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鋒 譚祖滄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土壤,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打造優質高效營商環境,既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吸引投資、增強動能、擴大就業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恩施市圍繞建設“全國一流、全省最優、全州第一”營商環境目標,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上下功夫,有力促進全市營商環境優化。恩施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通過“全國百佳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創建驗收,恩施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連續兩年被表彰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恩施市已連續三季度代表恩施州接受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督查檢查,并代表恩施州接受全省營商環境指標評價。
一、建立“5”大工作機制,用好高位推動“指揮棒”
創新工作思路,優化頂層設計,以機制建設助推優質高效營商環境的打造。制定《恩施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先后出臺鼓勵工業經濟發展獎勵辦法、鼓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實施方案、招商引資中介人獎勵辦法等7個獎勵力度大、含金量高的配套政策措施,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五大工作機制,高位推動營商環境相關政策落實落地。一是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影響營商環境的突出困難和問題。2019年已召開4次聯席會議,研究解決產業建設項目承諾審批制“先建后驗”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小微企業不動產登記、燃氣報裝規范管理、工業園區區域性統一評價等重點工作。二是建立專班推進機制。從市直相關單位抽調5名業務骨干,組建工作專班,專職負責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指導、推進和督辦。三是建立檢查督辦機制。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市政府重點督辦內容,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堵點和難點問題,派發整改清單,及時督促責任單位整改,截至目前,已對9大類30個突出問題進行交辦督辦;對督辦情況實行月統計、季通報,分管市長約談工作推動不力的單位。四是建立投訴舉報機制。市紀委監委、市優化辦聯合發布《受理影響營商環境作風問題舉報、投訴的通告》,征集、搜索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公共服務企事業單位及工作人員損害營商環境行為的線索,對問題有訴必查,對查證屬實的舉報、投訴,嚴肅追責問責。五是建立考核問效機制。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評內容,對工作落實到位、取得明顯成效的通報表揚,對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不落實的單位及其負責人,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二、創新“4”項工作舉措,形成政務服務“加速度”
堅持在服務創新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政務服務加速度。一是精簡流程縮時間。近年來,恩施市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最新立改廢釋要求和國務院、省、州政府文件精神,先后十次取消、調整行政許可事項,推行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建立“四級四同”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對行政審批環節再壓縮、辦理時間再縮減、申報材料再精簡。推行無謂證明“不用交”,累計精簡各類證明材料138項,施工許可證辦理材料從22項精簡至7項,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取消戶口本復印件,辦理公民變更民族成份、戶籍遷移業務均取消居(村)委會證明。恩施市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內、不動產登記時間壓縮到4個工作日內、施工許可審批壓縮至5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推行“1234”限時辦結,二手房轉移登記、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辦結,商品房轉移登記2個工作日辦結,實體經濟即到即辦或上門服務3個工作日內辦結,一般登記4個工作日辦結。二是預審聯審增速度。按照分類實施原則,組織發改、環保、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部門,對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實行優先受理、并聯審批和容缺預審服務。近年來,已有6個部門8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并聯審批”,審批提速50%以上。通過落實“容缺受理”“承諾補齊制”,提檔升級精準扶貧項目招投標“綠色通道”,累計進場交易項目405個,累計節約時間1435天。三是領辦代辦強服務。聚焦投資項目審批這個重點領域,對市級及以上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四個一”秘書幫辦工作機制,由專責秘書做好項目審批及有關政務服務,加快項目落地。同時,在公安、市場監管、自然資源和規劃等辦事群眾較多的窗口前設置幫辦服務臺,安排專人進行幫辦服務,助推招商引資工作。四是整合熱線匯民意。整合除110、120、122、119和紀委、法院、檢察院舉報電話等以外的其他所有熱線,州市共建恩施12345政府公共服務熱線。9月1日,“12345”已上線試運行,截至10月中旬,共受理工單3384件,辦結3347件,辦結率98.91%,群眾滿意率99.20%。
