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干華
摘?要 “后進生”就是指學習自覺性缺乏和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導致學習成績差、操行不好的學生。他們常常表現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等。這部分同學在學校里卻常常占用了班主任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他們的行為不單對自己,同時對班級、學校、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關心和重視“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關鍵詞 后進生;理解與尊重;內外力;激發創造;轉化
中圖分類號:O629.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6-0203-02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必然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手段和教育內容。在教育過程中,由于社會、家庭和學生個人等原因,以及“應試教育”的存在,學校里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后進生”。如何正確地對待他們、幫助他們、轉化他們,讓他們灰色的心靈天空閃出熠熠的星輝,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轉化后進生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深入了解后進生是轉化的前提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就必須了解“后進生”。由于學生受到社會、家庭的影響不盡相同,性格特征、思想品德也存在著差異,教師要因人而異,提出不同的轉化辦法,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順應個性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將高標準與基本標準相結合,促進不同類型學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首先,要深入了解變成“后進生”的原因。后進生的形成往往與家庭、社會因素密切相關。教師只有從各方面徹底了解這些學生的家庭以及與社會聯系的情況,才能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更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其次,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思維等原因,造成學生不同的發展程度和發展特點。教師只有全方位地了解學生,才能制定出較好的轉化方案,讓他們發揮長處,改正不足。老師只有對后進生了解得越深刻,掌握的材料越豐富,做到因材施教,轉化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二、理解與尊重是轉化的基礎
“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形象地告訴了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教師要對準音調,需要有一顆敏感的心去聆聽和調試,而這顆敏感的心只能來自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
每個人在內心之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后進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為習慣難以矯正的特點,他們往往更渴望得到理解與尊重。即使“后進生”犯了錯誤,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循循善誘,這樣師生關系才更為融洽,讓他們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將“差生”的帽子與心理拋在腳下,找準人生的坐標。一味地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增大轉化工作的難度。
三、調動一切內力外力是轉化的途徑
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對后進生的教育尤其如此。后進生的不良行為往往具有反復性,一個教師或班主任面對后進生往往會力不從心。因此,教師要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來為轉化工作服務,調動后進生自身的積極因素使之成為轉化的內力,利用集體的力量、教師的教導、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使之成為轉化的外力。內力外力一起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最佳的轉化效果。
讓真誠的稱贊開啟后進生的心靈之門。多數“后進生”除了學習或紀律相對落后外,他們身上總會有一些閃光點,甚至還有優秀學生所沒有的特長。教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并加以肯定、鼓勵,希望他們在學習上也能像發揮特長一樣,要求上進,不斷激發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后進生往往會敞開心扉,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教師的轉化工作。
讓積極向上的集體成為后進生的依靠。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不管用什么樣式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真正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所能做到的一切。”可見,集體在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集體包括教師集體和學生集體。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教師既要努力爭取教師集體的支持,又要致力于建設積極向上的班集體,讓大家都來關心后進生,讓他們在集體的關心和幫助下倍感溫暖。
讓教師持之以恒的言傳身教指引后進生前進的方向。后進生一般意志較差,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良的行為習慣容易反復。教師只有持之以恒地對后進生灌輸積極的思想,才能讓他們的心理發生質的變化。同時,教師要時刻記住:身教重于言教,要讓自己成為后進生的榜樣,以高尚品格來影響后進生,達到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效果。
讓家庭和社會成為后進生倍感溫暖的心靈港灣。教師要主動與家長聯系,及時通報后進生的情況,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共同研究制訂有效的轉化方案。同時,教師還要關注社會環境對后進生的影響。只有讓后進生在家庭、社會中感受到溫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才能真正發揮轉化的作用。
四、激發創造學生是轉化的關健
教師轉化后進生就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與控制能力,堅持啟發誘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判斷的能力,從而引發學生警醒、覺悟、明理,逐漸使后進生形成健全的個性和獨立的人格。
讓教師殷切的期望為后進生點起理想的明燈。每個學生都具有先天性的友愛、求知和創造等潛能,而后進生因為一貫受到別人的歧視,往往較自卑,導致他們的這種潛能不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因此,教師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尤其要利用美國教育家羅森塔爾的“羅森塔爾效應”,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殷切期望,知道自己對社會和別人的重要,使他們懂得自己活著的意義,把他們固有的潛能挖掘出來,重新點燃他們心中理想的明燈。
讓教育的外力轉化為后進生自我發展的內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愈是深刻地認識到人和人類,他就愈在更大的程度上成為自身的教育者。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教師應該讓后進生明白:健全的品格不僅是社會道德對他們的要求,而是他們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把社會和學校對他們的道德要求轉化為他們的自我需求,形成內在的道德認知和自覺的道德行為,才算真正達到了轉化的目的。
讓后進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實現自我的價值。成長與發展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自然需求,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引導,結合他們的特長成立相應的興趣小組,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在自己積極參與的活動中實現自我的價值,在熱烈氛圍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幸福。古希臘普羅塔戈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一旦后進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他們頭腦中的火把就已經被點燃,他們終會在這個世界燃起熊熊的大火。一個被認同的活動環境,有利于后進生心理結構中知、情、意、行諸要素協調起來,使不平衡的部分平衡,使后滯的部分通過培養和訓練達到與其它要素平衡一致,從而使心理結構的整體功能達到和諧、均衡,形成一個高層次心理活動的完善系統,最終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至此教師對后進生的轉化才能說達到了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