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阿壩州壤塘縣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表現為農村物流體系建立不足,基礎設施發展滯后,面臨脫貧發展瓶頸,農村地區缺乏專業人才,提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出路,建立適合農村電子商務的營銷全渠道,發揮壤塘縣的區域民族特色,推進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改變發展環境,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實施通信網絡提升工程,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困境;阿壩州壤塘縣
電子商務在農村具有較大的發展市場與發展潛力,隨著目前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要求農村電子商務積極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契機,積極整合自身的資源,正確分析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并對此進行有效解決。本文以阿壩州壤塘縣為例進行了研究。
一、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困境
1.農村物流體系建立不足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部分農村的交通建立情況依然不夠理想,與城鎮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發貨時間以及收貨時間均較長,部分較為偏遠的農村甚至并未建立物流體系,制約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農產品對運輸時間要求較為嚴格,一旦錯過了最佳保存時間,對銷售活動可能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
2.基礎設施發展滯后,面臨脫貧發展瓶頸
壤塘縣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的高半山區、邊遠牧區和大骨節病區,脫貧難度更大、扶貧成本更高,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至今,境內交通主干道等級低、路況差、保暢難,大量農牧民依然存在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問題。倘若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區域群眾貧困問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更加面臨困境。
3.農村地區缺乏專業人才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專業人才進行,但是目前農村地區電子商務層面的專業人才建設不足。該專業人才主要是由接受過一定培訓或者接受能力較強的年輕人進行電子商務的初步推動與維護工作。但是目前農村地區年輕人口流失現象嚴重,廣大農民由于受教育程度較為有限,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導致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受到人才制約。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出路
本文以阿壩州壤塘縣為例,研究其電子商務的發展路徑以及為電子商務發展所做出的相關改變。
1.建立適合農村電子商務的營銷全渠道
在目前“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應當結合自身的具體發展情況,建立適合農村電子商務的營銷全渠道,積極轉變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向社交電商并重的方向轉變。傳統電子商務發展主要是單獨發展,阿壩州壤塘縣發展過程中則可以尋求當地政府的支持,并在政府牽頭之下,構建傳統商業生產經營主體與電子商務服務業之間的有效合作方式,加強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線上與線下之間的有效結合。
2.發揮壤塘縣的區域民族特色
農村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應當與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效結合,積極發揮自身的區域特色,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電子商務之路。為此壤塘縣應當結合自身區域中的民族特色,積極挖掘具有獨特優勢的相關產品,將其展示在電子商務平臺之中,體現自身的發展特色。
堅持差異化道路,以高原生態農畜產業生產、鄉村觀光旅游、民俗風情和宗教文化體驗游為突破口,把資源優勢轉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四大支柱產業”。加強綠色生態食品開發,適應市場發展趨勢和消費環境變化,積極做大做強“壤巴拉”、“昂科”等系列產品品牌,穩步培植具有壤塘特色的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加快開發優質青稞、綠色蔬菜、山野菜、野生菌、牦牛系列產品,提高全縣農牧產品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
3.實施民族政策不斷,發揮藏區脫貧優勢
四川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加大向西開發力度,建設向北出川大通道,將進一步擴大壤塘發展空間。川甘青結合部統籌發展將上升為國家戰略,將為壤塘發展帶來生態、經濟、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綜合性發展機遇。
創新機制改革不斷,夯實脫貧基礎,壤塘縣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縣、鄉兩級重點工作,編制了《壤塘縣農村扶貧綱要(2011-2020)年》,制定了年度扶貧計劃及工作方案,充實了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有序推進。落實“六個精準”要求,在精準扶貧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對象上見實效,通過政策發力、干部出力、幫扶給力、社會助力,精準實施“五大行動”脫貧攻堅。
4.推進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改變發展環境
緊抓國家、省支持民族地區交通事業優先發展機遇,用好用活“通縣、通鄉、通村公路升級改造,通組入戶路、機耕道、牧道、奶源路的延伸覆蓋,打通斷頭路和解決瓶頸路”的政策,力促境內G227、S453的改造,爭取盡早開工建設門戶路,提升壤塘出境通道和旅游通道能力。
改善農業發展條件,結合精品村寨、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加強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基本條件。著力改善農業發展基礎設施條件,尤其是高半山區機耕便民道和作業道,建設機電提灌站,加強渠系配套建設,以設施農業為載體,建設農業示范園區。著力加強民生工程,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壤塘縣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管轄。
5.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實施人才引培工程