三、優化“3”級服務窗口,推行政務服務“一門清”
加強市、鄉、村三級便民服務窗口建設,推進政務服務“只進一扇門”,做到“一門清”。一是整合州市資源,強化市民之家功能。充分發揮州市同城優勢,在恩施市民之家探索建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管理模式,整合州、市窗口單位全部進駐,并對辦件量較少的單位集中設置綜合窗口,統籌安排專職人員,促進州、市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有效解決群眾“跑了市里跑州里”“跑了樓上跑樓下”等多頭跑、重復跑的問題。目前,按照“應進必進、進必授權”原則,全市989項依申請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市級200個以上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二是延伸服務觸角,推行鎮、村綜合服務模式。為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在全市17個鄉鎮(辦)和208個村(居)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辦理,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全市市、鄉、村政務服務已實現“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務、一網式運行”。截至9月底,共辦結行政審批及服務事項150.48萬件,通過“湖北政務服務網”累計服務群眾254.77萬人次。
四、聚焦“2”大改革重點,做好簡政放權“加減法”
做好簡政放權、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是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恩施市聚焦承諾審批制改革和減稅降費工作,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一是實施“先建后驗”。推進承諾審批制改革,入駐恩施經濟開發區(包括產業園區)的新建產業項目,企業在取得用地規劃許可、完成施工圖設計審查后,對相關審批做出承諾、向住建部門申請取得施工通知單,即可自主依法依規開展施工;相關部門同步實施全程跟蹤服務和監管,項目竣工后進行聯合驗收。目前,白楊坪產業園1期標準廠房1號—11號樓項目已通過承諾審批制取得施工通知單,項目單位從申請到拿到施工通知單僅用8個工作日。二是切實減稅降費。從2019年5月1日開始,將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分別從20%和19%下調至16%,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截至10月中旬,全市減稅降費本級減免金額共計2.24億元,其中減稅金額1.98億元、降費661.5萬元、減社保金額1958.9萬元。此外,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目的,協調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要求招標人依法依規在法定期限內退還非中標候選人、非中標人、中標人的投標保證金。2019年1—9月,恩施市公共資源進場交易項目345個,交易總金額47.04億元,已退還投標保證金7530.6萬元,累計節約(增值)資金2.79億元,有力降低了企業負擔。
五、密織“1”張辦事網絡,打通政務服務“快車道”
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不見面辦事大廳,推動基層政務服務“一網覆蓋”,打通政務服務“快車道”。一是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公開。認真梳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規范化編制辦事指南,統一在“湖北政務服務網”上進行公開,在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的同時,方便群眾辦事。目前,恩施市直部門989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率達86%;鄉鎮和村級依申請事項可網辦率達100%。二是推行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結。加強工作突破,普遍推行“網上咨詢、網上申報、網上預審、網上辦結、網上反饋”全流程“網辦”服務。目前,市級層面已有382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可實現全程網辦,占比38.6%;還有相當比例的事項,實現絕大部分流程可網上辦結。如市住建局窗口“施工許可證”辦理,除現場勘查環節由工作人員上門審查外,業務受理、審核、辦結均可全程網辦;市場監管局企業登記窗口,對“市場主體申辦、窗口審批、發放電子證書”等環節全程在網上辦理,辦理環節均使用電子檔案和電子簽名,辦結后發放電子證書,取消所有審批資料的打印件及復印件,實現“無紙化”審批。三是實行“政務服務+郵寄送達”模式。網上和窗口辦理的各類事項,辦事群眾可選擇免費快遞服務,免去領取結果需前往窗口的程序,實現“一次不跑”,最大化保障“讓群眾少跑路”。財政年預算35萬元用于免費快遞服務,預計全年免費郵寄業務量3萬余件,最多的一天郵寄量超過200余件。
(趙樹鋒,湖北省恩施州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副局長、恩施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局長。譚祖滄,湖北省恩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