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霞
摘?要 生活化教學指的是教師進行教學時把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將學生日常能夠時常接觸的案例,融入到教學知識中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提高成績。將生活化教學與小學數學結合起來,不僅能夠降低數學難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各項數學能力,提高綜合能力。故而,本文就著眼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來探究其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途徑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6-0202-02
數學是邏輯性非常強的主要科目之一,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數學思維。如果不加以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思維,想要學好數學就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要應用于生活,生活化教學能夠讓數學知識回歸于生活,完美體現出數學的具體作用和價值。在新形勢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注重理論教學知識與能力培養齊頭并進,不能只單純側重學識,否則就要被社會所淘汰。因此,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數學教育現狀
數學來自于生活,它是在大量的生活實踐下得出的相關定理、定律,以方便人們的生活。學好數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應對考試,更重要的是要回歸生活,服務于生活。若是不懂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計算應用,就會顯得異常吃力,甚至無法正常開展日常生活。教師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將小學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完全分割來,不能獨立看待。但是,就目前小學數學教育現狀來看,許多教師并沒有將教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還是沿用以前老舊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將逐漸被淘汰。教師應該快速轉變觀念,切實做到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二、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階段學習的數學理論知識雖然不是特別深奧,還停留在比較粗淺的階段,但是數學也與其他科目不同,不是單純背誦公式就能夠學好的,需要學生徹底了解掌握,才能學會靈活運用。現今教師忽視對小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會發散思維,只是機械化地重復記憶,面對變種題型時,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并讓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數學能力得到培養鍛煉,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學習。生活化教學旨在將日常生活融入到教學中,使教學富有樂趣,以此來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讓學生樂意學習,愿意自發地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數學研究中。同時,生活化教學還能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數學存在的價值和重要意義,讓學生發現數學的魅力,進而開擴思維,努力聯想,從而令學生學會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使數學能夠服務于生活,改善生活。
三、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展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生活化教學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它不單是為了傳授理論文化知識而存在的,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而存在的。因其理念的不同,教師想要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就必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白生活化教學的真正目的,這樣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才不會產生理念的沖突。只有教師改變了教學理念,在進行授課時,教育方向才會正確,不至于走彎路,做無用功。同時,教師還需要明白,在教學學習這個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傳播知識文化,只有讓學生能夠快速精準地理解到教師所講述的知識,教學活動的開展才是有意義的。若是教師一味像以前一樣,把自己當做主體,不切實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根據自身的所謂經驗來制定教學計劃,那么在開展教學時,就會遇到各種困難,不利于進行知識的傳播。只有當教師堅持以學生作為數學學習主體,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始終圍繞著學生設計教學方式、確定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實時更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模式,才能做到針對性教學,做到高效、高質量教學。
(二)引入日常案例,加強互動,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消磨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熱情,打擊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師良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該優化改革教學的方式方法,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就在于它所使用的案例不是單純局限于書本的,對于學生而言也不是遙不可及、不可觸摸的。生活化教學是采用學生日常生活常見的、能夠回憶理解、能夠引起共鳴的微小案例來開展教學,從而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熱情,調動起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比如教師在講述具體的加減乘除的時候,就可以運用生活案例。教師問:“小朋友們,你們每天都有多少零花錢啊?”學生告知,然后教師又問:“那你們幾個的零花錢一共有多少呀?”單純的數字加減學生可能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可若是換算成零花錢,學生的大腦就會馬上飛速運轉起來。即便計算過程中會有些磕磕碰碰,但將零花錢全部拿出來數一數,學生多半就能知道了。要是數額比較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進度進行取舍,抹去大額鈔票,直接計算零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教會了學生計算,學生就不容易忘記,記憶也會非常深刻。
要是教師想進一步講述乘除法,則可以問:“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喜歡吃棒棒糖還是QQ糖?”之類的問題,隨后問學生具體價格,再問按照他(她)們手里現有的零花錢,可以買多少個棒棒糖。如果答對了,就可以獎勵一個棒棒糖。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全部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貼近生活的案例能讓學生有一種親近感,而獎勵的存在則可激起學生的好勝心。這樣在教學中,就能時時培養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學會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
(三)積極開展室外教學活動,使數學教學深入生活
學習不能將場地固定,適當地開展室外教學,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即便課堂上的氛圍很好,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坐在教室里,局限在一個小天地中,學生也會產生審美疲勞。教師可以偶爾開展一些室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到操場或花園里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小學生活波好動,很難一直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待上許久。當教師告訴學生可以到室外去開展教學時,學生就會非常高興,從而對教師產生好印象,認為教師特別人性化,愿意與教師拉近距離。
在室外教學時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到處亂跑。教師要先告知學生相關規則,要聽從教師指令。如,在花園內,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組,數一數有多少棵一樣的樹木或者花朵。這種方式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捕捉事物的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采用方陣排列的方式,讓學生熟練背誦九九乘法口訣,進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結束語
教師要讓學生有一種意識:學習數學知識可以方便學生的生活,學不好數學就容易被騙吃虧。教師不能只是單一地教學,還要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等,要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鼓勵學生學會積極思考,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真正發揮出數學的效用。只有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才能夠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貫徹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白萬平.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9):249.
[2]張善發.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對策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96.
[3]祁衛萍.生活化教學讓小學數學課堂演繹精彩[J].中國教師,2018(S2):32.
[4]曹金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有效性探究[J].教書育人,2018(1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