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薇 董莉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眾多民族精神隊列中,中華民族精神幾千年來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獨樹一幟。習總書記發表多次重要講話強調了民族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在當今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是整個國家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保障,對于新時代民族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價值及意義,是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的。
關鍵詞:中華民族精神;新時代;民族發展;價值;意義
曾經有人說過:一個民族之所以被稱為“民族”,不是由物質性要素決定的,而是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為標志的。因此,這些非物質性的、能夠表征民族的精神風貌的要素是至關重要的。習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而民族精神就是這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思想文化的高度凝練。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眾多民族精神隊列中,中華民族精神幾千年來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獨樹一幟。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總是有著獨特的存在,指引著民族不斷變遷、成長。它可以說深深熔鑄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品格、民族氣質之中,熔鑄在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成為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價值取向和力量源泉。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我們都會發現這種生生不息的精神一直在傳承創新,鼓舞并推動著一個又一個時代銳意進取、繁榮富強。因此,凝聚中國力量、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必須深刻認識并堅持中華民族精神在意識及思想領域的重要地位。
一、中華民族精神蘊藉的精神內涵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 、愛好和平 、勤勞勇敢 、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內容和基本思想的一個高度凝煉,為我們正確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與實質提供了路引與方向標,這種源遠流長的偉大民族精神支撐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前仆后繼,成為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
在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習總書記講到:“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偉大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它為中國的發展以及整個人類的文明和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對民族精神進行了高度闡釋與總結。經過歷史發展,習總書記從中華民族精神中不斷提煉其中的精華與智慧,結合新時代的時代特色進一步的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了詮釋,形成了這具有鮮明文化特色、深厚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除此之外,現如今被我們口耳相傳的重要戰略“四個自信”“民族復興”等系列表達,也是習總書記彌補完善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所提出的,體現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貌的大國精神,指引我們在新時代下對于我們的中華民族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是非常符合新時代價值觀需求的。
二、中華民族精神對于新時代民族發展的價值及意義
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無論時代如何更迭,在動態交流融合過程中,其價值歷久彌新,足以產生影響時代、凝聚時代和引領時代的巨大作用。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它貫穿于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可以使整個民族迅速凝聚起來,成為一盞引領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引路明燈,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撐。從古至今,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前仆后繼著,古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今有“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習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談到:“愛國主義情感讓我們熱淚盈眶,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民族的脊梁”,這種赤誠的華夏兒女情懷以一種無聲的力量催人奮進,感化并鼓舞著每一個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忠誠于自己的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助力偉大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歷來秉持著團結一心的精神,無論是內憂外患亦或是國泰民安之時,都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98年抗洪搶險、08年汶川地震,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這種力量將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串聯在一起,讓56個民族守望相助、患難與共,擰為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守護了祖國大好山河和億萬人民。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多次派出維和部隊、援助非洲國家、開展一帶一路等,與各個民族友好相待、求同存異、平等相處,維護了國家安全,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在長期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將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揚傳承,不畏艱難、愈挫愈勇,使其成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業績,彰顯著我們黨的優良品德,堅持群眾主題地位,踐行群眾路線,真正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歷代中國人民的創業實踐中,這些精神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新時代偉大民族精神繼續在傳承寶貴的民族精神的基礎上,融合時代旋律,不斷散發著時代的光芒與氣息。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科研多位工作者兢兢業業攻堅克難,以忘我的創造精神和獨特的創新品格研制出“免疫熒光法”快速診斷技術等,為攻克冠狀病毒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和基礎,這既是這場疫情的勝利,也是中國人民偉大智慧精神的勝利;2008年1月,我國多數地區因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造成了巨大自然災害。而我們的解放軍在第一時間沖到第一線,傾心奉獻,幾十萬名軍人積極動身,穩定民心,力克災情,迅速穩住局面,實現人民生活正常化的目標,彰顯了中國人民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屈不撓和堅強奮斗的精神品格;面對2008年汶川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北京、上海、廣東等19個省市對重災區進行對口支援,為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撐,這既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也體現了中國人民巨大的凝聚力和團結協作精神。2019年末2020年初,中國不幸遭遇了一場波及全國范圍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可是全國上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防疫工作,中國人民竭盡所能穩定中國經濟社會大局,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舉國上下正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奏響了一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奉獻、科學求實、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壯歌。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面前,全國人民本著不拋棄部放棄的決心,向著光亮的明天前進,信心百倍,斗志昂揚,彰顯著偉大中國夢下每一個人民的忱忱夢想精神。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它們一方面像一個嗜血的黑洞,吞嚙著人們的心靈;一方面又是一個巨大的熔爐,錘煉著中華民族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品格,而此時此刻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歷程里,在實現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斷實踐里,重視并弘揚民族精神是黨和人民必須始終堅持的,民族精神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塑造和培育新時代下符合主旋律的人才的需求,是維護社會及國家穩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支撐,是加強綜合國力、適應全球化浪潮、自立于世界民族之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的血脈。在當今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更是整個國家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保障,對于新時代民族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價值及意義,是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的。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定會不斷開辟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價值與新的時代意義,并不斷弘揚民族精神,筑牢偉大民族復興之魂。
參考文獻:
[1]謝陽舉,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導、副所長,團結互助:中華民族精神的瑰寶,理論周刊·文史,2020(011).
[2]許奕鋒,習近平新時代統一戰線重要思想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7).
[3]鄭文寶,中華民族精神建設分析 以習近平的民族文化觀為基礎,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8).
[4]楊蕊,大力弘揚延安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魂,現代經濟學信息.
[5]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EB/OL]. [2018- 03- 20] 新 華 網,http://cpc.people.com.cn/n1/ 2018/0320/c64094-29879214.html.
[6]姜素芹,論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意義,泰山學院學報.
[7]馮穎紅,論中國精神在當代的弘揚與培育.
[8]崔曉琰,論新時代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的基本內涵及其時代價值,西藏大學學報,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