅游目的地采用各種各樣的商業化發展模式來維持景點的承載能力和壽命。但是,盲目地擴充效益而忽略科學地可持續地發展就會“劍走偏鋒”,造成過度商業化的現象,損壞旅游目的地原有的生態平衡。
三、結論
網紅類短視頻在國外已有十余年的歷史,但是在國內還是屬于新事物,盡管短視頻發在在國內的起步較晚,但是依賴于我們獨特的新媒體環境,尤其是在4G網絡的開放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的背景下,短視頻迅速成長。
網紅旅游目的地在網紅短視頻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網紅短視頻推紅了不少旅游目的地,創作出很多不同類型的網紅旅游目的地,例如“網紅景點”、“網紅商店”甚至是“網紅達人”,這些“網紅”驅使很多用戶離開自己的慣常居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參觀拜訪。這種新形勢的“網紅”旅游,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為旅游目的地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需要合理運用短視頻技術,創造出更多優質的短視頻,為旅游目的地傳播正效應,相信我們的旅游發展得越好。
參考文獻:
[1]Mary Meeker.2015年互聯網趨勢報告[EB/OL].
[2]蔣原倫.新媒體文化與消費時代[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3]李玥.新媒體環境下手機視頻對青少年受眾習慣的影響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謝箐.微視頻的現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5]張梓軒,王海,徐丹.“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的興起及趨勢[J].中國記者,2014(02).
[6]張恒路.網絡微視頻與青年亞文化風格轉向[D].上海師范大學,2015.
[7]張瑞.手機微視頻應用內容定位和傳播策略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5.
[8]段明.微視頻應用的商業價值開發研究[D].暨南大學,2015.
[9]吳現華.“網紅”傳播動因研究[D].鄭州大學,2017
[10]吳志超.“網紅”媒介形象研究[D].河北大學,2017.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