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純 張海容 陳龍嬌

【摘要】 目的 研究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產婦康復及產后抑郁的影響。方法 90例住院分娩的產婦, 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 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試驗組給予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比兩組護理后子宮康復情況、抑郁評分。結果 試驗組護理后子宮入骨盆時間、產后出血量、惡露時間分別為(7.12±1.08)d、(215.36±102.15)ml、(2.28±1.08)周, 均優于對照組的(10.24±4.31)d、(445.79±114.22)ml、(4.37±2.11)周,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試驗組護理后產后抑郁評分為(7.31±2.11)分, 低于對照組的(10.72±5.1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4.1307, P=0.0001<0.05)。結論 開展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縮短子宮入骨盆時間、改善子宮康復情況效果更理想。
【關鍵詞】 產后綜合康復護理;產婦康復;產后抑郁;子宮入骨盆時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81
分娩是女性必經的生理過程, 包括懷孕至分娩這一時期, 此過程中女性身心壓力逐漸增加, 其身體各器官也會出現明顯變化, 增加產后抑郁發生率, 若未得到高效護理干預還會影響其子宮康復情況、預后效果。隨著近年二胎政策的開放, 產婦產后康復、心理等方面的問題明顯增加, 為提高產婦整體康復效果臨床需做好科學規范的護理干預。劉玉春等[1]研究表明, 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降低產后抑郁發生率、提高子宮康復情況有積極作用, 本次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90例住院分娩產婦, 研究評價產后綜合康復護理的價值,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住院分娩產婦實施研究。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 各45例。試驗組年齡20.08~32.62歲, 平均年齡(26.11±5.01)歲;孕周36.21~41.52周, 平均孕周(38.12±1.72)周。對照組年齡21.08~34.55歲, 平均年齡(27.28±3.52)歲;孕周36.94~41.12周, 平均孕周(38.22±1.34)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無聽力及認知障礙者。
1. 2. 2 排除標準 早產兒;巨大兒;過期妊娠者;胎膜早破者;胎先露異常者;造血系統疾病者;免疫系統疾病者;泌尿系統疾病者;嚴重臟器組織疾病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分娩后由護理人員做好飲食指導、會陰護理指導及基礎健康教育工作, 出院后叮囑其產后42 d到本院產后門診檢查。
1. 3. 2 試驗組 給予產后綜合康復護理, 具體如下。
1. 3. 2. 1 心理護理 產婦入院當天護理人員要加強與其溝通交流, 通過交流普及產后飲食、生活、運動、母乳喂養等方法, 提高產婦自我保護意識及保健意識, 達到緩解其焦慮的目的。評估產婦分娩前心理狀態及性格特點, 從而制定針對性心理疏導方案, 為產婦詳細介紹心理問題對自身康復及新生兒健康狀態的影響, 引導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而后叮囑產婦分娩前后進行適量運動以加速機體功能恢復并邀請有經驗產婦為其講解孕期注意事項及經驗, 以緩解其負面情緒。
1. 3. 2. 2 子宮康復護理 ①熱敷、乳房按摩:使用42~45℃熱毛巾熱敷乳房2 min, 熱敷后按摩雙側乳房10 min, 2次/d, 按摩過程中將雙手拇指、食指分開, 環抱乳房基底部, 從多個方向活動乳房, 選擇乳中穴、乳根穴、膻中穴、中府穴使用指腹按摩, 使用拇指、食指、中指指腹順乳腺管縱向按摩, 一手托住乳房, 一手四指并攏360°旋轉按摩乳房小葉、腺泡。②子宮復舊按摩:按摩前叮囑產婦排空膀胱, 放松身心平臥于按摩床上, 于子宮區域涂抹凡士林進行按摩, 按摩宮底時添加關元穴、三陰交穴, 方法:將手掌放置于子宮底部, 以掌側小魚際線為作用點順時針環行按摩子宮5~8 min[2]。③盆底肌康復訓練:指導產婦平臥于病床、面部朝上, 雙腿分開與肩部平齊, 收縮肛門、尿道, 40 s/次, 反復30次。④應用普林格爾治療儀進行康復治療, 產婦平臥位, 將治療儀專用極片均勻涂上耦合劑后放置于產婦的雙側乳房和腹部, 貼緊固定好, 開機選擇相應的程序, 先調按時間鍵, 再調按能量鍵, 使能量逐漸增大至產婦可耐受的最大強度為止(治療能量60 mJ左右), 當產婦有麻麻的感覺時即可, 各部位持續20 min, 1次/d,?3次為1個療程。
1. 3. 2. 3 飲食護理 實施剖宮產分娩者術后6 h指導其進食流質食物, 若無嘔吐、腹脹等異常情況逐漸過渡至普食, 指導其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食物, 確保機體營養均衡。
1. 3. 2. 4 疼痛護理 剖宮產分娩、陰道側切分娩者術后疼痛程度較高, 護理人員待產婦意識恢復通過聊天、播放音樂、電視等方法轉移其注意力, 盡可能緩解其疼痛程度, 若疼痛程度較高可遵醫囑給予藥物鎮痛, 并加強對切口、陰道情況的觀察。
1. 3. 2. 5 母乳喂養指導 管床護士指導產婦母乳喂養方法, 并加強對產婦乳房情況的觀察, 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降低乳頭皸裂、乳腺炎等疾病發生率。
