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國內保健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消費者對保健食品安全出現了信任危機。對此,本文全面分析了影響保健食品安全信任的因素,并結合實際,建立安全信任政策,以期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維護大眾健康安全。
關鍵詞:保健食品;安全信任政策;食品安全
現階段,很多保健食品企業為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忽視了法律和道德規范,出現了不同類型的保健食品安全事件,這使得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大幅下滑。
1 保健食品安全信任的研究
20世紀中后期,信任研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同時人們對信任也提出了不同的見解。部分研究人員認為,信任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結構,個體的局限性使其無法獲取全面而完整的信息,而信任則能夠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信任也是個體對未來的期許,信任能夠使當下的環境更為簡單。信任本身具有較強的風險性和未知性。信任是個體應對無法確定的未來趨勢的重要方式,失信則會引發信任危機,而建立信任則需要較長的時間。
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態度,對保健食品市場發展具有十分顯著的影響,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政府的工作目標和政策。不同學者對消費者保健食品安全信任有著不同的理解。信任是對外界風險的一種心理預期,該觀點已經成為諸多學者的共識,也就是說,學術界對于消費者保健食品安全信任的定義均涉及風險感知。
相關學者認識到了保健食品與安全信任之間的關系,其認為消費者的保健食品安全信任并非取決于保健品安全事件的數量,而是消費者內心恐懼和不安的負面情緒,保健食品安全風險感知對消費者信任影響顯著。同時,某些學者認為,保健食品安全信任是消費者在感知到安全風險后,對保健食品安全所秉持的態度。部分研究人員認為,保健食品安全信任即為消費者認為保健食品是一種安全的食品,不會危害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1]。信任是保健食品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且信任關系也直接決定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部分研究人員認為,食品安全與消費者內心的接受程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食品安全就是要讓消費者放心,若消費者不信任食品安全,則會直接降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感知。
2 影響保健食品安全信任的因素
2.1 對利益主體的信任程度
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生產商、銷售商和公共機構的信任程度是影響保健食品安全信任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門具有控制保健食品安全的職責。現階段,線上保健食品銷售商數量明顯增多,保健品的功能也具有顯著的多樣性,隨之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網絡信任度逐漸下降。消費者對政府部門和其他主體的信任度直接決定著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安全信心。另外,政府的食品安全控制能力及開放程度,也會影響消費者的信任度。而消費者對不同公共機構的信任程度存在著十分顯著的差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其對保健食品安全信任的程度。與企業和銷售商相比,消費者更加信任研究人員和科學家,且政府監管、企業能力也是消費者對保健食品安全信任度的重要影響因素。
2.2 保健食品安全認知水平
消費者保健食品安全信任與消極認知之間沒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健康重視度、消費者理解保健食品的方式、對保健成分熟悉度、工作人員對保健效果的宣傳方式等。信任對保健食品公眾感知的影響尤為明顯。消費者在使用保健品時的感受是決定消費者信任度最為關鍵的要素。再者,消費者的健康認知也會關系到其對保健品的態度。健康知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保健品消費意愿,人們更加傾向于選擇具有疾病預防功能的保健品。且消費者的產品知識也直接左右著消費者對保健品的安全感知,這種風險感知主要體現在消費者感知的健康風險上,其中,消費者的保健食品專業技巧與其對保健食品健康風險的感知成負相關關系。
3 建立保健食品安全信任的對策
3.1 傳遞保健食品安全信息,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保健食品安全風險
首先,要健全保健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政府需借助先進科技創建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追溯系統,進而為消費者傳遞保健食品安全信號,及時獲取消費者的信息反饋,有效規避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其次,保健食品一方面要技術安全,另一方面也需具有保健功能,否則極易引發營養不均衡的問題,進而出現健康風險。相關部門需加大保健食品批文監督力度,傳遞保健食品安全信息,引導消費者建立正確的安全風險認知。
最后,要增強保健品宣傳的規范性,重視保健食品知識教育,完善保健食品廣告管理,從而加強保健食品宣傳的規范性,且注重對特殊群體展開保健食品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3.2 創建多元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實現多主體聯動
保健食品安全監管中,應大力落實多主體共同治理機制,從而增強消費者的安全信任度。首先,社會組織與公眾要從接受者轉換至參與者,高度尊重消費者的主體地位,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能夠公平平等的合作和溝通,這也是共同治理的重要基礎。其次,尊重不同主體的訴求。社會公眾是保健食品安全的直接受害者,政府也應借助現有資源和公共權威,將部分監管權力轉移至非政府組織,提高民眾對保健食品的安全信任度。
3.3 編制公開透明的保健品安全事故處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公共事件應對策略尤為重要。首先,要充分發揮風險溝通及交流的作用,責任主體在發生保健食品安全事件后,應第一時間與消費者溝通和交流,從而減輕消費者的安全風險感知,使其依然信任保健食品安全。其次,提高保健食品信息的透明度,加強安全評價標準的規范性。政府需確定保健食品的安全等級,且保證消費者能夠及時查詢安全等級,發生安全風險事件前,對其建立科學的認知,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及自我修復能力。最后,持續公布事件的解決措施。政府要連續報道處理信息,以增強公眾的信心。
3.4 建立健全的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監督體制,保障保健食品安全
首先,要高度重視保健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組織和領導工作,制定嚴格的追責機制[2]。政府在日常工作中,應踐行保健食品安全管理首長責任制,同時,定期巡檢保健食品安全,在監管的過程中嚴肅處理玩忽職守的行為。
其次,建立更為科學和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監管法律體系,提高保健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規范日常監管工作。很多消費者均經歷過失敗的消費體驗,這也展現出我國保健食品監管制度內容方面的不足。法律和制度無法全面涉及保健食品安全管理中容易忽視的細節。而完善的法律制度則可避免不良商家為消費者提供問題食品,為消費者打造優質的消費體驗,從而建立法律基礎上的信任機制。
最后,要建立科學的保健品企業第一安全人制度,重視保健食品企業誠信體系的建設。當前,很多保健食品企業均存在生產規范性不足,未按照其功能指標配制保健品等違規生產的問題,這也體現出保健食品行業自身存在無法保證誠信經營、不重視管理的問題。對此,企業需立足源頭,做好監管工作,建立企業第一質量安全責任人制度,構建更為科學和完善的誠信體系[3]。
4 結語
現如今,人們的健康意識明顯增強,保健品也成為了人們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選擇。與此同時,保健品公共安全事件頻繁發生,直接降低了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安全信任度。對此,有必要采取相應措施,重建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安全信任,維護大眾利益,高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慧,魏寧漪,朱炯.降血糖類保健食品市場質量狀況與監管[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6):362-366.
[2]孟慶玉,潘小紅,李文莉,等.保健食品安全風險點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1):320-325.
[3]羅丞.消費者公共機構信任程度對安全食品購買意愿的影響[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3(1):42-49.
作者簡介:周保華(1971—),女,山東菏澤人,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保健食品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