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作品是情感的產物,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也是情感的呈現。提高二度創作中聲樂作品情感表達的方法,應用最廣泛的莫過于豐富演唱者的閱歷與情感記憶。然而,增強聲樂作品情感表達的途徑絕不僅僅是閱歷和情感記憶的積累,更要通過聲樂作品演唱過程情感優質、高效的傳遞來實現。情感傳遞的方式有很多,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但聲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依托情感現象,以情感遷移為途徑,架構歌曲整體基調;以情緒表現為手段,細化歌曲表達;以激情呈現為提升,喚起聽眾共鳴,是歌曲情感表達的有效策略。
【關鍵字】聲樂,策略,情感,情緒,激情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048-02
【本文著錄格式】劉秋蓉.喚起觀眾共鳴的情感、情緒、激情融合演唱策略[J].北方音樂,2020,03(06):48-49.
基金項目:聲樂教學心理與教學策略研究(項目編號:YJ201811047)。
如果你從事聲樂行業不免會發現甚至經歷聲樂作品演唱難以恰當表達情感的情況。一次筆者與往屆金鐘獎民族組金獎得主的交談中,曾探討了歌曲的情感表達問題。對方曾提及自己的一段經歷:幾年前,她到老師那里上課,唱作品時感覺已經很投入、很用情了,但老師仍然認為她的感情不到位,沒有用情唱、用心唱。這種體會筆者之前也曾有過。音樂原本就是情感的產物,歌曲作為音樂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如此。一個演唱者將聲樂作品以舞臺形式呈現出來,其目的之一便是打動聽眾。如何才能打動聽眾?如何讓聽眾感覺你用情了?如何給予聽眾強烈的代入感,喚起聽眾的情感共鳴是聲樂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說到這里大家一定會想到增加自己的人生經歷,豐富閱歷和情感體會,借助閱讀、看電影、電視劇間接體會他人的人生經歷,豐富自己的情感。實際上,這些增強作品情感表達的方式都是圍繞著情感的認知與記憶展開的,它們固然是增進情感表達的渠道之一,但是情感表達的不適度問題,不僅僅是經歷、閱歷不足造成的。像那種自認為十分用情但聽眾卻不買賬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情感閱歷不足,而是情感表達實際呈現與演唱者個體體會的差別現象,其形成原因之一是沒有搭建良好的情感表達渠道。情感表達的渠道有哪些?我們應該怎樣運用這些渠道實現音樂作品情感的呈現呢?
一、情感、情緒、激情
從心理學角度看,與情感聯系緊密的名詞有很多,比如說情緒、激情等。這些名詞都與情有關,卻體現著情的不同特性。
“情感是一種對事物相對穩定的態度,情緒是在這個基本態度之上隨內外條件而隨時發展變化的表象。”“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短暫的、爆發性的情緒狀態,常伴有明顯的外部行為表現和生理狀態的變化,往往出現意識狹窄現象?!睆那楦?、情緒、激情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三者雖然都與情有關,但情感與情緒相比更穩定、更持久,激情可以說是情緒中的一種比較激烈的情緒表現現象,激情與情緒二者都比較短暫,講究隨外界的條件變化而多變。
二、演唱中的情感表達
我們常說的歌唱時要保有情感,似乎只是說了其中的一種情。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并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說的保有情感,是指保有廣泛的各種情的現象,而不是片面的情感現象的特指。是的,我想任何一個聲樂教師都是這種表達意義,但作為學生而言,如果教師不加以說明或強調,他們往往很難意識到情感、情緒、激情等與歌曲情感表達相關聯的各種現象的區別。因此,悲傷的歌曲悲傷著唱,歡快的歌曲歡快著唱……往往成了歌曲表達唯一,但普遍的現象。這樣的情感表達太過籠統,又如何能感動觀眾呢?筆者認為打動觀眾僅依靠建立和豐富情感庫是不夠的,還要從情感的表達做起,解決演唱者情感表達的不適度問題,讓歌唱過程中的情感表達更細膩、真切、感人地傳遞到觀眾心靈中去,是聲樂作品情感表達的關鍵??偨Y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富于情感表達的歌唱要“以情感遷移為途徑,架構歌曲整體基調;以情緒表現為手段,細化歌曲表達;以激情呈現為提升,喚起聽眾共鳴”的多渠道融合性聲樂作品情感表達策略。
