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公立醫院開始追求經濟利益,其公益性逐漸淡化,“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現已成為制約我國國民身心健康,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而這些問題與政府有著直接的關系。本文從政府視角出發,探討政府在公立醫院實現公益性過程中應承擔的責任,提出對策建議,促進公立醫院回歸其公益性的本質。
關鍵詞:公立醫院;公益性;政府責任
隨著各項醫改制度的出臺,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是勢在必得的主題。公立醫院只有實現公益性,才能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夠在真正的實現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從而提高醫療服務的整體質量。公立醫院實現公益性的過程必須強調政府的主體作用,強化政府責任意識,實解決目前公立醫院存在的問題,真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使得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
一、審視政府角色定位,強化政府在公立醫院改革的主導地位
政府作為公立醫院的舉辦方,在公立醫院實現公益性過程中,必須重新審視其角色定位,強化政府在其中的責任。目前政府在醫療機構中的話語權并不高,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公立醫院以經濟利益為主,使得政府的主導性逐漸淡化。因此作為政府必須逐步提升其在公立醫院內的話語權,使政府在提供醫療機構服務中占主導地位。除此之外,政府必須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資金投入,逐步提升政府衛生支出占全年總支出的比重,這不僅有利于使政府在醫療服務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公立醫院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從資金方面消除公立醫院在改革過程中的后顧之憂。
二、形成合理科學的監管體系
目前政府對公立醫院的監管體系是不完善和不科學的,在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過程中,政府必須發揮主導性作用。立足于現實,根據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完善公立醫院的監督管理按制度,完善公立醫院的服務體系。例如對于市級公立醫院可以在保證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形成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體系,但在發展過程中也要注意公立醫院“過度專業化”的問題,切忌形成“研究型”、“精英型”醫療機構,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謹記公立醫院的宗旨是滿足社會大眾的基本醫療需要,因此為了保障其公益性的特制,我們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必須破除行政層級關系,建立區域屬性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政府更應該考慮到基層醫療建設。在基層醫療建設過程中政府更應該發揮其主導作用,建立基層機構與公立醫院的合作機制,咋政府的支持下,推動共享醫療資源的合作模式成為基層醫療服務的強大后援,保障基層醫療發揮作用。
三、加大政府對公立醫院的經濟投入
目前,我國公立醫院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有國家財政補貼、藥品銷售、其他醫療服務收入等。政府合理的補償是公立醫院實現公益性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大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力度,優化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償機制是公立醫院實現公益性的重中之重。加大政府對公立醫院的經濟投入并不是一味地“砸錢式”投入,而是應該建立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的補償機制,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從對公立醫院的直接補償轉變為對公立醫院的服務數量和質量的補償。其次,政府在對公立醫院投入的過程中也要改變以往的補助方式,不斷改善以往的補償方式,從醫護人員的福利待遇、酬金報酬、培訓經費、醫療設備等方面,全方位的解決醫療人員的后顧之憂,讓醫療人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最后,政府對于公立醫院的資金投入不僅應體現在公立醫院及其醫護人員上,也應該制定一定的制度政策,給沒有經濟基礎的 “低保戶”、“三無人員”、“特困戶”患者提供一定的支持和資金補貼,讓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也能夠得到診治,最大程度上滿足廣大群眾享受醫療服務的需要。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公立醫院公益性需要政府、公立醫院自身以及全社會齊心協力才能實現,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對醫院的直接行政監管變成各種主體協商治理的模式——從衛生行政部門到衛生局、衛生執法者、行業組織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監督機制就變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公立醫院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要做到信息的公開共享,尤其是對一切關系社會公眾的醫療資源問題要及時的向社會進行公開,增強公立醫院工作的公開性、公平性和公眾性。除此之外,公益性是在一個大家普遍認同的機制下形成的,它不是隨便形成的,也不是由某一個組織或者是個人就可以評價的,公立醫院公益性的評價機制應該是一個科學的、合理的評價體系,因此政府應該結合當地的實地情況,多方面考慮,綜合各種因素形成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公立醫院公益性評價機制,通過這個評價機制對公立醫院的行為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從而達到對公立醫院行為進行約束的目的,保障公立醫院真正實現其公益性。
促進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本質,是公立醫院公益性改革最關鍵的內容,也是醫療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關鍵,政府在公立醫院回歸公益行過程中必須占據主導性地位,逐步轉變政府職能,結合地區特點,借鑒先進經驗,通過各種措施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真正的為病人服務,真正的解決社會最關廣大人民的需要,逐漸建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醫療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志勇、張馨.公共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6
[2]金碚.醫療衛生服務:“具有社會公益性的經濟私人品”[J].江西社會科學,2009(5):7-17
作者簡介:
張靜(1995--)女,漢族,山東省日照市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