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榮華
【摘 要】農村小學配備“班班通”設備為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了基本條件。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改變農村學校一直來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資源,變抽象為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但農村學校開展多媒體教學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學校要通過培訓、學習改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課件制作能力,提升多媒體運用水平。而且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調動教師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的主動性。同時也要注意應該適時有度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真正用它的優勢彌補我們的劣勢,使多媒體教學的發展健康、有序、常態化。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資源;效率;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目的逐步實施,農村小學現已基本上全部配備“班班通”設備,這標志著農村小學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也使得農村課堂教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多媒體的使用不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學習主動性,還能比較有效的解決以前課堂教學中較難解決的問題,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帶來了教育、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重大改革。
一、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
(一)打破時空限制,豐富了教學資源
隨著網絡的普及,農村大部分學校已接通了互聯網。網上資源豐富、生動,課件、教案眾多,老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修改、利用,這種資源的共享節約了教師時間,提高了效率,開闊了眼界。各種教學資源平臺上的優秀課例讓農村教師能隨時向優秀教師學習,從中汲取養分,積累教學經驗,帶入自己的課堂,真正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也可以選擇性的讓學生直接觀看優秀課例,把優秀教師請到自己的課堂上。
(二)變抽象為形象,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一直是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張黑板一本書。久而久之,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相當乏味,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特別對一二年級的學生,枯燥的講解不能長時間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也就發揮不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有了班班通多媒體設備,能把網絡上豐富多彩的文字、視頻、動畫、圖片、聲音等多種學習資源展示給自己的學生,使教師苦口婆心都講不出來的抽象知識一下子變得形象直觀,乏味的講解變得生動、新穎,充分調動了學生眼睛、耳朵等多種感官參與進來,從而一下子讓學生有了學習興趣,集中了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的參與度。
(三)多媒體課件的形象性、直觀性,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們評價一節課上的成功不成功,不是看課堂熱鬧不熱鬧,關鍵是看教師是否準確把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但重難點有時單靠教師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而多媒體課件將這樣的內容通過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方式展現出來,有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位老師在上小學語文《美麗的武夷山》一課時,當學生閱讀課文后,雖然在內心對武夷山的美麗風景有了一個大概映像,但具體怎樣只能靠自己想象。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將武夷山的幾個景點用圖片一張一張放出來,使學生感到眼睛一亮,立即被美麗的畫面深深的吸引住了,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武夷山美景的感受,使他們情不自禁地萌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強烈愿望,并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小學數學中也有很多概念、公式非常抽象,單靠教具、學具演示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如果教師能有效的借助多媒體課件,將這些概念、公式用動畫的形式演示出來,便馬上會變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突破重難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擴大課堂容量,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教師想要完成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完教材內容,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速度慢、內容少,限制了信息量。如復習、出示問題等內容的板書就會耽誤很長時間。通過“班班通”設備大屏幕呈現復習內容、出示學習目標、提出思考與討論的問題等,只需輕輕一點鼠標即可,不占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行板書。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有時需要板書的詞語、生字,數學教學中鞏固練習的題目等內容都可用多媒體直接呈現,為教師節約了時間。顯而易見,利用“班班通”設備,教師可以在相同的40分鐘內給學生講授更多的知識,從而擴大了課堂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班班通”開展多媒體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首要任務是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大部分教師認為運用多媒體太麻煩、費時,對多媒體教學存在排斥心理。但在信息化的今天,如果教師們仍然只依靠前面說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張黑板一本書”的教學模式,既浪費了國家配發的優質教育資源,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更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要大力轉變教師觀念,通過觀看優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例、嘗試開展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提高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改變對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的態度。但是,我們也不能對以前的教學方法全盤拋棄,而應想辦法將將二者有機結合,做到在充分體現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的情況下,繼承傳統教法中的長處,有效地改革課堂教學。
(二)加強對教師多媒體教學能力的培訓目前大部分教師在使用計算機備課、制作課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個別年齡偏大的教師甚至完全不會使用計算機,這成為農村小學多媒體教學發展的攔路虎。所以,學校要加強教師多媒體教學能力的培訓,同時建立一個多媒體課件收集、制作、研究、交流和推廣運用的平臺。全面提高學校教師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能力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水平。
(三)合理有度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大家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多媒體教學再怎么好,對教師而言也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在課堂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始終還是教師,最終的目的還是要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如果一節課下來,大部分時間教師在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海量內容,不管學生的接受情況,學生一直讀屏幕、看屏幕,沒有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也就疏忽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和深入思考,結果可能欲速則不達,事與愿違了。所以教師要明確使用多媒體要達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量體裁衣。
(四)學校要健全考核、評價、激勵機制,正面引導教師開展多媒體教學學校應建立多媒體教學規章制度,對教師的“班班通”設備使用量做出規定,并經常性地開展課件制作、多媒體課評比等競賽活動。并制定完善的評價、激勵機制,將教師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的情況納入年終考核,與教師的各種評選結合起來,以此調動教師開展多媒體教學的積極性。如果教師們慢慢的嘗到甜頭,感覺多媒體教學能真真的提高教學效率,補充自身不足,提升教學質量,就會變被動為主動。
總的來說,“班班通”設備的配備,使多媒體教學成為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展,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它使我們農村學校能夠共享全國各地優質的教育資源,彌補教師自身能力不足。我們應該合理、有度的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當中,真正用它的優勢彌補我們的劣勢,使多媒體教學的發展健康、有序、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