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祝安
(福建省安溪縣林業局,福建 安溪 362400)
馬尾松毛蟲(Dendrolimuspunctatus)屬鱗翅目,枯葉蛾科。該蟲以幼蟲取食針葉為害,主要危害馬尾松,亦可危害黑松、火炬松、濕地松、南亞松等[1]。由于氣候適宜、人為破壞嚴重、林分結構簡單等因素,馬尾松毛蟲在福建省危害日趨嚴重。2016年安溪縣發生面積1286.6 hm2,為減少損失,保護森林資源,保障人民生活、生產安全,安溪縣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馬尾松毛蟲發生較為嚴重的城廂鎮的5個村建立馬尾松毛蟲無公害防治示范區,面積為5000畝,同時設立化學防治區1000畝及無防治措施對照區1000畝,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無公害防治示范區選在松毛蟲發生較為嚴重的城廂鎮磚文、員宅、澇港、古山、古安5個村,每個村1000畝;在經嶺村設置化學防治區,面積為1000畝;同時在經兜村設立無防治措施對照區,面積為1000畝。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
0.3%阿維菌素·100億活芽孢/g蘇云金芽孢桿菌粉劑(武漢安得森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球形白僵菌粉炮(含孢量80~100億個/g,活孢率0.85,泉州南安白僵菌廠);1.0%噻蟲啉粉劑(武漢安得森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4.1 標準地設置
在每個調查地點設置2個標準地,每塊標準地面積0.2 hm2,按照對角線排列的方法設置20株標準樹,標準樹用紅色油漆編號[2]。分別在施藥前及施藥后的30d調查標準樹的松毛蟲蟲口數。
2.4.2 防治方法
每年3~4月,在無公害防治示范區根據松毛蟲蟲態及天氣情況先用背負式噴粉機噴灑0.3%阿維菌素·100億活芽孢/g蘇云金芽孢桿菌粉劑,用量為1 kg/畝,后按0.5 kg/畝用量施放白僵菌粉炮。在化學防治區采用背負式噴粉機噴灑1.0%噻蟲啉粉劑,用量為1 kg/畝。
2.4.3 統計方法
2.4.3.1 蟲口密度統計
主要以幼蟲數量為統計依據,蛹等其他數據為參考依據。平均蟲口密度= (∑每株標準樹的幼蟲數量) / 標準樹總株數。
2.4.3.2 防治效果統計
防治效果= {1-[(對照區處理前蟲口數×處理區施藥藥后蟲口數) / (對照區處理后蟲口數×處理區藥前蟲口數)]}×100%。
2.4.3.3 天敵死亡數量統計
主要以螳螂和螞蟻死亡數量為統計依據,統計每個標準地內死亡天敵總數量。天敵平均死亡數量= [∑(每個標準地內螳螂死亡數量+每個標準地內螞蟻死亡數量)]/ 總標準地數量。
分別在防治前及防治后30 d對標準樹上的松毛蟲蟲口數進行調查,連續調查2年,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見,無公害示范區內第一年防治前平均蟲口密度為350條/株,防治后為10條/株,第二年防治前后平均蟲口密度分別為5條/株、0.2條/株;化學防治區第一年防治前平均蟲口密度為360條/株,防治后為2條/株,第二年防治前后平均蟲口密度分別為25條/株、2條/株;對照區第一年(防治前)平均蟲口密度為15條/株,(防治后)平均蟲口密度為條23/株,第二年(防治前后)分別為65條/株、90條/株。
按照防治效果計算公式計算得出,無公害防治示范區內第一年平均防治效果為98.35%,第二年平均防治效果為97.11%;化學防治區內第一年平均防治效果為99.68%,第二年平均防治效果為94.22%。從試驗結果得知,采用化學防治和無公害防治松毛蟲防效均大于90%,第一年的防治效果化學防治高于無公害防治,但第二年無公害防治的效果卻優于化學防治,且從第一年防治后與第二年防治前蟲口密度比較示范區平均蟲口密度均保持下降并維持在較低水平,蟲口密度不反彈,而使用化學的蟲口密度下降幅度明顯小于示范區,而且會反彈。
從表2 可知,無公害防治示范區內天敵死亡數量與無防治措施對照區內的天敵死亡數量差異不顯著,能有效保護生態中的天敵數量;而使用化學農藥對天敵較為敏感,對天敵殺傷力大,年平均死亡數量達97.5只。

表2 天敵死亡數量統計
通過現場觀察得知,使用0.3%阿維菌素·100億活芽孢/g蘇云金芽孢桿菌粉劑后松毛蟲蟲口數量明顯降低,說明采用該生物藥劑防治能快速降低林間蟲口密度,適合在干燥的天氣且松毛蟲暴發時使用;白僵菌對松毛蟲有明顯的感染致死效果且施放后在林間有一定的持續控制效果,但使用白僵菌防治時需要有一定的濕度,適合在陰雨天氣施放[3]。
綜上所述,無公害防治能達到有效防治松毛蟲的目的,并可保持較好的連續防治效果,對保護天敵種群和數量效果明顯,達到可持續控災目的,進一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具有科學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