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凱凡
摘要:教育培訓成為了目前社會中的主流,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需要給自己充電,因為教育培訓而引發的合同糾紛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教育培訓合同因為其為無名合同,在立法層面面缺少相應的規定,本文從概念入手,抓住教育培訓合同爭議焦點進行剖析。
關鍵詞:教育培訓;合同;權利;爭議
教育培訓合同應明確的幾個問題
教育培訓是對人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增長技能、強健體魄的活動,.對它的組織與
實施,必然要涉及到以下幾個向題,因而必須在合同中予以明確:
1.人學人廠人數。即送進學校委培、代培的學生人數或送進工廠的實習培訓人數。
2.學制或培訓期限。即人學的人接受教育,入廠的人完成實習計劃,達到培訓目標所需要的時間。
3.學歷層次或技術等級。即入學或入廠的人學習培訓期滿,經過考試考核,發給其證書的等級。如本科、專科、中專、技工、職業高中,三級工、四級工、呀業證書、上崗證書、施工或作業證書等。
4.專業或工種。這是指在社會實踐中,一種相對獨立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在企業中,有黨務行政、經營管理、工程技術、生產作業等類人員。
一.培訓合同的概念特征
教育培訓合同是指教育機構與受教育方在意思表示一致的范圍內,一方提供教育培訓一方接受的培訓并且支付報酬的合同
具體特征如下
1主體特殊。提供教育方一般為有資質的教育機構
2適用領域廣泛。除了普通教育外,還包括職業培訓,新媒體等方面
3雙務有償不要式諾成。雙方互付權利義務,一般為有償合同,不需要特定形式,雙方口頭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合同即成立
4格式合同。教育培訓合同一般提前擬定條款不實現與受教育者商量
5繼續合同。以給付教育為主要標的,一般無法一次性給付完成
分類
1從功能上分從業前培訓合同、學徒培訓合同、在崗培訓合同、轉業培訓合同、轉崗培訓合同及其他職業性培訓合同
2從學歷上分非學歷培訓合同和學歷培訓合同
3從時間上分長期培訓合同和短期培訓合同
4從目的上分管理、學歷學位教育、資格認證考試和技能培訓合同
5從級別上分初級、中級和高級培訓合同
二.影響教育培訓合同效力的因素
主體不合格無效。
根據合同法規定,合同主體違法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性強制性規定,改合同不發生效力,教育培訓合同,因培訓主體缺少相應資格,其法律效力適用民法總則及合同法相關規定,即以無效民事合同處理,雙方間不發生法律效力,自始當然無效,一方支付的財產和一方取得的財產都應該返還,不能返還的應該按照實際價值折價賠償,如果一方存在故意或者過失等過錯,過錯一方應該向無過錯一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如果雙方都有過錯雙方各自承擔相應責任彼此不互相賠償,綜上所述培訓機構因為主體不夠資質,而被確認該教育培訓合同無效的,應當按照當時所接受的價款,全部返還給受培訓者,但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如果受培訓方已經在該合同中獲益則要扣除所獲利益對應的價款,但是如果是因為培訓方主觀重大過錯造成受培訓方損失應該付主要的賠償責任,同樣的受培訓方違約在先也要承擔違約責任,教育培訓合同的特殊之處在于如果是因為教育機構沒有相應資格導致合同無效,除了要向受培訓者承擔相應民事責任以外還要接受有關行政機關給予的行政處罰,如罰款責令停業,明知沒有資格還故意與受培訓者簽訂合同可能要承擔締約
據我國現行有關中外合作辦學的法律規律來看,無論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還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都必須要經過教育部的批準,經過批準后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頒發辦學許可證;經過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頒發項目核準書。本文所涉及的案例,恰逢《條例》和《實施辦法》生效前,根據法律不能溯及既往的原則,不能適用本案。《條例》和《實施辦法》生效后,我國國內教育機構同外國教育機構的合作辦學繼續進行,并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目前,如何認定涉及中外合作辦學教育培訓合同的效力。筆者認為,應區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不同情況,來分析教育培訓合同的法律效力。
參考文獻
[1]丁曉東.無名合同概論[J].北京日報,1991(03):26-32.
[2]劉冰冰.教育培訓合同法律問題研究[J].對外經貿,2003(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