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佳媚
摘要:小學科學教育能夠讓學生從小就了解生活中的簡單科學的道理之外,小學科學的授課內容也會對學生學習初中物理、化學等課程有啟蒙作用。所以,老師以及父母對培養學生小學科學教育的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本文將闡述“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進一步分析 “生活化教學”模式下的小學科學教育的運用策略。旨在提高我國小學生的科學教育的高效性和全面性的優勢。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科學教育現狀;策略
一、引言:
小學生的科學教育培養的主要形式是:學生在校通過學習科學課程去進行科學教育。所以,這種科學教育的方式可以讓同學們懂得科學內容之外,還對學生培養具有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起到了輔助作用,但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對科學課程和科學教育不感興趣。因此,為了讓更多的科學教師能夠更高效率的對學生進行科學課程講授以及科學教育宣傳,本文將客觀表述當今時代下,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并進一步探究如何讓“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中教育的應用更全面、更高效。以達到我國小學生的科學教育在“生活化教學背景中”的教學效果相比于普通的教學方式的教育教學效果有明顯的優越性。
二、我國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現狀
(1)、小學教師身兼多職
在許多的鄉村學校中,由于小學教師的職位短缺,學校會安排其它學科教師擔任科學課的任課老師??墒?,這種做法會讓老師在一定的工作時效內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科學教育。具體的實例是:在小學校園中科學老師是由語文老師或者是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順便代科學課程,這些科學老師大多是學生們同一年級的授課老師。那么這種情況就會出現教三年級課程的語文老師利用科學課的上課時間給同學們講起了語文課文閱讀,而“科學老師”只會在學期末的時候才會真正出現。因為科學課程在學期末畢竟也是要求考試的,科學課程也會算學生的科學排名。甚至是有的學生會認為:明明該期末考試了,為什么還要學習科學課程來占用大家的時間,科學課程明明沒有語文課那么重要卻還要學習科學課程,進行科學教育。這一現象很明顯是學生與教師沒有正確看待科學課程以及科學對學生教育的重要性。這種看法也說明了學生的科學教育還有待提高。
(2)、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的應用不足
教師對學生通過講解科學知識進行科學教育的過程中,總會有部分學生對老師所講的科學內容不理解或者是學生理解科學課程的相關知識有偏差。這時,教師若繼續講解學生不理解的知識時,學生的學習困難就會明顯加大。例如:科學教師在給同學們講解天平的構造及使用過程中,教師一直給同學們根據課本上的圖片講解有天平的構造,學生很可能不理解實驗器材天平的具體構造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因為在實際生活中的天平的外表和實驗室中的天平外表會有出入,那么學生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實驗室的天平時僅依靠書本上的幾張圖片去充分認識實驗室的天平就很困難。而且,科學教師為了完成課程任務量,而不會充分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去進一步思考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這會讓學生在學習天平的構造過程中學習困難增多,這也說明了,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確是應用的少。
三、“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主要教學策略
(1)、教師多應用生活科學實例
其實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教育時,教師應當多運用生活中能夠體現科學教育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性。這也正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多運用生活中的實例給同學們講解有關的科學知識。以達到教師可以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教育。所以,具體的做法可以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多多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內容可以幫助小學生理解科學知識。當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把這些具有科學原理生活實例講給同學們聽后,讓學生們理解并掌握這些科學知識。教師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小知識和生活小實例不僅幫助了學生們提升了科學知識,教師更是對學生們進行了科學教育。學生們學到的科學教育其實可能并不會當時體現出學習效果,但學生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每次課程都會根據生活實例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那么學生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教育內容都會對他受益匪淺。
(2)、科學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活動
學生的科學教育培養的方式并不一定總是要求在課堂中進行,教師要想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科學教育時,教師不妨讓學生們以參與“生活化教學的科學活動”的方式進行科學知識傳授,這種做法可以讓學生們以參加科學教育活動的方式減輕科學課程的壓力之外,還能讓學生們在生活化的科學活動中掌握學習科學教育的意義。這也是生活化教學在科學教育中的創新應用。那么,具體的“生活化教學的科學活動”做法可以是:科學教師在組織學生們參加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時,可以讓學生闡述她們生活中的體現科學的小事情,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會用小紅花來表示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狀況,學生得到的紅花越多越可以領取越多的小獎勵。除此之外,在活動即將結束時,科學教師可以談談科學在生活中的影響是多么巨大,教師也希望他們能夠多挖掘生活中的小科學,并將這些科學知識用于對新事物的發明和創新,從而推進我國的新思想、新科技打下重要基礎。
總結:
以往的小學科學教育過程都比較枯燥,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科學的大道理,這讓學生們感覺學習科學教育以及科學課程時會出現無聊、枯燥,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的現象。但是,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了解生活中的科學案例培養學生的科學教育的方式,學生可以很好解決學習過程枯燥無聊的問題,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學模式在科學教育過程中能夠極大的促進學生的科學教育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根據當代的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教學現狀進一步提出了生活化教學對小學生的科學教育的策略,望有關人士閱讀該篇文章能夠有所啟發,以及有關人士借鑒該篇文章的應用策略后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國小學生的科學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傳軍;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中國會議;2019年6月1日
[2]王明景;“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運用;科學咨詢(科技管理);[J];2019年10月3日
[3]劉洋;淺淡“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運用;科學大眾(科學教育);[J];2019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