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師的工作是富有創意的,繁瑣而富有內涵,細膩而富有情意。教育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如何處理師生關系的問題,教師能否教育教學工作,學生能否全面主動地發展,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很大程度取決于師生關系是否良好。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班主任,處理好師生關系就成為教育工作的起點和一切活動的前提。那么,如何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從“心”開始。
關鍵詞:愛心;公心;耐心;誠心
一、要有廣博的愛心
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教師要熱愛學生,應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兒女手足,對他們的關心、熱愛和責任還應超過自己的兒女,有了這種感情,才能把每一個學生培養好,學生需要母愛、需要友愛,同樣需要師愛。在校園生活中,學生伴隨著師愛成長,在教師的關愛下他們學會學習、生活、發展,因此,師愛是師生交往的基礎。例如:我班的一名學生,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由于父母離異,孩子跟著父親,由于父親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孩子,由于長期處于無愛的環境下,他的性格孤僻很暴躁,上課不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經常無緣無故的欺負同學,找他的父親交換意見,父親經常是簡單粗暴的打罵,而孩子更是報復心強,再一次欺負同學。于是,我從關心入手,在他的生日,送他作業本和筆,并組織班里的同學為他唱生日歌,送上祝福語,讓他感受班集體的溫暖,在師愛和班集體的溫暖下,他變了,上課聽講了,課后能完成作業了,還能為班集體做好事了,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在交往中老師用愛、用關心教會了他愛他人、關心他人,用自己的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以情,情理結合,產生動情效應,收到了較好的品德教育,正如某人說的,師愛是在教育實踐中,由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的而形成的一種高尚的情感,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又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時還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感情基礎。
二、要有無私的公心
時常有同學這樣說,我們的老師可偏心了,只喜歡好學生,每次“三好學生”總是那么幾個,是的,你可別小看學生,他們的眼睛可是晶瑩剔透的。班主任的一舉一動,正確與否,他們心中可有一桿秤,那秤砣便是學生。
一個優秀教師的魅力,決不僅僅來自淵博的知識和風度翩翩的外表,還來自于客觀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態度,公正對于教師有特殊意義,它可以告訴學生是與非,它可以引導學生走向高尚而遠離卑鄙,是使學生對教師感到可親可敬的必備條件;所以,作為教師、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顆公正的心,應該灑向每位學生都是愛,不能偏心,尤其是處理問題時,對待班隊干部的要求應更加嚴格,不能帶有感情色彩,要一碗水端平,做到公正無私。
三、要有足夠的耐心
對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對于不同的學生,他們有不同的思維,我們不能從同一個角度來對待每一個學生,大家或許看過《師生情》這部電影,白人老師肯洛伊先生并沒有因為那些黑人孩子太劣質,思維太簡單而放棄他們的教學,而是采用了各種適應那些黑人孩子學習的方法。如教他們邊跑邊背誦單詞等等,經過他的一番精心的教導,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把這幫黑人孩子由不會背字母表,不會數數字,不會寫名字,不會看地圖以及對學習的厭惡到了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設想,如果那位白人老師也用鞭子式的教學方法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懂就抽,學生會承認他嗎?會由此而改變對現實的看法嗎?會由此而產生對生活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望嗎?答案很顯然,就是不會,所以,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也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要有服務學生的真誠心
“風來了,雨來了,老師捧著一顆真誠的心來了。”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與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應該具有服務精神,這并不是要把學生當成上帝。而是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多方面的服務,當代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廣泛的,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所以,教師不僅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引導他們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吸取豐富的知識,給學生全方位的服務。
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學生遇到危險的時候,教師總是在第一時間幫他一把。這樣,你就會成為學生心中的“英雄”,順其自然,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良好默契的師生關系。只要教師在思想和行動上真正的去接近學生,把自己無私的愛全部奉獻給學生,那么與學生之間就一定會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難度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本身要先進行教育改革,積極提高思想素質和理念,提高個人能力,改進教學方法,不走形式主義,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象一個契機、一個紐帶,把教師和學生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而這個紐帶正是用偉大的師愛建造的。來吧,讓我們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把自己無私的愛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正象夏乞尊先生說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者簡介:
練明(1971--)男,漢族,大專,小學數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