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飛 莊沙斌 葉永勝 鄧方躍 黃雄飛



【摘要】 目的 研究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聯合中藥冶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 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經后路腰椎間融合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接受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聯合中藥冶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圍術期相關指標及手術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186.75±42.11)ml、術后引流量(64.25±31.52)ml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85.42±40.36)、(137.75±56.14)ml, 住院時間(10.02±1.08)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0.36±4.5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 兩組患者的腰部VAS評分、腿部VAS評分及ODI評分均顯著低于本組術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腰部VAS評分、腿部VAS評分及OD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應用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聯合中藥冶療效果尤為顯著,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關鍵詞】 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中藥冶療;腰椎退行性疾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65
腰椎作為人體軀干活動的重要樞紐, 隨著年齡上升承載超負荷使得腰椎老化速度加快, 同時在受到外力作用的影響下發生病理學改變現象, 導致椎間盤纖維環損壞, 進而腰椎間盤內突出髓核, 誘發腰腿疼痛及神經功能障礙等癥狀[1], 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帶來極大不便。有研究顯示, 在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上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聯合中藥治療更能夠獲得理想效果[2]。本次研究對此冶療方案展開了相應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 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53.21±8.27)歲;體質量55~86 kg, 平均體質量(68.12±5.96)kg;病程2~15年, 平均病程(7.14±3.71)年。對照組患者年齡46~79歲, 平均年齡(54.02±8.33)歲;體質量56~85 kg,?平均體質量(68.04±5.66)kg;病程3~16年, 平均病程(7.46±3.5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存在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椎管狹窄、椎間盤源性腰痛、椎間盤突出術后復發及腰椎退行性不穩等癥狀;經正規非手術治療>3個月且無效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 2. 2 排除標準 對本次手術存在不適應證;伴有重度骨質疏松癥狀;治療依從性極差者;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及精神疾病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患者接受傳統經后路腰椎間融合術治療。患者采取俯臥位,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處理, 于后正中入路選擇手術切口, 切開皮膚約10 cm, 沿棘突雙側逐層剝離, 使用在椎旁肌處自動牽開器將完全暴露雙側小關節與椎板, 并在責任間隙雙側的上下椎體椎弓根進行定位, 并將椎弓根螺釘置于內, 切除患側小關節, 經椎間孔減壓, 清理椎間隙椎間盤組織, 保護好上下終板, 置入適宜的椎間融合器及減壓碎骨, 連接棒安裝好后加壓并擰緊螺帽, 于C型臂機X線引導下完成相應的操作。
1. 3. 2 觀察組 患者接受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聯合中藥冶療。①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患者取俯臥位, 經氣管插管全麻處理, 入路方式選擇在肌間隙, 經椎孔間減壓, 在C臂X線機引導下定位和標記在責任間隙雙側的上下椎弓根體表, 并縱行連線于患側皮膚3 cm左右, 后常規鋪巾消毒, 在患側椎旁標記線的位置切開皮膚和腰背筋膜, 鈍性分離最長肌與多裂肌間隙直至觸摸到關節突外緣處, 將導針置入且直達小關節緣, 在手術通道內置入撐開器和冷光源, 去除部分上關節、下關節突和部分椎板, 完全暴露病變椎間隙及神經根管, 保護好上下位神經根, 對椎管內靜脈叢行電凝止血, 處理上下終板, 清理椎間隙間盤組織, 將減壓碎骨粒置入在椎間隙前緣, 于融合器置入填充骨粒, 在視野直視下將同側椎弓根螺釘置入[3];依據之前標記的點, 作兩個1.5 cm皮膚切口, 鈍性分離筋膜下肌肉間隙, 于右側椎弓根3點和左側弓根9點處置入椎弓根穿刺針, 位置滿意后取出穿刺針內芯, 導入椎弓根定位針, 擰入經皮椎弓根螺釘, 沿肌肉間隙置入連接棒進行固定, 加壓擰緊兩側螺帽[4], 沖洗后于減壓側留置1根負壓引流管, 逐層縫合。②中藥治療:應用東莞市中醫院院內制劑丹芎活血片(術后早期內服)、壯骨強筋片(術后中后期內服), 用法:口服,?5片/次, 3次/d。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圍術期相關指標及手術前后VAS評分、ODI評分。①依據改良版MacNab標準評價療效, 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后臨床癥狀消除, 運動功能無限制且日常生活及工作未受到影響為優;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明顯, 運動功能些許限制, 但對日常生活與工作影響不大為良;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 且運動功能受限, 日常生活及工作影響較大為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②圍術期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及住院時間。③術前及術后3個月采用VAS評價腰部、腿部疼痛情況, 分值越高則疼痛感越劇烈;采用ODI評分評價肢體功能恢復情況, 分值越低肢體功能恢復越好。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及ODI評分比較 術前, 兩組患者的腰部VAS評分、腿部VAS評分與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 兩組患者的腰部VAS評分、腿部VAS評分及ODI評分均顯著低于本組術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腰部VAS評分、腿部VAS評分及OD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腰椎退行性疾病常發生在老年人群中,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影響[5]。目前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案, 傳統手術治療為后路腰椎間融合術, 能夠緩解臨床癥狀, 但容易造成神經根損傷等并發癥。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在操作中采用微創擴張撐開器將肌肉間隙撐開, 便于創建操作通道, 不僅能夠對椎旁肌肉組織進行保護, 并且還能使持續性拉鉤牽引解除, 借助冷光源下進一步體現了微創手術理念。同時微創手術還能夠保護肌肉組織, 并在中藥治療上鞏固效果, 中藥內服中的丹芎活血片用于腰椎術后早期患者中, 能化瘀消腫, 有助于腰椎術后肌肉功能、神經功能的恢復, 促進手術創傷的修復, 并且可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而壯骨強筋片用于腰椎術后中后期, 可發揮氣血肝腎得補, 筋骨得以滋養之良效, 有助于腰椎術后患者康復期的功能恢復, 促進骨融合, 防止肌肉萎縮, 防止骨質疏松等。
綜上所述, 將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聯合中藥冶療應用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上具有顯著的效果,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丁一, 潘愛星, 張揚璞, 等. 后入路腰椎單側或雙側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聯合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研究進展.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19, 8(2):141-144.
[2] 李強, 魏運棟, 劉科. 有限減壓手術與擴大減壓椎弓根釘內固定+植骨融合術治療高齡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河北醫藥, 2017, 39(3):381-384.
[3] 石新成, 孫英杰, 白金陽. 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微創椎體間融合術在老年腰椎滑脫治療中的應用.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8, 120(1):151-153.
[4] 周先愛, 劉日新, 張志剛, 等. 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聯合PVP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研究.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8, 24(14):2063-2066, 2084.
[5] 姜偉, 袁峰. 單側椎弓根螺釘聯合經椎板關節突螺釘與雙側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下腰椎退行性疾?。?2年隨訪.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 21(19):2973-2979.
[收稿日期:2020-02-21]
基金項目:東莞市科技局2018年立項課題(東莞市社會科技發展項目)(項目編號:2018507150021358)
項目名稱:經皮椎弓根釘融合內固定術聯合中藥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作者單位:523000 東莞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