1. 3. 2. 6 并發癥預防 產后2 h指導產婦自主排尿, 若有排尿困難, 護士協助熱敷、膀胱按摩等方法誘導排尿, 分娩后24 h要求產婦在床上完成排尿, 降低分娩后低血壓發生率[3]。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參考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10)評價產婦產后抑郁程度, 分值:0~30分, 得分高低與抑郁程度呈正比。②根據子宮入骨盆時間、產后出血量、惡露時間(通過微信、電話隨訪等方式于分娩后4~6周評價產婦惡露消失情況)等評價子宮康復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后子宮康復情況比較 試驗組護理后子宮入骨盆時間、產后出血量、惡露時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后產后抑郁評分比較 試驗組護理后產后抑郁評分為(7.31±2.11)分, 低于對照組的(10.72±5.1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4.1307, P=0.0001<0.05)。
3 討論
懷孕至分娩是女性一生中重要階段, 自懷孕后喜悅到孕期惡心、嘔吐、腹脹至分娩, 對孕婦身心狀態產生明顯影響, 不僅會降低整體生活質量還會影響身體情況, 因此產婦分娩后多伴有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 若未及時進行有效護理會直接影響產婦精神、心理狀態及新生兒質量, 因此對產婦實施科學優化護理是確保其康復情況的關鍵, 有研究表明產后開展綜合康復護理可縮短產婦惡露時間及出血量, 提高整體康復效果[4]。
常規護理是對產婦進行簡單基礎護理, 操作簡單、針對性不強, 故無法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 導致產婦護理前后抑郁狀況無明顯改善, 隨著近年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臨床產婦對護理質量要求逐漸提升, 如何選擇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針對性解決產后抑郁情況, 提高子宮康復效果是當前臨床醫學重點研究課題。產后綜合康復護理為新型護理模式, 包括心理、生活、子宮康復、疼痛、飲食等一些列護理內容。
為確保產后綜合康復護理效果, 在護理開展前要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簡單宣教及心理疏導, 確保其掌握負面情緒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 使其可積極、主動配合醫務人員進行臨床護理。在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定時對產婦陰道情況、心理狀態進行觀察, 并及時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 降低分娩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護理人員還需適時為產婦四肢、腹部進行按摩, 使用熱毛巾覆蓋腹部、乳房等位置, 在清潔乳房的同時加速組織血流, 促進機體各功能恢復, 降低分娩后子宮入骨盆時間、惡露時間。
本研究中, 試驗組子宮入骨盆時間、產后出血量、惡露時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該結果與李光娟[5]研究接近, 表明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價值。產后綜合康復護理中若發現產婦產后存在焦慮、抑郁、緊張等負面情緒需及時疏導, 針對負面情緒疏導難度較大者可告知醫師, 在心理醫師指導下進行有效疏導, 降低其負面情緒發生率。本研究中, 試驗組護理后產后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可改善機體抑郁狀態。
另外, 還可通過生活干預對產婦外在感染源進行隔絕, 杜絕異物、塵螨、空氣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且護理人員要對產婦會陰部、手術切口等進行護理, 預防感染發生。一般情況下產婦分娩后身體較虛弱, 故護理人員需在醫師指導下制定科學合理飲食方案, 通過飲食護理滿足機體康復所需營養, 確保子宮得到有效康復。
分娩后通過穴位按摩、熱敷等方法刺激子宮周圍肌肉, 使子宮內瘀血可順利排出體外, 提高子宮康復效果, 若分娩后疼痛程度較高及時給予鎮痛處理[6, 7]。
產后綜合康復護理效果受醫務人員專業能力的影響, 醫院要定期對護理人員專業能力進行培訓, 提高其護理能力、溝通能力、心理疏導能力, 在各護理工作開展前為產婦及其家屬講解該護理措施的實施方法、價值、目的, 提高產婦臨床配合程度。本次研究樣本小、時間短, 未對產婦護理后生活質量、性生活狀態進行綜合評估, 建議后期臨床研究中適量擴寬研究時間、研究范圍, 增加護理效果評估指標, 為臨床醫務人員提供更高價值參考。
綜上所述, 將產后綜合康復護理應用在產婦護理中可降低產后抑郁評分, 提高機體子宮康復效果, 可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玉春, 孫健. 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產婦產后抑郁及子宮康復的效果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17(27):293-294.
[2] 張洋. 分析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產婦產后抑郁及子宮康復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17(26):258-259.
[3] 趙學梅, 王玉果. 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產婦產后抑郁及子宮康復的效果分析. 中國農村衛生, 2019, 11(16):22, 24.
[4] 解冰. 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產婦康復及產后抑郁的影響. 中國農村衛生, 2019, 11(14):46-47.
[5] 李光娟. 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產婦產后抑郁及子宮康復的影響. 雙足與保健, 2018, 27(14):44-45.
[6] 陶香蘭. 關于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產婦康復及產后抑郁的影響效果分析. 雙足與保健, 2018, 27(9):55, 57.
[7] 朱麗. 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產婦產后抑郁及子宮康復的影響. 雙足與保健, 2018, 27(5):31, 33.
[收稿日期:2020-01-21]
作者單位:527300 云浮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