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盛舉 宮澤龍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重慶市委、市政府緊急部署、靠前指揮、加密調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市發展改革委立足本職,積極從全市復工復產政策統籌、重大項目精準復工、強化重點物資保障、有效保障能源供給、推動與周邊省聯防聯控等五個方面協同發力,統籌推動全市企業復工復產。
一、以非常之策統籌全市復產政策
一是備足政策“工具箱”。疫情發生以來,迅即組織專班力量,制定應對疫情援企政策研究工作方案,聚焦全市重點行業領域的熱點難點,按照“新推一批、增強一批、落實一批”的方式,做好逆周期調節政策儲備,形成《應對疫情影響統籌做好“六穩”工作政策對比研究》等一批高質量研究報告,備足一批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政策措施,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務實出臺“應急策”。先后牽頭制定《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二十條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若干政策措施》系列支持政策,以務實管用之策為廣大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保駕護航。其中,在金融支持方面,做好續貸續保,用好用足國家低息再貸款等政策,預計為企業存量貸款展期續貸1000億元左右,節約融資成本約20億元;在財稅支持方面,打好稅款“減免緩”組合拳,預計為企業緩解納稅資金壓力近10億元,為10萬余戶小規模納稅人減稅8億元;在降成本方面,實施階段性社保減免、下調水電氣價格等政策,預計為企業降低用工成本133億元,降低用能成本14.5億元,返還穩崗補貼約16億元,穩定約70萬個就業崗位。
三是切實保障“兌現率”。認真謀劃并組織實施為期1個月的政策宣講輔導“春風計劃”,從3月上旬至4月上旬,采取視頻集中宣講、線上線下宣傳、上門輔導服務等方式,著力推動政策春風精準惠及廣大企業,進一步提高政策知曉率、執行率、兌現率,幫助企業渡過生產經營難關,加快推進復工復產。
二、以精準之策推動重大項目復工
一是壓實“三個責任”,統籌兼顧、分類指導抓復工。落實項目法人主體責任,嚴格“五必須”條件,以工點為單元,細化復工開工方案,確保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不漏盲區。落實市級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責任,細化重大項目復工開工指導細則,統籌做好復工開工報備核查,幫助法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資保障。落實區縣政府屬地責任,加強對屬地項目疫情防控的協調指導,幫助法人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開工有關工作。
二是細化“三個階段”,研判趨勢、突出重點抓復工。初期重調研,做好政策研究儲備,連續開展問卷調查,累計抽樣項目超過5000個,分析疫情影響,提出政策建議。中期重服務,開展系統摸排指導,建立項目臺賬,派駐工作組現場摸排指導,幫助項目法人有序復工開工。近期重調度,推進有序全面復工,完善“日報告”“日響應”“日調度”制度,強化卡點難點問題“銷號”,加快項目復工開工。截至3月10日,市級重大在建項目實現全面復工。
三是強化“八項保障”,匯集要素、統籌調度抓復工。強化防疫物資保障,建立需求臺賬加以平衡,確有缺口難以解決的,提交市疫情防控小組醫療物資保障小組統籌保障。強化用工保障,依托“渝康碼”,采用大數據手段,推行“一站式”“點對點”定向返崗。強化設備材料保障,開展跨項目的集中采購、租賃,提高機具設備、建筑材料持續供給能力,推動主城區商品混凝土企業全復工。強化運輸保障,實現重要交通干線和關鍵物流樞紐正常運行,做好外運渣土接渣準備,保障重大項目運輸需求。強化審批服務保障,印發投資項目審核備案在線辦理指南等文件,采取靠前服務、提前受理、視頻會審、網上辦理等多種方式,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強化在線服務保障,推行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創新“隔空投”等形式開展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等招標工作,依托投資項目在線服務監管平臺,推進數據信息“上云”。強化資金保障,落實政府投資項目“項目池”“資金池”對接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銀政企”三端協作,多渠道為項目融資提供支撐。強化政策執行保障,重大項目復工開工情況納入市政府重大項目調度,完善考核獎勵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問題、促進項目復工。
三、以調度之策強化重點物資保障
一是全力加強防疫物資調度。嚴格執行國家發展改革委30號令物資調配任務,落實國家口罩調撥計劃141萬只,已按時調出129萬只。協調調入N95醫用口罩11.68萬只和民用口罩3萬只。精準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盡快恢復生產,最大限度推動企業擴產擴能,成功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給重慶調撥一條N95醫用口罩生產線。積極落實央行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政策機遇,推動市內主要口罩生產企業全部納入全國和市級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爭取世行貸款600余萬元,用于緊急采購疫情防控醫療設備及物資。
