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同伯 高磊 夏道寬 李京民
【摘 要】:目的:針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使用電針圍刺聯合中藥熏蒸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時間: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研究對象:我院60例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類:比對組(n=30,電針取穴治療)、研究組(n=30,電針圍刺聯合中藥熏蒸治療),對比最終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的VAS評分、水腫程度與比對組患者相比,明顯較低,P<0.05;與比對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的FMA評分更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在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進行治療時,可以采用電針圍刺聯合中藥熏蒸的方法,其效果較為顯著,值得推行。
【關鍵詞】: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電針圍刺;中藥熏蒸;治療效果
肩手綜合征,主要指的是患者因手部突發性浮腫或肩關節疼痛所引起手功能受限的一種疾病,其發病原因可能與中風、心梗、頸椎病、上肢外傷等因素有密切的關聯,如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1]。本次研究主要針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使用電針圍刺聯合中藥熏蒸方法治療的臨床效果展開分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入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n=60)進行研究,時間: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組,具體資料如下。比對組:n=30,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8~75歲,平均(61.45±2.38)歲。研究組:n=30,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1~78歲,平均(64.48±2.16)歲。比對2組一般資料,結果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比對組:電針取穴治療。①取穴。合谷、外關、手三里、曲池、肩髃、肩貞、肩髎;②具體操作。將穴位進行消毒后,取型號為0.3mm*70mm的一次性無菌針進行針灸,在治療時,使用快速進針法,進針深度保持在50~70mm,后進行捻轉,利用平補平泄的方法運針,在得氣后連接電針,2組/次,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和肌肉的跳動情況適當調整電流的強度,留針時間:0.5h,1次/d,5次/周[2]。
研究組:電針圍刺聯合中藥熏蒸。(1)中藥熏蒸。藥物方劑:活血散瘀湯,組成:川芎、當歸尾、赤芍、牡丹皮、枳殼、瓜蔞仁、桃仁各3g, 檳榔2g、大黃(酒炒)6g,將其混合放置在醫院內專用的中藥熏蒸機內進行煎煮,在煎煮過程中的溫度保持在45℃,并將患者的患肢部位放置在相應的治療孔處進行熏蒸,時間40min,熏蒸后進行電針圍刺治療[3]。(2)電針圍刺。①取穴:阿是穴,包括靜止痛點、運動痛點、按壓痛點等;②具體操作:在穴位選定后,將型號為0.3mm*70mm的一次性無菌針進行消毒,后以90°的針刺方向進行刺入,快速捻轉,在進針50~70mm時,利用平補平泄的方法進行運針,得氣后,在該穴位四周旁開1寸處以45°的針刺方向進行刺入,后利用快速捻轉的方式進行運針,得氣即可[4]。最后,在阿是穴處連接相應的一組電針,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適當調整電流的強度,留針時間:0.5h,1次/d,5次/周,持續治療1個月后觀察效果。
1.3 觀察指標
統計2組患者在使用不同方法治療后的上肢運動功能(FMA評分)、疼痛程度(VAS評分)與水腫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在SPSS23.0軟件下開展,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P<0.05。
2 結果
研究組30例患者在治療后的FMA評分、VAS評分、水腫程度與比對組30例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中醫上認為,肩手綜合征,主要是因為患者在中風后體質虛弱,氣血運行不暢,進而造成血淤氣滯,影響氣血津液運行所引起的關節疼痛、水腫以及活動不便的現象[5]。
在本次研究中,最終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的VAS評分、水腫程度與比對組患者相比,明顯較低,P<0.05;與比對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的FMA評分明顯較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主要原因在于,針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在對其進行中藥熏蒸時,其中的川芎、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的作用,丹皮、赤芍還可以用來清熱涼血,活血祛瘀,將以上藥物混合再配以枳殼、瓜蔞仁、桃仁、大黃等藥物,從而較好的改善患者的疼痛、水腫情況[6]。另外,通過對患者阿是穴進行電針針刺,還可以較好的調節患者體內經絡氣血的運行,加速新陳代謝,幫助患者盡早的康復[7]。
綜上,對于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電針圍刺聯合中藥熏蒸的方法,不僅能夠較好的改善患者上肢部位的運動功能與水腫情況,而且還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價值較為顯著。
參考文獻
盧紅玉,龐全瑭.局部低頻電刺激聯合經顱超聲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9,41(8):591-593.
周偉宏,馮金法,楊娜娜, et al. 綜合康復措施聯合ɑ-硫辛酸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8, 33(3):188-190.
鐘鳳娟,盧佩穎, 周駿, et al.早期功能鍛煉在急性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 24(14):1708-1711.
張俊, 王建,房妮妮,et al. 腦卒中后早期電針治療預防卒中后認知功能下降的臨床研究[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7,14(4):168-170.
崔高亮,田玉紅.腦卒中患者軀干上部異常姿勢與肩峰撞擊綜合征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9):668-671.
楊露,彭濤,郭鐵成.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8,40(9):716-720.
劉紅,沈斌,李衛寧, et al.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及其對預后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7,38(7):782-784.