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趙艷霞
摘要:文章以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性為切入點,提出了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即完善知識結構,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知識結構;實踐活動
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一種潮流,各高校紛紛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進行大學生創新教育。而最新的創業統計數據表明,大學生已逐漸成為創業活動的重要力量,但很多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問題也不斷凸顯,如創業方向上感到迷茫、經驗不足、心理準備不足等等,說明很多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及創業精神遠不能滿足創業的實際需求。而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精神是需要培養和學習的,其學習和培養的最直接途徑就是接受創業教育。
1 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將豐富的創業知識有針對性地、科學性地提供給大學生,培養其創業能力及創業精神,并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激發他們的潛能,從而使其能為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做出獨特的創造性貢獻的一種教育活動。從教育的目的來看,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創業精神,使其能有效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及變革。創新創業教育能促進大學生創造思維、創新能力及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使他們能具備未來實現創業或從事職業所需要的知識及技能。
2 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2.1 完善知識結構
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應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創業精神。其中,完善學生在創業方面的專業性知識是極為關鍵也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對此,校方應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體系中納入創業教育,并從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實踐性教學活動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也要求每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在課程設置中開設與企業、行業緊密相關的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實務課程。在培養目標上,把創業教育課納入教學計劃,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企業家精神;在創業教育的內容上,堅持“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學生思想理念教育、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管理、就業指導和服務”相結合,形成創業教育體系。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先制定培養計劃,學校可自主研發“創業精英培訓課程”,加強通才和通識教育,引導學生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可通過邀請文化、經濟、國際政治等思想領域的代表來校演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把創業教育與專業、學科優勢相結合。
2.2 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
高校在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有關技能教育之前,得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正確的創新創業觀要求大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準備,要有敢于創業的勇氣,要提高創業的能力。
首先,大學生一定要抱有“干一行愛一行”的態度,端正態度,“少說、多聽、多請教、多干”,以踏實認真的態度來對待工作。其次,在大學期間,大學生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眼界。要德才兼備,懂得感恩,懂得與他人團結合作。最后,進行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確創業目標。并且,在工作中,要善于創新,開辟新的工作崗位、拓展職業活動范圍、創造新業績。
2.3 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創業教育的重點應是積極開展有關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并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以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創業教育教學中增加創業模擬實踐活動、創業競賽及建立大學生創業交流平臺等。創業教育還可以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對大學生創業實踐進行引導和扶持,使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鍛煉他們的獨立和自立能力,讓他們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具備妥善處理各類危機和困難的能力。
2.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可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引進成功的創新創業教育經驗,制定出適用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其次,定期組織在崗教師的培訓和學習活動,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教學質量。最后,大學生作為新邁入社會的群體,沒有深入了解創業有關的情況以及創業中將要面臨的問題。因此,高校應承擔起這份責任,著重培養教師的創業思維,進而將創業教育慢慢融入大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育,并基于此進行創業教師隊伍建設。
3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的不斷深化,創新創業在大學生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使得創業教育現已成為了各大高校關注的焦點以及熱點。創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在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過程中,應為其傳授創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及創業技能,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 嚴橋橋.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2] 廖娟.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影響的價值評估:基于首都高校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2(02).
指導老師:趙艷霞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