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飛
摘?要 筆者通過論述導致小學生ADHD的誘發原因,指出在通過體育鍛煉干預小學生ADHD時要通過采用多種運動項目連續交替進行,通過嚴格的項目設計,讓小學生在運動中提高注意力水平。
關鍵詞 體育鍛煉;小學生;注意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6-0173-01
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主要表現是課堂或者其他活動的注意力不集中,在活動中比較緊張,易出現活動的過度或者沖動的行為,主要是一種心理性的疾病。目前該種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相關的藥物進行控制,藥物副作用較大,雖然見效快,但是不能持久作用于小學生。本文主要是討論通過體育鍛煉干預的方式改善小學生的注意力及多動情況,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
一、導致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誘發因素
(一)遺傳因素。相關的醫學研究表明,雖然ADHD不是遺傳類疾病,但是小學生的發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因為遺傳因素導致的ADHD發病率在20%-80之間。該種疾病的發病率與父母有明顯的關系,大概有40%患者的同胞或者父母親屬也有類似的疾病。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遺傳因素是影響該類疾病誘發的原因之一。
(二)腦發育及功能異常。相關的研究同樣表明,ADHD患者的腦發育功能不同于常人。ADHD患者與其他人明顯的區別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統一和連貫,無法記住各種問題,大腦不能長時間關注同一個問題,注意力缺陷漸漸導致其多動疾病的產生。
(三)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在小學生身心發展階段中,社會、學校、家庭的環境很容易讓他們的心理發生變化。教師和家長是小學生教育的主要要素,他們的行為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學校教育方式欠缺能誘發小學生產生ADHD,比如教師對于學生關注度不高、教育方式采用大量的專制型教育、過分地看重學生成績等。家庭教育同樣可以誘發小學生ADHD,比如父母對孩子過于放縱,父母本身具有一定的抑郁、焦慮和消極情緒等。
二、體育鍛煉干預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研究策略
注意力與運動密不可分,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某些地區產生新的受體,提高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基礎水平,而這兩種物質正是調節患者注意力系統的主角。體育鍛煉干預小學生注意缺陷要建立極為嚴格的運動計劃,進行適當強度的體育運動,增加小學生的耐力,對于大腦和身體協調性發展幫助很大。
(一)長跑干預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患者由于多巴胺含量不足,造成小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只有在高強度的運動中,讓他們的精神保持高度集中,才能對他們進行干預治療。長跑過程中小學生大腦中的多巴胺產生速度加快,可以讓小學生徹底解放,讓他們在與同學的長跑中增加耐力,精力保持在旺盛階段,避免了ADHD患兒的抵抗情緒。在進行長跑設計中,考慮到長跑運動比較枯燥,教師可以通過趣味越野賽或者定向跑步的方式來代替長跑,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水平和團隊精神,讓他們始終保持緊張狀態。
(二)乒乓球運動干預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小學生注意力缺陷表現的一個明顯特征是持續的注意力不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對于注意力集中持續性差的學生可以通過視線隨物體的移動來調節他們的持續能力,比如乒乓球運動。教師在進行乒乓球運動干預設計中,要通過讓學生進行持續的發球和接球運動,讓他們的手腳實現連續性的移動,改善學生們游離的眼神。相關的研究表明,學生在進行乒乓球運動時,眼神會始終跟著球的運動軌跡發生變化,對于改善學生的注意力水平效果特別顯著。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如果在乒乓球訓練中達不到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球放在球拍上進行固定路線的跑步運動,讓球始終保持在球拍上,從而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三)游泳運動干預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游泳運動的腹部呼吸可以讓小學生快速地平復情緒,讓大腦處于安靜狀態,有利于他們注意力的集中。在具體的游泳設計中,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先讓學生從一些小的游泳技巧學起,通過讓學生重復地完成一項游泳練習,讓他們分散注意力,消耗掉體內過剩的精力,減少平時的多動行為,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四)多種運動項目同時設計。為了更多地發揮各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優勢,起到對小學生良好的干預效果,可以進行多項目的聯合運用,將長跑、乒乓球、游泳在室內和室外交替進行,改變各種環境下的運動技巧,在運動中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提高學生之間的運動配合性。教師也可以采用激勵教育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他們主動地去運動。當學生對一種運動項目已經輕車熟路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其他項目的訓練,同時加大運動難度,刺激小學生的中樞神經,讓他們保持在一個高度集中的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引起小學生ADHD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與遺傳因素、腦發育不良以及后天的心理因素有關。下一步,在運用體育鍛煉干預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時,教師要采用多種聯合交替的運動項目,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水平,讓他們能自始至終地跟上運動的節奏,這對于他們的幫助是很大的。
參考文獻:
[1]吳廣宏.體育鍛煉干預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研究[J].大家,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