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張道田 于學奎 羅干 李延民 單秀靈 沈家成 高景春
摘要? ? 雜交玉米新品種東昌4703是安徽省東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母本皖47與父本皖1403配組選育而成,該品種于2019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本文介紹了該品種的特征特性,總結了其制種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和雜交種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雜交玉米新品種;東昌4703;特征特性;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13.035?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9-003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雜交玉米新品種東昌4703是安徽省東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母本皖47與父本皖1403配組選育而成,該品種于2019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皖審玉20190004。本文對東昌4703的親本來源和選育過程、主要農藝性狀、產量表現、抗性、品質、栽培技術和制種技術等進行介紹,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和雜交種生產提供參考。
1? ? 親本來源和選育過程
東昌4703,親本組合為“皖47 ×皖1403”。母本皖47為自選系,是弘大8號的父本;父本皖1403是2008年用自育材料[(皖44×C-50)×C-50]經安徽本地及海南連續自交6代擇優選育而成。2012—2013年在海南測配,2013年夏季在安徽定遠東昌農業科技園參加本單位雜交玉米新組合鑒定,2013—2014年在海南復配,2014年在安徽省界首、阜南、鳳陽、靈璧、濉溪5點進行組合多點比較試驗,表現突出,遂推薦參加安徽省雜交玉米品比試驗低密度組。2016年進入區域試驗并于2019年完成試驗,通過審定。
2? ? 特征特性
2.1? ? 主要農藝性狀
東昌4703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19片。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8~10個,花藥紫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半馬齒形,粒黃色。2016年、2017年2年區域試驗生育期100 d,與對照隆平206熟期相當;株高246 cm,穗位96 cm,穗長19 cm,穗粗4.9 cm,穗行數13.2行,行粒數平均為36粒,出籽率87.7%,千粒重379 g。
2.2? ? 產量表現
2016年區域試驗中,東昌4703平均產量8 998.5 kg/hm2, 5個試點增產,2個試點減產,增產點率為71.4%,較對照隆平206平均增產5.71%,增產顯著,居本組試驗第9位。2017年在區域試驗中,平均產量8 567.6 kg/hm2,5個試點增產,1個試點減產,增產點率83.3%,較對照隆平206平均增產3.00%,增產顯著,居本組試驗第6位。
2.3? ? 抗性
經安徽農業大學抗病性接種鑒定,2016年鑒定東昌4703抗小斑病、抗南方銹病、抗紋枯病、抗莖腐病;2017年鑒定該品種中抗小斑病、抗南方銹病、抗枯病、中抗莖腐病。
2.4? ? 品質
2018年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該品種容重752 g/L,粗蛋白質(干基)含量10.15%,粗淀粉(干基)含量71.25%,粗脂肪(干基)含量3.84%。
3? ? 栽培技術
3.1? ? 適時播種,確保播種質量
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地溫穩定在10~12 ℃時為最宜;夏播播種時間以6月上旬至中旬為宜。播前應晾曬種子,提高種子活力。整地做到精細、足墑,播種后用細土均勻蓋種,防止土壤表面板結。播種深度以3~5 cm為宜,保證一播全苗。
3.2? ? 間苗與定苗
出苗后,待幼苗長至三至四葉期開始間苗,五至六葉期定苗,春播留苗約6萬株/hm2,夏播留苗5.7萬~6.0萬株/hm2。
3.3? ? 科學施肥
采取重施基肥、補追穗肥的原則。基肥施三元復合肥(15-15-15)600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鋅15 kg/hm2。在玉米植株十至十二葉期,追施穗肥尿素300 kg/hm2。
3.4? ? 及時排澇和灌溉
為防止強降水天氣引發漬害,應提前做好清溝工作;若長時間無有效降水,應安排人工灌溉。
3.5? ? 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苗期用2.5%敵殺死1 500倍液防治地老虎;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顆粒劑以1∶15比例與細土拌勻撒入喇叭口內防治玉米螟。適時進行化學除草,用40%阿特拉津1 125 mL/hm2+50%乙草胺1 125 mL/hm2兌水750 kg/hm2,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進行封閉式噴霧。若苗期發現局部區域雜草未封閉上,可結合中耕進行除草。
4? ? 制種技術
4.1? ? 隔離種植
可采用空間隔離或時間隔離的方法防止串粉混雜,一般采用時間隔離,制種田最后一期親本和周圍玉米播期要錯開30 d以上[1];若選擇空間隔離,空間隔離距離不得小于500 m,在多風地區應適當增大隔離距離[2]。
4.2? ? 嚴把親本純度質量
根據親本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態特征,在親本圃中嚴格選擇典型的優良單株100~200株,實行人工套袋自交或姊妹交混合繁殖,確保授粉嚴格操作;套袋果穗在收獲時經選擇后混合脫粒,下一年單獨設置隔離區,在嚴格隔離的情況下進一步繁殖[3]。
4.3? ? 嚴格去雜去劣
去雜去劣實行“四去一留”原則,即去掉雜色、過小、過弱、特大苗,留大小均勻、顏色一致苗。首先,在苗期結合間苗、定苗,只保留大小均勻一致的幼苗,嚴格去掉不符合本自交系長相的植株[4]。其次,在拔節后至抽穗前去雜,主要鑒別其株型、株高、葉片與莖稈夾角、葉片寬度、葉型、葉色等,要整株砍掉劣株。最后,在收獲后脫粒前,主要去掉穗軸顏色、穗行數、穗粗、籽粒大小、粒色、粒型、果穗形狀等不同的雜穗。收獲時先收父本,后收母本,辯別不清的作糧食處理。去雜要嚴格、及時、徹底、干凈。
4.4? ? 母本去雄要提前、徹底
可采用摸苞去雄法,在母本雄蕊還沒有發育成熟時就要摸苞拔除;若采用帶頂葉去雄法,應適當提早進行,但可能對產量有一定的影響。抽雄時若出現高溫干旱,會減慢雄蕊抽出的速度,易造成雄蕊剛露出頂葉甚至未露出就散粉,應采用帶頂葉去雄法[5]。要特別注意,去除的雄蕊切不可遺留在制種地,避免后來散粉串花。
4.5? ? 合理安排行比,搞好花期預測和調節
一般在保證有足夠父本花粉的前提下,盡量增加母本的行數,以增加雜交種子的產量。該組合父本植株高于母本,且二者生育期接近,父、母本行比以1∶6為宜,母本、父本同期播種。若花期預測相遇有偏差,則應進行花期調節。具體方法:一是從其他地方采集父本花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一般每塊地要重復進行2~3次;二是帶葉去雄,發現父本早于母本,應盡快摸苞帶葉去雄,在母本雄穗尚未露出頂葉就帶2~3片葉拔掉,可使母本吐絲提前2~3 d;三是在母本開花晚于父本時,于母本苞葉頂端斜剪3~4 cm,可使母本吐絲提早2~3 d;四是通過控制肥水條件實現促慢控快。
5? ? 參考文獻
[1] 顏啟傳.種子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64-172.
[2] 張浩.淺談夏玉米制種栽培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09(3):23-24.
[3] 劉瑞芳.夏玉米制種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77.
[4] 任利沙,顧日良,賈光耀,等.灌漿期控水和施用控釋肥對雜交玉米制種產量和種子質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6,49(16):3108-3118.
[5] 呂亞娟,杜世毅.雜交玉米帶葉去雄對產量的影響[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9(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