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潔
摘要:日本是世界上職業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受惠于職業教育最大的國家之一。了解日本高等??圃盒5默F狀和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究日本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能讓研究者認清歷史的發展趨勢,而且能借鑒他人的寶貴經驗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很有啟示與借鑒意義。
關鍵詞:日本職業教育;高職高專;發展
日本在教育發展中一直秉承實用主義原則,重視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日本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興起于6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高職教育逐步成為職業教育體系的重點。日本是世界上職業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尤其是二戰后的幾十年間,日本職業教育在其較為成功的發展歷程里,不斷適時、適勢而動,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學模式,,被譽為“日本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大助推器。本文擬對日本職業教育發展歷程中的變化作一些思考及找出我國值得學習的經驗。
一、戰后日本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
二戰后的日本百廢待興, 戰后的混亂和缺乏必要的設備條件致使職業教育處于停頓狀態。20世紀50 年代,教育發展不充分,由于入大學的名額畢竟有限, 近半數以上的高中畢業生仍將直接就業。這些畢業生難以適應本職工作的需要,勞動力缺乏問題逐漸暴露。因而, 日本經社聯等團體大聲疾呼:“當務之急是充實高中的職業教育。”20世紀60 年代以后,機械、電器、工業化學、建筑、土木等學科的招生數增加到85000人。1965年以后,根據理科教育及產業教育審議會《關于高中職業教育的多樣化》的建議,職業高中增設新學科,農業學科新設森林土木科,工業學科新設金屬加工科、電器操作科、衛生工學科建筑施工科,商業學科新設事務科、經理科、營業科、貿易科、秘書科等17個學科。隨著計算機的應用及發展,又增設商業信息處理科和工業信息技術科。職業教育多樣化政策的實施,在確保學生所學專業與產業部門對口和“開發人的能力”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在整個60年代,大約有700萬高中畢業生到各產業部門工作,為實現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1978 年的《職業訓練法》修正案確認企業主為其雇員提供職業訓練方面承擔主要責任, 公共當局的主要任務是對雇主所開展的職業訓練活動進行鼓勵和幫助。政府把職業教育的實施權下放于企業, 從 20世紀70 年代起, 日本職教中, 企業和市場逐步發揮了“主角”的作用。
從而形成了具有以下特征的職教模式: 辦學動機來自企業,辦學主體也為企業, 國家發揮的作用小, 實施自由的市場監督方式,培養的職業人才具有高專門化、高針對性和適用性。
二、日本職業教育的發展特點
在日本, 學校職業教育和企業、私營培訓機構的培訓是并存的, 企業是辦學的主體, 但是對于職業教育, 政府也是積極管理,采取規劃、撥款、補助、建議等手段搞好服務, 并通過立法對企業、私營機構辦職教的責、權、利予以明確和保證。
日本實行以五年制高專為支柱的發展模式,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事業時非常發達的,據統計,其高職院校數占口本高等院校總數的86.3%,在校生總數占日本大學生總人數的34.5%。日本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構是比較多的,主要包括短期人學、高等專門學校和專門學校一類,其中以短期大學與高等專門學校最具代表性。高等專門學校招收初中華業生,進行相當高中川短期人學的五年貫 制職業教育。學生畢業后,可取的行業證書和參加資格考試高專接受部分工業高中畢業生插班進入其第四學年繼續學習。短期大學招收高中以上的畢業生,學制為2-3年,有4個特點:一是以私立學校為主,占86%;二是女生比例高于男生,90%是女生:三是人文、社會類專業占主體,大約占80%;四是學生來源地域性強,本地出生的學生占60%。專修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高中畢業生或不同其學歷及年齡的社會認識,并相應沒有:專門課程、高等課程和一 般課程。它是面向社會提供以至也繼續教育為主的承認高等教育機構。修業年限多為2年。除上述兒種學校以外,還有公共職業訓練機關。以及大企業內訓練機構等,也提供高中后職業技術教育課程。
從過去數年的趨勢看,專修學校(相當于中職)的學校數在逐漸減少,但是,學生中往專門學校(高職院校)中升學的學生有相當程度的增加。專門學校中有9成是私立,專門學校的就業率非常好,畢業的人當中比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要高20個百分點。大學、短期大學、高專等畢業的學生往專門學校升學的在整個入學的人數中占8%,其中,七成是大學畢業生。相關領域里面,工業、商業、醫療事物、福利相關方向的,能夠取得資格證書的專業學生逐漸增加。除了增長比較快的學科外,其他的學科學生在大幅度減少。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當下日本職業教育出現了一些新動向:將高等職業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國際化加深;多方面投入,確保職業教育經費;日本職業教育的產學結合。這些新動向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有很大的啟示。
三、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啟示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歷史較短,20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一些城市急需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首批13所職業大學誕生了。目前,職業大學、??茖W校和成人高校近年來發展迅猛、成績斐然,但這三類學校在中國高教系統中一直屬于較為薄弱的環節,在面臨職業教育改革這一交叉口上,如何結合本國實際,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對于我國職業教育接下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縱觀日本職業教育百年發展歷程,學校職業教育內部體系層次分明,銜接暢通;私立職業學校辦學體制靈活,成效顯著;企業教育制度不斷完善,終身教育體制已然建立。這些都為我國提供了良好借鑒。我國應該完善學校職業教育的層次體系,強化銜接機制建設;加大對民辦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構建并完善企業教育制度,以彌補學校職業教育制度的不足。此外,日本在立法、職業教師資培養,以及職業教育的研究方面,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滕大春主編,姜文閔,張法琨卷主編..外國教育通史 第4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393.
[2]賀國慶 王保星 朱文富.外國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文富著..日本近代職業教育發展研究[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217.
[4]顧明遠,梁忠義.世界教育大系·職業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5]朱永新 王智新主編.當代日本職業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6]徐朔 . 國際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與國別比較 . 外國教育研究 .2005.8:65-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