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要求,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奮力承擔省委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辦公室職責,建立定期調度分析、政策措施督導落實、問題會商解決、應急反應、信息化工作等5個機制,做到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
一、堅決服從服務全國防控大局
認真落實國家調配指令,全力馳援湖北等地抗擊疫情。一是及時支援醫用防護物資,在國家發改委的支持協調下,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山東省口罩生產企業資金、設備、原料等供應,幫助其迅速恢復產能,自1月31日至3月2日,累計向全國調撥各類口罩1842萬只(N95口罩82萬只),其中支援湖北500.8萬只(N95口罩75.8萬只)。二是切實保障蔬菜等生活物資供應,按照國家安排,第一時間向湖北捐獻蔬菜等農產品,截至目前,共向湖北捐贈39批次,其中蔬菜3520.5噸、雞蛋47.6萬枚、水果170.6噸;同步采取市場化手段,累計向湖北供應蔬菜8420噸;在馳援湖北的同時,日保障北京、上海蔬菜2330噸,累計供給新疆4225噸。
二、聚焦穩定經濟運行謀劃出臺實招硬招
一是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提請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層面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強化金融支持、減輕稅費負擔、降低運營成本、加大穩崗力度等4個方面,提出20項馬上能落地、能見效的應急政策舉措,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二是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和項目開復工,著眼著力解決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及時出臺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分析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和投資進度12條,并提請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加快全省企業和項目建設復工復產10條,從保障返崗務工人員通暢出行、開展“點對點”定制化運輸服務、加強原材料供應保障等方面推出了務實有效的干貨舉措。三是加強生活物資保障與市場監管,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出臺18條措施,加大生活物資保供穩價力度,在全國首先界定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購銷差價超過35%的即構成哄抬物價行為,疫情期間,主要居民消費品供應充足、價格穩中有降。
三、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復工和開工建設
召開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和投資進度視頻會議,組織全省發改系統及時跟進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合理安排調整施工進度,全力推動投資項目加快復工建設。截至3月2日,全省12121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續建項目6059個,已復工4311個,復工率71.2%;計劃一季度新開工2590個,已開工1929個,開工率74.5%。一是對重點項目開復工情況一日一調度,全面掌握動態進展。實施開復工困難問題征詢直通車制度,協助項目單位發布供需信息,做好生產要素對接,實現項目建設推進“點對點”服務。二是建立審批綠色通道,在項目審批、規劃選址、環境評價、建設許可等審批環節,實行容缺受理、容缺辦理和“不見面”在線審批,確保疫情防控期間項目辦理不斷檔。三是聚焦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立足建立系統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謀劃篩選公共衛生服務、應急體系建設、醫療物資龍頭企業培育、疫苗等醫療研發生產等12個方面、275個項目,總投資8922億元,并配套跟進資金、融資、專項債、土地等政策保障措施,爭取項目盡早落地。
四、創新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機制
一是全面建立疫情期間經濟運行監測調度機制,特別是對企業復工達產和項目開復工等情況,堅持日調度、周分析,實時監測開復工率、產能利用率、訂單量、用電量、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返崗用工等情況。二是建立問題實時征集和協調解決機制。依托省政府和省發改委門戶網站,建立政策信息發布、問題訴求反映和協調解決平臺,以及96345熱線電話,實時征集企業和項目建設單位反映的政策落實、復工達產和開工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完善形成“企業群眾在線反映問題、省市聯動集中分辦、兩天溝通反饋”的長效機制,打通了政府服務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綠色通道”。三是科學研判疫情對全省經濟的直接、間接和次生影響,分析企業生產項目建設開復工遇到的困難問題,強化公共衛生、金融安全、社會就業、安全生產等領域風險預警,對突出矛盾和傾向性問題,研究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措施,形成專報每周報省委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研究,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每周召開一次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工作例會,逐項研究解決措施,并限時督導落實。
五、抓緊抓實經濟運行調節
一是加強煤電油氣運保障。堅持到一線調研、一線檢查、一線指導,每日調度監測煤炭、發電、天然氣企業供需情況,對電煤庫存低于10天的發電企業、承擔供暖任務的自備電廠重點企業進行實時監測調度,緊急調運補充電煤庫存。二是加強生活物資穩定供應,健全省市縣三級地方儲備糧油體系,對運輸農副產品、生活物資和醫用品原料和成品等的車輛開辟綠色通道,糧油蔬菜等重點消費品供應充足,價格保持穩定。三是加強預期管理。廣泛征集并宣傳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的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圍內形成示范效應。主動發聲、準確發聲,及時發布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的利好消息,實時回應社會關切,增強了企業和群眾戰勝疫情、穩定經濟發展的信心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