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普遍采取一次性申報、一次性資助的模式,往往使得一些好的科研項目因缺乏連續穩定的資金支持而中途擱置或難以實現成果轉化。沈陽市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中,探索采取科研經費滾動支持制度,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為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和重大科技成果產出創造了有利條件。
尊重創新活動規律,沈陽市面向當地重點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重大需求,針對部分實施周期長、目標要求較高的重大項目,按照跨年度、跨項目周期模式,統籌做好各年度科技計劃和預算資金安排,采取科研經費滾動支持的方式,并實施項目全周期、跨周期過程跟蹤管理專人負責制,強化過程日常監控,確保項目實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科研經費投入和使用績效,促進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出。一是針對科研經費滾動支持制度,統籌做好本年度和以后年度資金預算安排。二是對需要滾動支持的重大項目,采取總額控制,分階段資助的支持方式。三是加強對項目實施績效的階段性考核,視階段性目標完成情況,作為下一階段經費資助依據。
為此,沈陽市科技局印發《關于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和國際研發機構發展的暫行辦法》,對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采取連續三年滾動支持的方式,每年支持1000萬元,有力推動了新型研發機構在創新發展模式、管理體制、運作機制等方面開展的探索和實踐,成為全市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沈陽市還專門設立了“東軟大健康產業園專項資金”和“機器人未來城專項資金”,采取按年度滾動支持的方式,大力推動沈陽市大健康產業和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發展。為確保高質量完成科技創新“雙百工程”預期研發和轉化目標,創新項目支持方式,按照項目研發進度和轉化節點進行分階段資助,通過滾動支持的方式,2017年以來累計支持275項重大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熟化、轉化、產業化。
東軟智能醫療研究院已連續兩年獲得了沈陽市科技項目共計6000萬元的科研支持,強有力地支持了企業創新。2月16日,在抗疫進入關鍵期時,東軟智能醫療研究院與鐘南山團隊聯合推出新冠肺炎智能輔助篩查系統—“火眼AI”、移動CT“雷神”等多種抗疫產品,一起走進武漢、北京、廣州等醫院,為打贏抗疫戰,奉獻了沈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