二是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全力支持糧油加工企業復工復產,確保市場供應充足,目前未出現城區、鎮街糧食網點脫銷、斷檔苗頭,市場秩序良好。截至目前,全市86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已全部復工。全市糧食加工日處理能力達到稻谷9600噸/天、小麥300噸/天、食用油分裝4200噸/天,糧食和食用油供給能滿足全市消費需求。全面實行生活必需品應急價格“日監測、日分析、日上報”工作機制,糧油菜蛋禽果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四、以穩妥之策保障全市能源供給
一是切實減輕企業用能負擔。先后推動出臺減輕企業用電、用氣成本的通知。在全國率先出臺電費優惠結算政策,對全市批發、零售、餐飲、住宿電力用戶2020年2、3月份電費,按現行政策的90%結算;豁免全市充電設施運營企業2、3月份用電功率因素考核?!秶野l展改革委關于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出臺后,又按要求繼續落實好相關用電支持政策。為全市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住宿業及其他非居民用氣企業減輕負擔,確保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等重點行業企業疫情防控期間欠費不停電停氣,各項措施預計可減輕企業用電負擔6億元,減輕企業用氣負擔3.5億元。
二是穩妥保障油氣電供應。積極保障成品油供應,協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航油集團總部科學調度資源供給,截至3月15日,中石油、中石化現有庫存24.2萬噸,可滿足重慶市當前29天成品油消費需求;中航油8.3萬噸,可滿足42天航油用油需求。抓好天然氣穩產保供,天然氣、頁巖氣企業均保持穩定生產和供應。3月以來,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用電用氣用油消費逐漸恢復增長,天然氣日消費量超去年同期7.1%,其中工業用氣量超去年同期4.6%。
三是研究制定能源保障預案。密切關注企業復工復產后用電變化,指導電網企業提前做好保障預案,支持各類企業有序恢復生產經營。研究制定企業復工復產成品油、天然氣保障方案,加強需求預測和資源供應協調,強化油氣長輸管道安全隱患整治,確保企業復工復產所需油氣供應穩定。
五、以合作之策推動與周邊省聯防聯控
一是川渝攜手聯防聯控,譜寫區域合作新篇章。中央作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部署后,市發展改革委經市委、市政府特批,破除障礙、特事特辦,在疫情防控期間與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實現當天往返式高效務實互訪,推動兩省市政府于2月26日正式簽署《川渝協同加強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備忘錄》,從加強人員流動互認互通、務工人員安全返崗服務協作等8個方面建立合作,使川渝聯防聯控成為川渝合作的具體成果,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快捷的速度攜手推動川渝聯防聯控,努力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二是渝黔陜滇聯防聯控,拓展疫情防控新空間。川渝聯防聯控工作備忘錄簽署后,我們立足周邊,主動對接貴州、陜西、云南等周邊省聯防聯控意愿,從三個“著眼”拓展合作,著眼疫情防控,筑牢線上“防火墻”線下“防疫墻”;著眼暢通暢聯,逐步恢復物資運輸人員返崗;著眼長遠長效,完善衛生應急聯防聯控機制,逐步擴大疫情防控半徑,為今后企業全面復產復工創造條件。截至目前,重慶市與貴州、陜西、云南聯防聯控工作備忘錄均已正式簽署。
三是渝防輸入鄂防輸出,深化對口支援新內涵。按照《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策略的通知》精神,重慶市第一時間貫徹落實“湖北省周邊省份要主動與湖北省建立省際聯防聯控機制”工作要求,第一個與湖北省溝通建立聯防聯控工作事宜,并與河南、安徽、江西、陜西、湖南等湖北周邊省防控指揮部建立聯絡員工作機制,按照做好統籌渝防輸入與鄂防輸出,統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統籌對口支援與聯防聯控的“三個統籌”原則推動與湖北省聯防聯控合作。特別是立足渝鄂兩省市產業合作基礎,為積極助力湖北企業復工復產,積極推動建立兩省市政府部門、重點企業供應鏈、產業鏈協同工作機制,提出對湖北省電子、汽摩、裝備、材料、化工等原材料供應需求,重慶市及時加強與本地相關企業對接,組織好原材料保供的協調調度,為湖北省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保障。截至目前,渝鄂聯防聯控工作備忘錄已正式簽署并有序推進落實。
(作者單位:重慶市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