三、喚起觀眾共鳴的情感、情緒、激情融合演唱策略
(一)依托情感現象,以情感遷移為途徑,架構歌曲整體基調
1.構建情感庫是前提
若想展現真摯情感,首先要建立豐富的情感資源庫。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要多經歷、多體驗,不斷豐富人生閱歷……要利用這些直接的、間接的情感體驗不斷豐富各種情感感知與記憶資源庫,讓演唱者在需要它們的時候可以有資源利用、有資源提取。正如一個人只有經歷了離別之苦,才會懂得離別之情一樣。如果沒有直接或間接的經歷,就相當于沒有情感的認知過程,自然也不會知道這其中蘊含的“情”。
2.運用情感遷移是途徑
真聽、真看、真體會,是表演的主要手段,這其中的關鍵是“真”。聲樂表演亦是如此。演唱中,若想打動觀眾首先要用真情,要通過情感遷移的方式調動自己豐富的情感資源庫,將與歌曲情感相似的個體已有的真情遷移過來,利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歌曲情感。這個過程不僅是情感、記憶、表象、想象等方面心理要素共同協作的過程,更是真實情感有控制、有調整的再現與流露。換言之,聲樂演唱過程中的情感再現,就情感本身而言并不是演出來的,而是已有的真實情感在不同時間、空間條件下的再現。
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表現歌曲情感,其情才真,才能為感動觀眾架構良好的整體情感基調。
(二)以情緒表現為手段,細化歌曲表達
筆者前面提到,如果教師不將情感、情緒、激情等與歌曲情感表達相關聯的各種現象的區別加以說明或強調,學生往往很難意識到這些現象之間的差別。悲傷的歌曲悲傷著唱,歡快的歌曲歡快著唱……往往成了歌曲表達的普遍現象。這種采用籠統情感表達歌曲的方式恰恰是演唱者情感表達實際呈現與個體體會差別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試想一下,我們很難判斷,當我們心情歡快時,一直以充滿歡快感的籠統的情感表現出的快節奏、高音調、變化不多的語氣跟另一個人交流時,另一個人感受到的究竟是歡快還是焦躁。歡快也許有一些的,但我想這種缺少變化的表達方式,令對方感到的或許更多的是乏味,以至于其長時間持續時,這種早有的短暫歡快隨時間的流逝甚至會轉而變為焦躁。那么問題來了,是表達者不歡快嗎?當然不是。其歡快感表達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變化。歌曲是音樂,但也是語言,是以語言為載體的音樂形式。而語言是有語調的,更是有隨情緒變化出現的語氣的。這不同于情感這種長時間持續的心理現象,它傾向于情緒這種短暫的心理現象,更傾向于依托于情緒變化基礎上的細膩的語氣語調變化。這其中,變是精髓。如何變?就要充分利用符合歌曲不同部分的小情緒,盡量細化歌曲所蘊含的情,不以段落為單位,更不以歌曲整體為單位表現情感;要充分利用語言交流時,人們無意識察覺的與情感表達相匹配的語氣,在確保歌曲曲調節奏不變的前提下,把符合階段性小情緒變化的歌詞中的抑揚頓挫唱出來。比如說:歌劇《白毛女》選段《恨似高山仇似?!分械牡谝痪洹昂匏聘呱健保瑸榱烁玫乇憩F喜兒心中的恨,在演唱“恨”“山”兩個字時,一定要把它們的字頭強調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更貼切地表現喜兒心中的怒火。由此可見,能不能將歌曲情感表達細化為保有真情、靈活多變的情緒表達,是歌曲情感表達成敗的關鍵。只有把歌曲中的每一句甚至每個字所蘊含的情緒唱出來,才能展現出歌曲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