定期和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班。采用宣傳培訓、現場示范和面對面等形式,把各項技術落實到生產各環節中去,開展技術、加工、市場營銷培訓,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教育引導壤塘籍在外人員回鄉創業,積極投身建檔立卡貧困村和后進村建設。繼續實施基層優秀年輕干部人才遞進培養計劃,著力培育農技、科技、衛生、文化等方面實用技術人才,每年遴選一批優秀年輕干部人才遞進培養對象到扶貧攻堅一線掛職鍛煉,選派一批優秀年輕干部人才遞進培養對象到涉農部門上掛鍛煉。保持鄉鎮干部隊伍穩定,嚴格執行新錄(聘)用鄉鎮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在鄉鎮最低服務年限制度。及時補充鄉鎮干部特別是邊遠貧困鄉鎮干部缺額,用2年-3年時間,配齊鄉鎮公務員和基層教育、衛生、農技等事業單位。
6.實施交通路網提升工程
針對壤塘縣出行難、行路難、運輸難的問題,集中力量打好交通路網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改善交通發展條件。以G227線壤塘黑橋至班瑪界公路提檔升級為重點,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通達通暢深度,徹底破除交通對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制約。
協調推動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和資源共享,統籌有線、無線和衛星三種覆蓋方式,實現行政村通信網、廣電網、互聯網覆蓋,所有行政村、村民聚居點、農村學校信息資源實現全覆蓋。
7.著力構建完善現代服務業
“十三五”期間,結合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及省內和州內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環境,堅持信息化、市場化和社會化導向,把增強全縣城鄉功能與縣域服務業快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培育發展現代新興服務業,圍繞支柱產業配套和民生重點,逐步推進實現縣域服務業全方位全維度發展。
“十三五”期間,全縣以市場化為引領,圍繞特色旅游、資源開發以及農牧產品加工,推動縣域商貿物流、金融保險等生產服務業體系化和多維度發展。在縣域空間上,全縣以壤柯鎮、南木達鎮物流中心建設為重點,積極引入現代物流企業,逐步完善全縣城鄉物流配送網絡系統。加快文化旅游商品集散地建設,在壤柯鎮、中壤塘積極培育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商業街區。加強農牧民定居點的流通服務組織建設,完善農區和牧區商貿流通網絡,暢通農資供應和農牧產品購銷渠道。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和空間布局,加強重點鄉鎮的金融網點建設,實現金融網點鄉鎮全覆蓋。對重點文化旅游企業和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一對一金融服務”,給予全方位、系統性的金融支持。加快發展保險服務業,突出抓好農牧業保險。
8.加快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十三五”期間,全縣以社會化為導向,以市場化和信息化為核心,加快完善全縣的生活服務業網絡由重點鄉鎮向農牧民集中社區延伸。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合理調整壤柯鎮等重點鄉鎮的商業功能分區,扶持連鎖經營、倉儲式超市和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業態的加快布局和發展。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并全力促進其在全縣的網絡化延伸。
充分發揮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在提供就業服務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壤塘縣人力資源市場投入,搞好升級改造;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及相關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市場信息服務體系,整合和完善縣級部門在鄉鎮建立的信息網絡;充分發揮縣鄉就業服務機構作用,加強就業服務隊伍建設,切實做好收集、發布用工信息、組織外出等基礎性工作,將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圍繞輸出前、中、后服務;積極支持,制定好對各級輸出機構及外出就業人員的激勵扶持政策,為城鄉勞動力合理有序地走向就業大市場提供可靠保障。
9.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完善金融服務機制
教育事業由過去主要抓學生動員工作,單純提高入學率實現了注重教育質量提升,追求學生升學率的歷史性轉變,對加快民族地區現代化進程奠定了基礎。衛生事業初步建成以縣醫院為核心的1小時醫療服務圈,義診巡診實現常態化,醫療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文化事業以建立唐卡、藏戲、石刻等7個傳習所為載體,初步探索出一條以文治貧的新路徑。
深入推進“金融支持扶貧惠農工程”合理利用政府脫貧開發專項資金用于脫貧貼息貸款政策,擴大脫貧貼息貸款規模。加大信貸脫貧資金有效投放,提高信貸資源投入水平,積極支持縣域特色種養業和優質產業的發展,積極支持縣域特色資源開發、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和貧困人口創業就業。加快提升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加快民生資金撥付通道、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建設。
三、結束語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方式,為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方式與途徑。隨著數字鄉村以及“互聯網+”的發展,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農產品及其相關產品銷售提供了新的途徑與方式,將農產品掛上互聯網上銷售,建立了零距離的城鄉產銷方式,降低了農產品的中間流動成本,對農戶與消費者而言均是一項利好。本文以壤塘縣為例探索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路徑,以此振興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參考文獻:
[1]陳姝含,陳健.鄉村振興戰略下對于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思考——以灌云縣同興鎮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41(05):16-18.
[2]楊宇昂,袁存鳳,范曉楠,et al.鄉村振興背景下革命老區農村電商脫貧探析——以秦巴山區為例[J].中國市場,1004(13):195-196.
[3]裴國江.農村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以甘肅省金塔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為例[J].新西部,477(14):44-45.
[4]劉艷艷.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以宿遷市四河鄉為例[J].經貿實踐,243(01):27.
作者簡介:梁鑫鵬(1982.05- ),女,漢族,四川鄰水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