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與提高,因而,其對于城市風景園林與生態文明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要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能夠將人與環境之間互利共生的關系很好的體現出來,在對城市風景園林進行設計與建設的過程中,也應該對園林能夠起到綠化與美化的作用進行重視。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城市風景園林的建設應該嚴格地遵循生態文明的思想路線。
關鍵詞:風景園林;生態文明;設計與建設
中國園林史源遠流長,從最初的囿、臺、園逐漸發展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等多種類型,體現了中國人民造園的智慧。園林是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產物,通過對人與自然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和統一從而達到本于自然又優于自然的結果。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系被逐漸打破,人們在生態危機面前也意識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也由此提上日程,而風景園林的建設與生態文明理念又是相輔相成的。
1 當代城市中風景園林發展狀況
1.1 風景園林的含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城市風景園林是為了使人們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滿足而對土地與地上空間及物體所進行的布置。風景園林講究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風景園林還能夠對自然與人為環境以及人本身進行全面地考察、研究、分析、設計與規劃,是一門具有一定綜合性的應用科學。
1.2 風景園林在城市中的發展和問題
風景園林的發展與社會經濟以及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的建設對于城市建設及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不同城市中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也不盡相同,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由于氣候不同,種植的樹木也會有所差別,園林的建設也存在差異。例如桂林市,桂林屬于旅游城市,在七星公園、象鼻山等屬于市區的風景區,我們可以看到周邊的建筑是非常低矮的,這樣的設計也對人們的視線形成了較好的通透性,讓景觀自然而然的進入到人們得視野中,周邊種植桂花樹、榕樹等能夠與景觀建筑相協調的植物,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景園林設計。
雖然風景園林在城市建設中越來越重要,人們也越來越重視,但風景園林在城市建設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第一,規劃設計人員的專業水平程度不夠,設計者的專業素養是影響城市風景園林設計質量的重要因素,設計人員不具備相對專業的知識,會導致了很多工程無法高效、優質地推進;第二,城市中的綠化面積不足,由于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多,人們對住宅、商業空間的較多,導致綠化面積相應減少;第三,不能夠聯系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很多園林的建設不考慮周邊的實際情況只是照搬他人的經驗,對傳統與現代認識處理也不當,設計人員在設計中不能夠繼承傳統藝術手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這就導致了環境資源以及傳統藝術手法設計的浪費;第四,管理人員非專業化干預較多,設計者在規劃設計中受到了限制,在城市中的一些公園或市政項目通常由政府主持,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會受到干預。
2 對生態文明的認識
生態文明是一種以環境和資源承載力為基礎、遵循自然生態法則、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它是人類應該和能夠達到的最高級別的發展形態。
十八大時,國家提出了要全面落實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人類社會發展已邁入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而生態文明建設尤為困難,這需要我們深刻了解和掌握生態文明的豐富內涵,找準切入點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做出努力。
中國古代曾出現“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在當代的解釋就是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要與大自然和諧共存,這一思想理念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不謀而合,都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對自然合理改造和應用。
3 城市風景園林在生態文明理念下的發展策略
3.1 讓遺留下來的文化景觀大放異彩
在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將已有資源整合到風景園林建設中。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都有形式各異的文化景觀,這些都是人類與自然長期作用留下的歷史遺跡將園林景觀在不破壞原有文化價值和元素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再利用,是設計規劃者應當注意的問題。如果能將歷史遺留下來的人文景觀整合到城市風景園林中,對此加以利用將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中還能夠為城市風景園林增添更多觀賞點。因此,在精心城市園林建設時,不但要避免破壞人文景觀,還應該充分利用人文景觀。
3.2 增強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建設
目前,國內大學設有風景園林專業的并不多,僅有林業、農業、城市建設大學設此專業,隨著對生態文明理念的不斷重視,這一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多,因此,對相關大學如建筑類大學、城市規劃大學以及設有建筑類、城鄉規劃類專業的綜合大學內的增設風景園林專業是很有必要的。在以上符合標準的大學增設風景園林專業可以有效的將建筑、城鄉規劃以及風景園林三者更好的結合,這樣所培養出的人才思維和眼界也更廣闊,也可以更好地承擔起較大范圍的項目,從而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3.3 建立完備的生態系統
城市風景園林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使人們的生活環境得到提高,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在城市中建立生態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建設城市風景園林時,應該破除單純的綠化為主的園林建設思想,要將建設的園林進行分區,實現不同區域擁有不同的功能,實現城市園林的立體發展,使不同的空間區域服務于不同的活動人群,從而實現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處。
4 小結
城市中的園林景觀就是一座城市特有的名片,將具有城市地方特色的風景園林傳承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態文明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最高形式,其中的發展規律及理論研究還在不斷的深化當中,風景園林要在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的背景之下抓住時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 楊銳.風景園林學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園林,2011(05).
[2] 郭芳.中國古代設計哲學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
[3] 羅賢宇.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4(0l).
[4] 陳珺,吳桂昌.關于中國風景園林行業發展的探討[J].中國園林,2018(03).
[5] 隋玉明.城市風景園林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J].北京農業,2014(27).
作者簡介:劉潔(1995—),女,山西晉城人,設計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