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教學技術正慢慢走近音樂課堂教學, 它能使抽象的音樂變得直觀,學生呆板的聽唱變得生動,使沉悶的音樂教學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對音樂產生了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使音樂學習變得輕松。因此,多媒體教學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 音樂學習;興趣培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音樂教學不應再局限于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唱的模式。而是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資源,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學習。到底怎么樣才能更好的利用多媒體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通過近二年時間的工作試驗,我粗淺的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 、利用多媒體CD及幻燈機把"講"與"學"有機結合,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
"有了興趣就能學習"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情況,我們在對一首樂曲進行情緒方面的講解和調動時,教師在講臺前講得津津樂道,而學生則可能聽得無精打采,并沒有和老師產生共鳴,這就是"教"與"學"的脫鉤,學生經常處于旁觀者的位置,沒有積極,主動參與。教師只是"講",學生只是"聽",講與聽不能融為一體,這就不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種“脫鉤現象”,我們必須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實踐證明,讓他們參與其中,如采用CD、VCD配合教學,就會讓學生在聽課的同時,更能在音樂的情緒、節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如在《大海啊,故鄉》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將音樂與畫面同步,通過形象的動畫、悅耳動聽的音樂及節奏變化等多角度向學生描述《大海啊,故鄉》的深刻思想性及藝術性,將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到與音樂審美密切相關的內容上,使學生在與音樂本身密切相關的內容——節奏、旋律、調式、調性、和聲、音色、力度、曲式、織體等內容上自主學習,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感受、體驗音樂情感的風格,獲得自主審美。當《大海啊,故鄉》的音樂聲起,四個聲部的主體配上深情、稍慢的混聲合唱,畫面時而出現大海浪濤蕩漾,時而出現歌曲主導節奏型“”,伴奏部分清澈而透明的音響使人仿佛身臨海邊,產生美好聯想。多媒體的運用、美的畫面、悅耳的音樂、知識點等重疊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多渠道信息傳遞,感官受到刺激,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促進了學習動力,使學生感受歌曲即有大海波濤蕩漾之感又表現人們熱愛大海之情的同時,自覺地投入審美過程。當主體部分出現女齊、女高、男渾厚哼鳴聲烘托時,畫面出現大海穩沉地翻滾,輕輕地蕩漾情境,在聲、像情境中,學生自主感受和聲、曲式、音色的美,感受歌曲所產生的低吟、輕嘆、娓娓道來,如訴衷腸、質樸深情的藝術效果,在欣賞三個聲部呼喚式的動情演唱時,打擊樂的呼應、鋼琴琵琶音的襯托、弦樂的模仿,眼前展現的是海面、海水、海空,使學生擴展了想象空間,感受水天一色,海闊天空的意境和動情的氣氛之蕩人心魄的魅力,多媒體教學引導了學生聽覺感知、視覺感知、運動感知,使學生在欣賞、歌唱、演奏等音樂活動中入情入境、聲情交融,自主用所學知識去領略音樂的情緒美、意境美,從而產生種種聯想;從觀海面聯想大海寬闊胸懷,世間美好事物。從聽演唱者尾聲氣息悠長的演唱技巧,感受對大海無限眷念之情,從而獲得自主審美,并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對作品的分析探討中,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不斷提高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提高音樂鑒賞力,為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電腦音樂系統優勢,進行新歌的教授,增強學習興趣。
如我們學習一首新歌可先將歌詞譜輸入電腦,在容易出錯的地方做上記號(可以涂上顏色,或在該處設置某種打擊樂器以提醒注意)。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教學時有所側重點,便于抓住難點、突破難點。另外,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制作歌曲伴奏帶,伴奏音樂的每個聲部都能啞音、放音、獨奏,可任意調節速度和移調,倒帶也很快,只要用鼠標點擊目標位置即可瞬間完成,而且準確方便,因此操作比較靈活,可以滿足課堂教學中的不同需要,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 、利用電腦及幻燈片播放欣賞曲,使音樂形象化,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
眾所周知,感受美、鑒賞美是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音樂欣賞教學以及歌曲教學中, 電腦音樂系統也有其用武之地。例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段前奏5653 5︱ 5653 5︱ 5653 55 ︱ 3432 3︱ 2321 2 35 ︱ 10 1︱ 這段前奏速度較快, 表現的是一種歡快熱情的音樂情緒。我們把它輸入電腦后, 用不同的速度進行播放(這在電腦上十分方便), 我們會發現速度變慢后,音樂情緒就會變得優雅、莊重,速度變快后音樂情緒就會變得明快、熱烈。通過對比,可以讓學生直觀、 真切地感受到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我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從電腦提供的音色庫中,選擇不同樂器音色,來引導學生進行聽辨, 讓學生感受不同音色對音樂情緒、音樂形象的影響。這樣一來,音樂欣賞不再是空洞的說教和滿堂灌,而是一種富于啟迪,富有情趣的藝術欣賞活動。音樂課堂從此生機盎然,這是傳統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
四 、利用多媒體進行音樂創作教學,培養學生創作的興趣和創新思維能力。
借助多媒體進行歌曲創作教學簡直方便之極,如《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教學中,為啟發學生對媽媽的關愛,對媽媽的深情,先用多媒體展示媽媽在辛苦工作,在家忙碌,累了、困了在桌子上睡著了的情境。然后鏡頭一轉,打出一組“媽媽搖寶寶”的鏡頭,配上輕柔、優美的《搖籃曲》,兩組鏡頭交替的展現,引發學生由表象進入形象思維,當看到媽媽辛苦勞動、辛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時,我們又該為媽媽做些什么呢?從而創設意境,激發情緒,引入課題。
在進行把握歌曲深情、輕柔、寧靜的基本情緒教學時,多媒體再次展示:布滿星星的夜空,來強調“夜深了媽媽還在工作的情境”。展示:媽媽平時對我們種種關愛的畫面,來啟發“親愛的媽媽呀”要唱出對媽媽滿腔的愛。展示:媽媽搖寶寶,我給媽媽披花襖情境,來啟發結束句哼鳴的抒情演唱逐漸放慢,表達孩子對媽媽摯愛的情感升華。通過畫面的展示、對比、啟發,學生情弦被撥動了,想象的大門也隨之而開,眼前不由自主浮現媽媽平時對我們的種種關愛、工作的辛勞,激勵我們牢記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愛父母的好孩子,努力學習,回報母愛。合理的想象不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達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學生對歌曲的藝術性、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演唱時,學生能用輕柔的歌聲完美地唱出對媽媽的一片摯愛與真情。
多媒體教學聲形并茂,超越時空限制,化抽象的音符為生動直觀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營造特定的氛圍、創設歌曲中所描繪的情境,從而喚起、激活學生頭腦中原有的和新的表象。按照歌曲描繪形象的產生種種聯想和想象,達到了創境激情,推動學生形象思維發展的目的。
總之,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 我們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能更多更好地將多媒體運用于教學,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音樂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的廣闊空間,為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了條件。不僅如此,長期堅持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對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也是十分有益。從而真正做到在興趣中學習音樂,在音樂中尋找到快樂。
參考文獻:
[1]鐘荔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的策略探討[J].北方音樂,2018,38(22):207-208.
[2]程麗麗.淺析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8(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